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超声检查对胎儿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研究超声检查对胎儿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

赵静

赵静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人民医院672100

【摘要】目的:对超声检查在胎儿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讨论。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的1250例孕妇均是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实施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检查对胎儿胆囊结石进行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参加此次研究1250例孕妇中,胎儿胆囊超声显示率100.0%,胎儿胆囊结石检出率为1.0%,男胎儿69.2%,女胎儿30.8%。此外另有13例胎儿在分娩后发现为胎儿胆囊结石,11例胎儿与胎龄基本相似,1例胎儿则比实际胎龄大,另1例胎儿则比实际胎龄小。②经检查后发现胆囊直径最大为20×7mm,胆囊直径最小为13×4mm。本次超声检出13例胎儿胆囊结石的超声图像变现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分别为点状、颗粒状强回声、团状强回声及带状强回声。结论:超声检查在胎儿胆囊结石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胎儿胆囊结石对胎儿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关键词】超声检查;胎儿;胆囊结石;诊断价值

在临床中胎儿胆囊结石也叫做胎儿胆石病,在胎儿时期在胆囊内出现结石、泥沙或团状强回声,在孕妇实施超声检查时可发现此疾病。在临床中胎儿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并不高,多发于孕末三个月时期,经临床数据研究发现胎儿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仅为0.7%[1]。经过临床大量研究发现胎儿胆囊结石不会对胎儿产生任何影响,即使胎儿在分娩后也不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2]。本次研究针对超声检查在胎儿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讨论,现将此次研究做出如下报告。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的1250例孕妇均是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实施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检查对胎儿胆囊结石进行检查。孕妇年龄为21~37岁,平均年龄为(29.0±5.4)岁,孕周为26~40周,平均孕周为(33.0±6.2)周。

1.2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参加此次研究孕妇进行检查,采用凸阵探头,将探头的频率设置为3.5MHz、受检者采取仰卧位,对胎儿各生长参数(如腹围、内脏结构、羊水、头围等)进行检查,选择胎儿腹围标准切面,待胎儿肝脏显示出来后找到左肝内脐静脉,使胎儿胆囊与脐静脉处于平面状态,形状与梨相似,在肝脏内与肝内脐静脉呈并行排列,在确定胎儿脐静脉的位置之后移动探头,在右侧可显示出倒梨形状的胆囊结构。在胆囊内回声出现异常状况时,对胆囊的大小进行测量,并对内部回声情况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

在胎儿分娩后、分娩两个星期及出生六个月之后再次进行超声复查,并进行对比。

2结果

2.1超声检出结果的比较

参加此次研究1250例孕妇中,胎儿胆囊超声显示率100.0%,胎儿胆囊结石检出率为1.0%(13例),男胎儿9例,所占比例为69.2%,女胎儿4例,所占比例为30.8%。此外另有13例胎儿在分娩后发现为胎儿胆囊结石,11例胎儿与胎龄基本相似,1例胎儿则比实际胎龄大,另1例胎儿则比实际胎龄小。胎儿在分娩后进食均正常,没有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经相关测试显示黄疸指标症状,没有贫血等异常症状。在胎儿分娩2个星期进行超声复查时发现,有2例新生儿仍存在胆囊结石,在出生六个月再次进行超声检查后发现所有新生儿均没有异常症状。

2.2胎儿胆囊结石超声影像的图像表现

经检查后发现胆囊直径最大为20×7mm,胆囊直径最小为13×4mm。本次超声检出13例胎儿胆囊结石的超声图像变现主要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为点状、颗粒状强回声:本次研究共检出5例,可见多个直径为2~5mm的颗粒状强回声,堆积成团且后方伴有弱声影,当体位改变时随之其形态也发生变化;第二类为团状强回声:本次研究共检出2例,形状为椭圆形,边界较为清晰且呈规则的现象,在后方并没有明显的声影,当体位改变时随之其位置也跟着发生移动;第三类为带状强回声:本次研究共检出6例,在胎儿胆囊内可见带状中强回声且没有声影,当体位改变时期位置并不会发生变化。

3讨论

伴随着临床科技不断的发展,超声检查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且在产科检查中发挥出了重要的意义,已然成为检测胎儿宫内生长发育为有效也是最安全的一种手段,实施超声检查后可对胎儿大小、生长速度等进行判定,确定胎儿是否安全,同时也使医务人员及孕妇掌握胎儿生长发育的情况[3]。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病症,受到结石的刺激促使胆囊黏膜出现炎性增生、不典型增生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发生胆囊壁肥厚性腺癌,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经临床显示胎儿胆囊结石发生率虽然比较低但是也引起了临床的广泛关注。胎儿胆囊结石通常是在孕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时无意中所发现,其超声图像变现为在胆囊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强回声光团,在后方有或没有声影现象。在强回声后方出现声影主要是因为结石特有的物理特征,与强回声比较其诊断结石的价值更高一些[4]。胎儿胆囊结石不出现声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胆囊结石太小或胆囊及时致密度较低,超声声束比结石直径大时,受到溶剂效应的影响周围组织回声与结石声像发生重叠的情况;②与探头频率、检查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当超声频率较高时其分辨能力也更为精细,针对中期及晚期孕妇来说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应具备超声的穿透力,因而不能使用较高的频率,当胆囊没有处于探头的聚焦区时对显示结石影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③伴随着胎儿胎动及呼吸的变化对于一些较小的声影可能会忽略掉。

发生胎儿胆囊结石的机制还不是很明确,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①随着羊水中胎脂成分及胎儿体质的增加,提高了胆汁中的胆固醇,极易形成结晶沉淀;②因妊娠引起胆汁淤积;③钙、色素及胆固醇成分出现沉积;④孕妇使用麻醉药物、溶血性贫血、胆总管囊肿等先天性畸形病症;⑤伴随着孕妇雌激素水平的提升,在增加了胆固醇分泌量的同事降低了胆汁酸的合成。

经本次研究发现,胎儿在分娩后进食均正常,没有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经相关测试显示黄疸指标症状,没有贫血等异常症状,在出生后胎儿胆囊结石逐渐消失,对新生儿没有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大部分研究学者认为胎儿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并不高,多发于孕末三个月,发生胎儿胆囊结石后对胎儿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在胎儿分娩后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可自行消失[5-6]。与本次研究一致。

总而言之,超声检查在胎儿胆囊结石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胎儿胆囊结石对胎儿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董菊芳,刘蓉.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胆囊结石一例[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6,17(3):276-276.

[2]孟卓,林小影,徐英等.胎儿胆囊异常强回声的观察及临床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6):572-574.

[3]钱木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胆囊结石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9):242-242.

[4]景再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胆囊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2):65-66.

[5]韩莉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胆囊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2015,28(52):360-360.

[6]潘云祥,马小燕,黄苑铭等.胎儿胆囊内异常回声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预后[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3):1535-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