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气胸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1-21
/ 2

自发性气胸的护理

初世宏

初世宏(大兴安岭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1-0245-02

【摘要】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并发症,尤其是伴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其心、肺基础功能较差,当并发气胸后病情大多较为危重,其预后较差。现就我科收治的13例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护理体会

胸膜腔为壁层胸膜与脏层胸膜之间的密闭腔隙,不含气体,呈现负压,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称为气胸(pneumothorax)。气胸发生后,胸膜腔内压力升高,压缩肺,致使静脉回心血流受阻,因而造成程度不同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气胸主要的临床表现有突发胸痛、胸闷、气急,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气胸可分为3种不同类型,即自发性、外伤性和医源性。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pneumothorax)是指在无外伤或人为因素情况下,肺组织及脏层胸膜自发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造成的胸腔积气和肺压缩。外伤性气胸是胸壁的直接或间接损伤所致的气胸。医源性气胸是指由诊断和治疗操作所致的气胸。本文重点讨论自发性气胸。

一临床资料

本组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57~72岁;病程5~26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11例(其中合并肺心病4例),肺结核2例。在活动后所有病例均出现呼吸困难加重,10例X线胸片有肺气肿征象表现,6例伴有双下肢水肿,5例伴有口唇、面部紫绀。均为单侧气胸(右侧7例,左侧6例),肺部压缩为25%~80%,入院时均有呼吸困难,4例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7例仅做单纯胸腔抽气数次,6例做胸腔闭式引流,无伤口感染,住院4~8周。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症状与气体进入胸腔的速度、胸膜腔内积气量、肺部基础疾病及肺功能状态有关。典型表现为急骤起病,患侧突发胸痛、刺激性干咳、胸闷和呼吸困难,多喜健侧卧位。张力性气胸常出现剧烈胸痛、严重呼吸困难、冷汗、紫绀、烦躁不安、心律失常,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呼吸衰竭、休克。如气胸发生缓慢、气量少,病人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胸闷,在X线检查时才能发现气胸。

(二)体征少量气胸的体征不明显。大量气胸时可发现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及语颤减弱,叩诊鼓音,心或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听诊呼吸音减低或消失。有液气胸时可闻胸内振水音。并发纵隔气肿时在左心缘处可闻与心搏一致的气泡破裂音(Hamman征)。如有皮下气肿,皮下出现握雪感。

(三)并发症可有脓气胸、血气胸或纵隔气肿。

三治疗要点

自发性气胸的治疗目的是促进患侧肺复张、消除病因及减少复发。

(一)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

1.严格卧床休息。

2.吸氧氧疗不仅可改善缺氧症状,还能加速胸腔内气体的吸收。

3.对症治疗对胸痛明显者酌情给予镇痛、镇静等药物。对剧咳者可给予镇咳药。

4.肺基础疾病的治疗如COPD合并气胸者应积极控制肺部感染;因肺结核并发气胸者应给予抗结核治疗。

(二)保守治疗

适用于气胸积气量小于该侧胸腔容积的20%、且为闭合性气胸、临床症状轻、PaO2>70mmHg时,经保守治疗气体可在7~10天内吸收,但仍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三)排气治疗

是否需采用排气治疗及排气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气胸的类型和积气量。

1.胸腔穿刺抽气适用于气胸积气量少、呼吸困难较轻、心肺功能尚好的闭合性气胸患者。

张力性气胸病情危重者必须尽快排气,紧急情况下可用消毒粗注射针头直接从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刺入胸腔进行急救,使高度正压的胸内积气得以排出,以缓解症状。

2.胸腔闭式引流为确保有效的持续排气,通常采用胸腔闭式水封瓶引流。此法适用于呼吸困难明显、肺压缩程度较重。

四主要护理措施

1.病情监测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变化);②观察胸痛、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变化,如病人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及紫绀加重,应立即通知医生;③肺部体征的变化。

2.休息应绝对卧床休息,血压平稳者可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咳嗽及胸腔引流。

3.排气治疗的护理

(1)应用人工气胸箱排气者,协助医生做好准备工作及协助进行排气治疗。术前向病人

说明治疗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并观察抽气过程中及抽气后的反应。

(2)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1)协助医生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的准备工作,装配并检查引流装置,水封瓶内注入适量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妥善放置、固定引流装置,水封瓶的位置必须低于患者胸腔,常放于患者床下,以免瓶内水反流进入胸腔,也应防止水封瓶被踢倒或打破。连接胸腔引流管的玻璃管一端置于水面下1.0~2cm,以确保引流装置和患者胸腔之间为一密封系统。如应用负压吸引闭式引流,压力应保持在-8~-12cmH2O为宜,以避免过大的负压吸引对肺的损伤。

2)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排气、引流情况,如有气泡从水封瓶液面逸出或长玻璃管内液面随呼吸上下波动,提示引流通畅。必要时请患者做深呼吸或咳嗽,如长玻璃管内液面波动,表明引流通畅。为防止管道堵塞需定期挤压引流管,先用一手握住近胸端引流管,另一手向引流瓶方向挤压(从近胸端开始逐渐向下进行)。将引流管固定于床旁,防止引流管滑脱,并保持适宜长度,既应便于病人活动,又应避免引流管过长造成扭曲、受压。胸壁引流管下方放置一小毛巾,可防止引流管受压引起引流不畅,也可减少病人的不适。

3)鼓励病人定时翻身,定时进行深呼吸和咳嗽,以加速胸腔内气体排出,促进肺尽早复张。

4)观察放置胸腔闭式引流后病人的反应,如病人呼吸困难、胸闷好转,说明肺已复张,若病人呼吸困难加重、出现紫绀、大汗、血压下降等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5)准确记录引流液外观及量。

6)处理伤口、引流管、水封瓶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7)若发生水封瓶破损,应迅速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并及时更换水封瓶。若发生引流管滑脱出胸腔,应嘱病人呼气,并迅速用消毒凡士林纱布将伤口覆盖,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8)当水封瓶内无气泡逸出1~2天后,患侧呼吸音恢复,胸部X线检查确认肺已复张时,可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观察24h,如病情仍稳定方可拔管。

五健康教育

1.使病人认识到慢性肺部疾病是气胸发生的基础,指导病人积极治疗原发病,以预防发生气胸。

2.教育病人避免发生气胸的诱因,如抬举重物、剧烈运动、剧咳等。

3.向病人说明排气治疗是气胸的主要治疗方法,并说明胸腔闭式引流的注意事项,使病人能配合治疗。

4.气胸多可治愈,但复发率较高(尤其是原发性气胸),气胸复发时不要紧张,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参考文献

[1]朱怡然.自发性气胸及护理.临床护理全书.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7:38.

[2]佟学一.引起自发性气胸的原因及发病机理如何.护理医学问答.第一版.武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50.

[3]彭莉,张秀琼.自发性闭合型气胸的护理加氧疗.护士进修杂志,1995,12:23.

[4]陶促为.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