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心血管专科病房高危药品的管理,规避安全隐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1

浅谈如何加强心血管专科病房高危药品的管理,规避安全隐患

马晓玲1,刘静2

1重庆康华众联心血管病医院重症监护室400021

2重庆康华众联心血管病医院医教部副主任400021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专科病房高危药品的管理办法。方法明确高危药品的种类、基数、设置具体管理目标;通过培养病房护士高危药品管理与使用危机意识;使用班班交接查对,另设定四级管理查对制度。每天:一级:责任护士查对;二级:责任护士与责任组长共同查对;每周:三级:护士长查对并签名确认;每月:四级查对:护理组、药剂科成立“监督圈”查对。结果通过以上方法,不论是在日常管理用药还是抢救后高危药品的补充管理均取得良好效果,有效规避了安全隐患。结论培养病房护士高危药品危机管理意识;不同注射途径、外观相似药品分区放置;坚持班班查对和四级查对制度可提高病房高危药品安全管理,有效规避安全隐患。

[关键词]心血管专科;高危药品;四级管理;危机意识;规避安全隐患

高危药品是指药效显著而迅速且治疗窗较窄,易对人体造成危害的药品【1】。,WHO已将高危药品管理列为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2],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健全安全管理制度[3],尽管查阅诸多文献且有各式管理方法,但针对不同级别医院,不同专科病区,不同药物仍有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现针对心血管专科高危药品的有效管理与读者分享,为有效规避安全隐患的发生提供参考。

一、分析高危药品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

1缺乏高危药品的危机管理意识

关于高危药品有大量文献报道,也有各种管理方法,但就危机意识培训与建立,目前还未能充分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因为无知者,不重视者,危机意识淡薄者本身就是隐患的高危人群。

2缺乏确实分区,分类别存储高危药品的意识

目前心血管专科病房高危药品分为静脉注射(滴注),皮下注射,口服药三大类,均未能全面掌握本科室目前高危药品的种类,未能按用药方式不一样严格分区保存。

3缺乏严格的执行制度

未针对本科室高危药品种类制订单独目录,与一般药品有混放现象,未按标准流程操作,未彻底落实查对与执行制度。

4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

临床上大多实行班班交接制、双人复核制,但由于缺乏第三方有效的监督,导致高危药品管理使用仍存在很大漏洞。

二、应对方式

1建立高危药品危机管理意识

高危药品管理不善,导致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4】。危机意识是一种超前意识,预知危机、意识危机并能认识危机,方能提前预防,而拥有的危机意识就如坚固的城墙,可有效提高人的安全本能,这是杜绝安全隐患发生的根源。方法:药剂科开展高危药品管理与使用的公开课;科室开展危机意识,生命至上的公开课,从而培养护士主动作为、严于律己的工作态度。

2高危药品严格分区,确切基数,分类别存储

目前心血管专科病房高危药品按照静脉用药,皮下注射,口服药分区放置,有明显的标识,有确切的基数,加锁专柜专人保管,严格效期管理;可以有效杜绝因药物注射途径不同造成隐患与事故,给患者、医院、自己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

3严格执行四级查对制度

除了建立高危药品目录,详细登记名册,班班交接制,我们实行了四级查对制度,一级查对:责任护士查对;二级查对:责任护士与责任组长共同查对;三级查对:由护士长查对并签名。四级查对:护理组、药剂科成立“监督圈”监督查对,同期经过半年对比管理查对,相比半年前单一查对,对于高危药品管理更规范,更高效。

4严格执行监督查对制度

护理组联合药剂科组成高危药品管理使用“监督圈”,具体由护士长2名,药师2名组成,每月监督检查,每月月报总结、分析高危药品管理使用存在的安全问题,并附有由“监督圈”共同商定后高危药品管理使用持续质量改进书面陈述,建立健全安全监督团队,有效的监督机制可及时发现阻止安全隐患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三、讨论

通过半年的实施观察,结果证实关于高危药品的有效管理使用,需大力培养病区护士高危药品危机管理意识;中层管理者加强监督;坚持班班查对和四级查对制度;根据药物使用方式不一,药品外观相似的药物分区存放且有明显的标识和警示牌,从而提高病房高危药品安全管理,提升临床安全治疗,规避临床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王丽芹,焦卫红,孟宪颖.军队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认知现状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年21期

【2】戴慧珊,施雁,龚美芳.屏障技术在高危药物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9年26期

【3】金丽萍,王宁,宁永金,何雅娟.加强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年06期

【4】吴晓莉.浅谈护士安全使用高危药品的思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