建筑工程测量模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杨华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3

建筑工程测量模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杨华成

杨华成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304)

摘要:现代建筑工程行业是国家建设最基础的行业,也是支柱产业之一。在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实施下,建筑行业正处于空前发展的新时期,发展势头迅猛。为了不断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设施工企业应不仅仅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工程质量的提高上,更要切实做好工程测量工作,借助工程测量得出的精确数据实现对工程测量精度的有效控制,完善工程项目的施工规划及奠定提升施工质量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模式;测量精度;影响分析

引言

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建筑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建筑工程行业对工程测量模式没有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而更新。现有工程测量模式下的测量精度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建筑工程不断提高的质量要求。因此,不断完善建筑工程行业的测量模式,加强测量精度的工作刻不容缓。

1建筑工程测量精度的概述

建筑工程测量精度主要指建筑工程项目开始前,在工程测量环节中测量的数据结果与真实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建筑工程测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出现这样问题是因为在建筑工程测量中,无论是使用人工测量的方式还是仪器测量方式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只能降低不能完全消除。所以要对建筑工程的测量精度保持客观的态度,并尽量减少建筑工程测量中出现的误差,以保障建筑工程各环节的施工质量。

在建筑工程测量时,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建筑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测量以及建筑工程验收时的测量工作。三个测量环节的数据精确度,与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紧密的关系。建筑工程设计测量阶段,工程测量的数据是设计人员重要的参考依据。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测量的数据是设计人员主要参考的依据。如果在建筑工程测量阶段,测量数据不精确,会导致设计人员的设计图纸也出现相应的问题,以至于在建筑工程施工后期可能出现建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导致建筑工程必须返工重做。作为项目设计的重要参考,是收集施工数据的基础,同时也是为设计项目实施规划、绘制施工概念图提供主要数据的来源。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的建造、完成度、施工质量都与精度测量息息相关,一旦测量结果不准确,误差较大,就会造成建筑质量不达标的情况,不利于工程的顺利完成。在施工阶段进行建筑工程测量,能够保障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的正确方向。

2建筑工程测量模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2.1测量人员

我国在建筑工程测量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以前建筑工程领域对测量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测量工作都是其他方面的工作人员兼职或者外聘测量人员,这不仅影响了工程测量的精度,浪费了资源,而且不利于建筑企业自身测量人员的培养。近年来,由于工程质量的要求提高,很多高校培养了一些测量专业的学生,但是,他们的实际经验较差,还需要在工作中锻炼,一步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为建筑工程测量培养专业人才。

2.2测量设备

工程测量是一项非常要求精细与准确的工作,它所使用的设备都是精密仪器,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如果出现偏差要及时检修,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2.3测量技术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强大,建筑工程测量的精确度与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有着密切的关系。测量人员依据测量仪器测量出数据,并对数据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发现测量中存在的问题。测量仪器的精度与信息化程度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测量质量,目前的高精度测量仪器有GIS、RS、GPS等。在某建筑工程设计阶段使用RS与GPS技术进行建筑的测量工作,并且对GPS数据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大幅度地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3提高建筑工程测量测量精度措施研究

3.1完善工程测量的管理制度

完善工程测量的管理制度是提高建筑工程精度的重要途径,对测量工作整个周期进行管理,才能保障测量数据的精度。工程测量的管理制度主要根据工程设计方案、测量工作的具体内容、工程测量的标准与测量流程进行制定。如,在某次建筑工程项目测量过程中,首先,对测量人员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职能进行规定,并且建立监督机制,以提高测量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次,对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测量仪器操作方式进行规定,确定每一项仪器的使用步骤,并监督测量人员按照标准的仪器使用流程进行操作,以保障仪器使用的精确度。再次,对测量仪器的精度进行明确规定,针对不同类型测量仪器的校正方式,精度要求各不相同,所以要对不同测量仪器的精度进行规定。同时确定不同仪器在测量过程中的误差范围,从而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度。最后,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测量工作的内容、仪器使用流程等确定考核指标,将数据精度与测量人员的薪酬挂靠,以提高测量人员的测量意识。通过以上方法完善工程测量管理制度后,在测量数据审核时,发现数据的精度要明显高于以往的数据精度。

3.2加强培养测量人才

在无法避免误差的情况下施工工作人员是保证测量精度较为重要的因素,为了提升工程测量的精度,施工企业还应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设备仪器无论有多先进都无法在作业人员专业水平不达标的情况下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所以,相关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明确测量方法,并且要按照具体步骤做好维护与管理工作,防止因为仪器受损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通过这样的种种方式以实现对测量团队综合水平的有效提升。

3.3加大投入力度

建筑工程测绘过程中测量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对测量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是必要的,尤其针对比较特殊的建筑工程地质,就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测量设备和测量材料进行测绘工程,这类设备由于只针对特殊的建筑工程地质进行测绘,因此使用量并不高,更应重视对不常用测绘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使得在每次测绘过程中不会因为测量设备的不准确影响测绘结果的精准度。在准备测量工程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时,要合理设置相应的检测和监控设备,使得其测量过程有严格的参考依据,以便下次在测量相似建筑工程时有准确的参考依据,提升测绘工程的精度。对于建筑工程测绘工程来说,技术人员对测量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是必要的,明确这些材料和设备是否符合该种建筑工程地质的测绘,是否能满足测绘环节的使用要求,只有符合测绘要求的材料和设备才能继续进行对建筑工程地质的测绘工程。

3.4制定测量方案

工程测量在进行之前需要对仪器等基础设备做好准备工作,在购买设备时要仔细检查,确保仪器的质量,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在测量时要把工程现场的地形环境、气候因素等充分考虑进去,避免环境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为了完善测量工作,工作人员应该对测量方案进行细化,把施工环节和工程图纸等因素充分考虑其中,保证施工进度,以免延误工期,影响工程质量。

3.5控制网精度

建筑工程测量有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工作人员必须在严格遵守规范和流程的前提下进行测量工作。施工控制网的布置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测量测量工作的质量。在山区、丘陵等起伏比较大的地区,一般采用三角或三边网;地形平坦、视野开阔的地区则运用不规则布置。在实际测量中即使控制一点位已经确定,也会受环境等因素影响,所以,需要对控制王采用坐标、方位、距离检验等方法进行复核。同时,施工环境的影响测量次数和时间也不可能无限增加,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测量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和其他新设备,减少测量次数。

3.6核实测量作业

核实测量作业过程实际上也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实施过程,它主要涵盖了外业数据采集与内业数据处理两大阶段,两大阶段的核心宗旨都是要做到质量保障,最终要结合核实测量作业过程的完成度来提炼建筑工程测量质量控制结果。而作业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也很重要,作为数据生产的重要过程,它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合理有效性。

3.7优化测量技术,降低误差

3.7.1全站仪策略技术优化

(1)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并且每次在使用全站仪之前进行检验。每使用一段时间后将仪器送具备相应条件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校正,以避免因仪器内部视准轴出现偏离等因素影响测量结果。2)在进行外业测量时,应对棱镜常数、温度、气象修正值等数据进行校正,测量期间应确保棱镜镜面干净。当测距边长较长时,应往返复测,进而提高导线测量精度。(3)使用三联脚架法。三联角架法是一种能有效提高导线测量角度、距离精度的方法,在精密边长和角度测量中应用广泛。为了减少仪器对中偏心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一般使用3个同规格的具有光学对中器的脚架或基座。(4)进行观测时,应消除视差,准确调焦以保证物象清晰。通常在阴雨、高温等天气情况下,成像不稳定,不宜进行观测。

3.7.2GPS测量技术优化

第一,卫星时钟误差。若是次误差在一个观测时间段内,则视为系统误差,主要是钟差。频偏以及频飘等情况,也涉及一些随机误差。要想合理性规避卫星时钟的误差,就要利用钟差改正机制或者是差分技术进行合理性处理和校对,以保证误差不会对矿区工程项目测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第二,在解决与卫星传播过程相关误差的时候,要结合建筑工程地区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因为电离层是距离地面500米到1000米的气态电力区域,这就使得卫星信号在传播时会受到其实际的干扰和影响,电离层的折射作用会导致码相位数据测量延长,且载波相位也会缩短。因此,相关技术部门要积极制定有效的处理机制和信息分析体系,利用更加有效的观察方式和时间段合理性调整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主要是在观测站内利用同步测量的方式进行消除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流层信号传递的过程中,尽管和电离层折射无关,但是却依旧存在信号传递路径受空气折射率影响的问题,要想合理性削弱这部分对测量数值产生的影响,就要利用对流层模型整合实际测定工序,并且建立相应的映射函数。第三,针对和接收站相关误差时,技术部门要利用差分方式进行处理,确保在求解过程中能借助接收机钟差作为基础的独立未知参数,合理性提高精度定位管理效果,利用外接频标的方式提升时间标准,有效整合误差管理效果,在精密定位工作中合理性调整天线,确保能减少误差对后续测量工作产生的影响。

3.7.3高程拟合法的优化

(1)应根据工程项目现场的实际测量情况,确定高程控制点的数量,例如,工程测量现场较为宽阔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测量区域进行划分,划分标准并依据具体测量要求与实际情况制定划分标准,然后建立相应的拟合模型为下一步工序奠定基础。(2)基于高程精度的准确性需求,应对高程起算点进行认真考量,主要从起算点的合理性与点位的稳定性着手,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与流程进行细化操作。另外,基于测量精度要求,应严格控制测量区域范围中的水准点数量,并按照“均匀排列、有序进行”的标准,且数量不得少于6个。(3)要掌握并了解高程拟合模型,在高程拟合模型的应用过程中,应对其与环境的融合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斟酌选用。拟合方法通常包括平面拟合法和二次曲面拟合法,这2种方法基于几何学,可以对计算控制范围区域内部的控制点和待定点进行准确测量。如将2种拟合法结合使用,可以大大降低测量数据的偏差,从而提高测量精度的作用。

3.8建立测绘精度控制机制

提高建筑工程测绘技术精度控制和测绘水平的重点是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只有建立了严格的测绘技术精度监督机制,才能满足建筑工程信息化测绘工程的要求和标准。测绘精度监督机制要定期检查各企业的考核制度,并且根据建筑工程地质的变化与测绘技术的更新,定期制定新的评价标准,保证测绘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监督机制要设立相应的责任人,负责在监督工程不意见不统一时的决策权力,并且对测绘工程的各项工程指标进行记录与统计,便于对该建筑工程测绘工程的方复检工作。在建筑工程测绘过程中,还要及时制定高效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测绘工程,技术人员要在严格执行所有规定的同时,对自身的测量结果进行检查与复测,保证建筑工程地质的测量结果准确。交接到绘制环节时,注意对测量结果的表达,保证所形容的绘制员所想象的结果一致,严格按照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交接任务,并利用专业、规范的绘制软件和工具进行图纸绘制,确保测绘结果的精度。只有建立严格的测绘工程精度控制监督机制,才可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测绘工程有序进行,才能及时发现测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坚决落实监督机制的相关要求,保障各项测绘结果和数据参数的准确性,为建筑工程的开采工作,创造科学、合理的数据基础。

结束语

建筑工程测量作为能否顺利开展一个项目的首要任务。它的精度对于一个项目的成功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直接影响,但由于现在建筑行业的规范标准还不太完善,测量精度也无法更全面的进行控制。造成这些问题既有来自仪器本身,又有一些来自人为的因素,有可避免的也存在无法避免的。从初步拟定计划、设计施工方案开始再具体到工程测量过程中的施工和监测每一步,都需要施工人员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工作素养来保证每一个小步骤都有其必须具备的准确性。除此之外,企业在工程测量方案的开发和研究上还应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研发出更好更全面的测量方案。在工程测量精度控制方面满足以上的这些条件才能更好的满足建筑工程对于精度测量的要求,更加充分的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参考文献:

[1]梁金柱.论精度控制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8(07):120-121.

[2]赖维健.关于工程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J].居舍,2018(06):41-42.

[3]郑勋.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方法探讨[J].福建建材,2018(01):37-38.

[4]周庆国.论述测量过程中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J].电子测试,2018(02):126-127.

[5]汪晓峰.工程测量精度的控制与分析[J].经纬天地,2017(06):19-21.

[6]袁源.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浅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7,15(24):28-30.

[7]邵新华.建筑工程水准测量精度控制的分析[J].建设科技,2017(23):116.

[8]宋雷.建筑工程现代数字化测量技术[J].中国招标,2017(42):33-34.

[9]梁磊.建筑测量精度控制的有效策略研究[J].建筑知识,2017,37(05):103.

[10]张元.建筑工程测量模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03):16-17.

[11]王云富.建筑工程测量中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6(10):95.

[12]郝艳丽.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重要性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2):240.

[13]彭鹏.浅谈工程测量过程中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17):154-155.

[14]袁静波.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重要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7):137.

[15]王晓芳.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必要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