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对当前基础教育的流弊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对当前基础教育的流弊与反思

吴永飞

吴永飞∕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高级中学

【摘要】科学主义教育思想是伴随科学的功能显现发展起来的哲学社会思潮,体现为:教育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教育必须对人的社会生活有用。它给基础教育带来存在狭隘和局限,应加以改进。

【关键词】科学主义;教育思想;流弊

科学主义的思想,即以自然科学为出发点和方法论来解释和解决自然、社会与人的问题的。其影响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以为自然科学可以解决包括道德问题在内的所有社会问题和人类危机。

在教育领域,十九世纪末科学主义教育观伴随科技的发展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的提倡而出现。在向社会输送科技人才的同时,逐渐出现了重理轻文的“科学主义”思潮。科学的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把培养科技人才摆在重要的以至主要的位置上。科学主义教育观便应运而生,基本特征体现为:

第一,教育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人的价值观是相对的、变化的,价值观是创造出来的,不是以事物的本性为依据的;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必须是灵活的,应当根据有关的事实和价值观用科学的方法来决定。强调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按照科学主义的世界观,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成不变的东西,教育自然也不例,当然也就没有永恒不变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首先就在于教育最终为之服务的社会是不断变化的,把改造社会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同时还在于教育直接为之服务的人也是不断变化的。

第二,认为离开社会现实就无法说明教育目的真正意义。科学即真理,真理的唯一标准即有用。学校教育应更实际些,要设置较多的自然科学课程,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的能力。其直接动机就是希望从科学中获得各种各样的有用性,而科学本身也的确内含有巨大的有用性。其中,满足物质生产的需要是自然科学发展最强大的动力。现代自然科学也以其多种社会职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社会的一切过程和现象,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最强大的动力。因此科学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的有用性。有用便是真理。思想、概念、理论等不过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目的而设计的工具,如果它们对于达到预期的目的有用,便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

第三,重视科学教育。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向学校提出了重视科学技术教育的要求。从20世纪初开始,科学技术逐渐在学校中获得了较高的地位。而且,科学技术教育的兴趣并没有局限在方法论上和形式训练方面,而是逐渐朝实际应用方面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的中国,科学教育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教育从以人为中心转到了以科学为中心,数学及自然科学成为课程的核心,科学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学生广泛的适应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科学教育反对一般地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反对去掌握繁琐的事实材料,而是更加重视让学生掌握比较抽象的基础理论和科学原理。

目前我国很多基础教育的学校,科学主义教育观念仍然大行其道,学校的管理因高考竞争愈来愈烈而变得更为严格。老师职业疲劳感越来越严重,懒于更新教育观念,懒于改变教法,只是机械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给学生布置越来越多的作业,学生在课后时间里只是埋头于作业堆里,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没有时间去思想,没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在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学生没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没有了自主学习的权利,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

在僵化的说教模式中,曾经光耀人们心灵的思想智慧经过长时间的无智慧解释已经磨损、变质,退化为束缚人的生活的框框和训条。接受这样的教育以后,被已经过时的陈规陋习所禁锢。这种教育究竟是在激发人的生活智慧、使人们享受创造的乐趣,还是在使丰富多彩的智力劳动充斥简单、僵化和沉寂,岂不一目了然。无智慧的思想文化是危险的。它意味着思想文化的停滞和无能。同样,无创造的生活是危险的,它意味着人生价值的淡漠和平庸,无异于对人的生活激情与创造潜能的否定。其三,把学生的生活空间挤压在以应考为基准的分数争夺上,从而导致在人的健康生活道路上设置了诸多障碍。一个人受过教育后,如果连正常人的正常生活资格都不具备,还谈何创造生活。至于拓展学生的精神生活空间,至今仍是一个被教育遗忘的角落。可以说我们的价值教育存在狭隘和局限,应加以改进。

至此,对科学主义教育观作一个大致的概括。科学主义教育逐渐成为20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动摇了人文主义教育延绵数千年的根深蒂固的传统,为20世纪世界教育注入了强大的活力。颠覆性地切中了人文主义教育空疏无用的致命弊端,使教育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将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上。然而,科学主义教育却过分夸大了科学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包括教育自身发展中的作有,没有或较少看到科学的局限性和可能的消极性。同时,它也过分夸大了科学在教育目的决定中的作用,过分夸大了科学主义方法论对思考人的发展问题和教育问题的作用。事实上,贬低乃至排斥精神和道德的物质中心主义和科学至上论,时常使科学主义及其教育陷入困境和被动。历史表明,科学与科学教育并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弱点和局限,这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到。

1995年的世界发展首脑会议呼吁:重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价值体系,重视人的和谐发展,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都应该走文化内涵发展的道路。在当代,这种以人为本位的人文主义社会发展观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人们对社会进步的评价标准,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意识和社会行为模式。

在重新构建社会发展观的思维理路下,笔者认为:面对20世纪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科学主义思潮的统辖,在已经到来的21世纪,应更多地坚持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理念,用人的精神世界的健康和谐发展,去平衡和消解由于物质主义肆虐所带来的人的发展的缺失和遗憾,以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态势去改变人的生存境遇的困惑和窘迫,将人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到一种新的境界。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离开了培养人这一根本属性,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从当代社会的人文主义发展观中汲取必需的营养,对于更新教育价值观念,全面认识教育的功能,是会有所启发的。

【参考文献】

[1]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2]马丁·布贝尔.《关于教育的谈话》,1956年德文版,第41页;转引自崔相录.《20世纪西方教育哲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赵汀阳.《一个或所有问题》,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杨东平.《教育:我们有话要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吴永飞(1971——)男、汉族、籍贯:陕西省府谷县;工作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高级中学历史组;副高(中学高级教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