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效果

马晓燕1李莉2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脏病科130021;2空军航空大学门诊部1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方法以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实施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共158例,所有患儿全部实施介入治疗。按照随机分许的形式将158例患儿分为两个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与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感染预防、术中生命体征检测、术后饮食干预、病情观察以及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护理模式),每组患儿均为79例,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4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97%,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应用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感染预防、术前准备、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饮食干预、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术后护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实施介入治疗的15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实施介入治疗。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9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各项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感染预防、术前准备、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饮食干预、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包括:

①术前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特点及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加强对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交流,做好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还可以采用给予患儿玩具、图画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消除诊治操作引起的不适,提高患儿的依从性,确保临床诊治的顺利开展。

②术前准备:应严格按照规范做好各项急救药品、急救设备的准备工作,术前应做好局部皮肤准备以及麻醉前准备,叮嘱患儿术前禁食6h。

③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的脉搏、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要立即报告责任医师。

④饮食干预: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为患儿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给予患儿多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食物,并逐渐由流质食物过度到半流质食物至普通食物,加强患儿的营养供给。

⑤病情观察:做好穿刺点及肢体循环的观察,由于本组部分患儿采用了静脉基础麻醉,对于一些比较躁动的患儿很容易在苏醒期发生伤口出血,护理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镇静剂,将穿刺点加压包扎后采用1kg盐袋压迫伤口7h左右,穿刺侧肢体制动12h,并每小时对穿刺肢体足背的搏动及末梢循环、足背颜色、皮肤的温度、双下肢粗细是否一致进行详细的观察,及时了解患儿的主观感受;发现伤口出血或者皮下血肿应立即报告责任医师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比如按压止血、冰袋冷敷等等;可采用一次性卫生护垫,覆盖在伤口处的纱布表面,以免发生伤口污染。

⑥并发症预防:临床表明,介入治疗术后往往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呕吐、皮下血肿、伤口出血、机械性溶血、急性心包压塞、三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以上并发症的征兆,加强对患儿的观察,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特别是在术后三天内要严密监测患者心率的变化,并根据医嘱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避免发生传导阻滞。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4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97%,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三、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heartdisease)是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该病主要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畸形,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常见的类型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和大动脉错位等等。在以往临床常通过开胸手术进行治疗,这种方式由于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及痛苦。介入治疗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推广的一项新型技术,临床介入护理是护理学科中较新的领域,同时也是介入医学迅速推广和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护理技术。临床研究表明,由于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术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创伤,大大降低了患儿的痛苦,并且该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可靠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表明,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应重视术后心理护理,避免治疗和护理等操作引起患儿的恐惧、抵触心理,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并缓解患儿家长的恐惧心理,确保介入治疗的顺利开展;要加强患儿的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在突发意外情况的时候及时进行处理。通过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46%,显著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37.97%(P<0.05),表明对应用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感染预防、术前准备、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饮食干预、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牟志玲,张基梅,董寿卿.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02:81.

[2]刘云黎,林琴,罗雪.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9,07:100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