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核算的影响研究

/ 2

实施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核算的影响研究

郭国福(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300)

摘要:从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入手,分析实施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的影响,阐述新会计准则的成就与执行难度,最后提出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利润;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0-0074-0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要求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2008年新准则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中央国有企业;2009年进一步扩大新准则的实施范围,目标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中国的大中型企业全面实施新准则。初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促进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一、新会计准则出台的背景

(一)旧会计准则的缺陷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的日趋普及,催生了许多新经济事物,如:金融衍生工具、国际结算、生物资产计量等。旧会计准则的制度漏缺,无法有效规范这些新事物。另一方面,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幕后交易、股市波动等问题,部分暴露出旧准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广泛适用性问题。因此,人们呼吁一个能反映经济发展现状,能对会计领域改革完善起到积极作用的新会计制度出台。

(二)寻求企业发展新活力

企业的发展依靠多维系统的改进。内部与外部、硬件与软件、制度与思维,只有多方位条件准备充分时,企业才能真正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制度和政策可以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大背景,其宏观效益不可忽视。新会计准则较旧准则很多条款的改变都能带给企业新的机遇和活力。例如,新准则改变了现行的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做法,引入研发费用资本化制度,对于符合确认条件的开发活动支出允许资本化。对于新兴高科技企业,可以减轻企业在研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热情,加快企业的发展。

(三)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需要

会计国际趋同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要求,任何一个不想游离于国际经济体系之外的国家和地区都必须尽快实现会计趋同。拥有新兴市场并处于转型经济期的中国,更应该主动与国际标准靠拢,用国际化准则指导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少走弯路,尽快与全球接轨。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在国际贸易交流中的挫折和经验告诉我们,颁布新会计准则,走国际化道路迫在眉睫。2005年,18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110起,其中反倾销调查63起。我国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我国原有的会计准则体系不规范、不完整,与国际会计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从而难以为反倾销应诉提供有力的帮助。只有加快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进程,制定统一的、与国际趋同的会计标准,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提供有力支持。

二、新会计准则的重要变化和对企业利润核算的影响

(一)基本会计准则的变革

1.明确了会计目标。新准则在总则的第4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可见,新基本准则所规定的会计目标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

2.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而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并入会计分期基本假设,历史成本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

3.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在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引入是最大的亮点。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这样,使企业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变动,更能反映其真实价值,有助于客观、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新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都适当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

但是,按照公允价值法,因为对资产的评估“是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所以可能存在较大的利润操纵空间。企业之间可以私下沟通,以高价卖出资产实现超额非正常利润。另外国内评估机构和企业内部对于公允价值的估价的经验也比较欠缺,技术和体制支持不能马上到位,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有一定困难。因此,新准则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

(二)具体准则的改变及对企业利润核算的影响

1.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原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供选择,新准则明确提出,取消“后进先出法”。存货先出方法的选择对企业利润有重大影响。对制造企业来说,在通货膨胀时,原材料价格上涨,采用后进先出法,可以提高当期成本,降低利润,从而减轻通货膨胀压力;相反,原材料价格下降时,企业采用后进先出的计价方法,能够增加企业当期利润,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因此后进先出法成为企业调节当期利润的手段,给了企业很大的利润操纵空间。与此相比,采用“先进先出法”更为合理,因为它遵循了时间一致性原则,能更准确地揭示某批产品的实际成本,也增强了企业之间的可比性。

2.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针对借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来操纵利润的问题,新准则压缩了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长期股权投资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将减少资产价值回升当年的利润总额。旧准则体系下,企业会在业绩大幅上升时计提大量减值准备,在行业不景气时或企业业绩下降时转回以前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从而调节当年利润。新准则实施后,能够有效控制由于计提资产减值带来的企业利润操纵风险。

3.债务重组所得的计算。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定义中强调了“让步”的概念,明确了只有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才可以将获得债务的让步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和损失。同时规定,债务重组利得列入营业外收入,直接记入当期损益,一改过去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这样,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这可能极大地提升上市企业每股收益的水平。

4.借款费用资本化。新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一般借款利息应当资本化,扩大了资本化的借款费用范围,这将增加工程项目成本,减少建设期财务费用,从而增加当期利润。此外,对于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所占用的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相应减少利息费用,增加营业利润。

5.投资性房地产。满足一定条件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将使折旧摊销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另外,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计入当期损益,在房地产升值的情况下,也将使利润增加。

三、企业适应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应对措施

(一)新会计准则实施面临的困境

1.内部制度调整和技术支持的困难。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成功实施,是以会计核算系统及报表系统的转换为标志,涉及对原有账目进行清理、编制新旧会计科目余额对照表、开设新账进行核算、使用新的报表系统等程序。由于跨期核算、政策变动、数据波动等影响,操作难度非常大。而且会计系统的改革和完善不仅仅是会计人员的事,还涉及到整个企业的内部治理问题,需要各个部门人员思想统一、业务流程规范。信息和技术支持主要得靠企业管理者的协调和企业制度的约束。

2.新准则本身某些条款的操作难度高。作为新准则最大亮点的公允价值计量就是体现,这是一个非确定性指标,有很大的变动幅度。不仅考会计人员的素质,也依赖测算技术的提高。同时,新准则一方面与国际准则趋同,另一方面又留有中国特色,增加了某些政策的学习和执行难度。

3.会计人员的培训和适应期较长。新会计准则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由于素质参差不齐,对准则和制度理解上的差异以及不同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的运用效果。而且,大多数会计人员和业务人员对国际会计准则缺乏了解,对新会计准则需要有一个适应期,企业在培训和宣传上的成本费用会大大增加。

(二)企业适应会计新准则可以采取的措施

1.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适应新准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再加上我国会计执行基础较差,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较低,提高会计人员和企业领导对新会计准则的理解力非常重要。一方面,尽快将新会计准则融入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实践,提高会计信息确认、计量的真实性、准确性、可比性。鼓励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主动承担起宣讲准则的任务,通过实际行动向全体员工传递重视会计准则,重视财会工作的重要信息,为会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另一方面,从企业出发,以点带面,将新准则推广工作层层深入,完善会计执行环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公众利益,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2.加强与财政、税务、审计等监管部门和社会机构的沟通,获得支持和指导。企业需要主动加强同有关监管部门及机构的联系,与会计师事务所和高校等开展培训学习项目,在专家的指导和带领下扎实做好培训工作。外部机构应与企业内部主体相互指导、相互促进。考察新准则实施得好不好,不仅要企业充分认识并执行到位,还要靠外部机构提供的配套措施,构建信息化平台,加强监督检查。同时完善与会计准则有关的系列法律规范,确保有法可依。

3.加强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学习和理解。新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为企业制定会计政策和提供财务会计信息构建了一个国际化平台。企业和外部机构可以选派骨干人员与国际机构加强交流,也可聘请有经验的国外专家到企业实地指导,让会计人员和监管人员深入理解新会计准则的理论本质,熟悉和掌握国际会计准则,顺利完成向国际会计准则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刘全军,张政伟.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6,(3).

[2]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谢云天.浅谈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收益核算的影响[J].商场现

代化,2006,(27).

(责任编辑:吴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