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01
/ 1

浅析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龙丽

龙丽(大连建工消防机电工程有限工程公司沈阳分公司,沈阳110012)

摘要: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能否有效进行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企业经营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得传统施工企业的成本计算方法不能正确反映成本消耗。现行成本会计核算不利于企业对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作出全面的计算与分析,企业无法全面把握成本,从而无法达到成本领先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施工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0-0046-02

搞好成本控制,经济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了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很多施工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致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不必要的开支,增加成本导致施工企业利润的减少,降低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从而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控制概述

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是指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

工程项目成本按经济性质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施工过程中的消耗构成的工程实体,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指企业内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管理人员的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费,还有水电费、保险费等。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实现预定成本目标。

二、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工资超支严重。施工企业成本构成主要是由工、料、机三大部分组成,当然人工费用比例随特定项目的施工环境、机械化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2.材料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材料成本在施工企业工程成本中占相当重的比例,因此它在施工企业成本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材料的控制权完全在项目经理及采购员身上,结果往往导致材料的积压、超支。

3.机械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低,使用费高。施工机械费占施工企业项目总成本20%左右,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造成机械使用费成本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盲目投资,不能根据市场行情和项目施工需要作可行性分析来购买或租赁设备。第二,设备采购选型盲目,专用性太强。第三,购买大批设备不实行招投标。第四,企业缺乏计划管理和统筹调配,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4.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工程项目中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有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施工企业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导致材料的浪费和窝工现象,增加了项目的成本。

三、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

1.优化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施工方案是否先进、合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和工程项目的利润。按照最优方案施工可以降低成本、加快进度、保证质量和安全,实现工程项目投入少、产出大,提高经济效益。

2.有效控制人工费。人工费随劳动力市场价格变化,对人工费进行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牢固树立起成本意识。施工人员素质、成本概念的认识程度,会影响人工费的投入。其次,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网络计划、工序要求作出用工计划,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一起包给领工员,进行包干控制,结合市场人工单价计算出人工费控制指标。最后,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成本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依据工程分部分项内容,对每天用工数量连续记录,完成一个分项工程后,与清单报价中的用工数量进行对比,找出问题,采取措施,对控制指标加以修正。

3.科学控制材料费。材料费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材料费控制包括材料订购、材料价格和材料用量控制三个方面。材料订购方面,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降低材料储备。材料价格控制包括买价控制、运费控制。

4.合理控制机械费。机械费控制指标,主要是根据工程量清单报价数量参考定额计算出各类机械的使用台班数。要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进行内部合理调度,提高机械利用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要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

5.制定合理工期。制定合理工期是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关键。在合理工期下,项目成本支出较低。在安排工期时,要注意处理好工期与质量、成本的辩证统一关系,组织连续、均衡有节奏的施工。

6.优化现场管理。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整体管理的组成部分。优化现场管理必须遵循经济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原则,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参考文献:

[1]黄东进.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探索[J].科技资讯,2006,(31):51.

[2]陈志江,陈静.浅谈项目开发中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J].四川

建材,2006,(2):119-120.

(责任编辑:袁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