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寒暄语的差异成因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英汉寒暄语的差异成因探析

任利华吴梅梅

任利华吴梅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陕西西安10071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学校陕西西安710200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

摘要:寒暄语是为了建立和保持社会联系的一类交际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英汉寒暄语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产生的根源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使用寒暄语的目的的差异,对“隐私”的不同界定,价值观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的成因就可以更好地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并恰当地使用英汉两种寒暄语,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寒暄语;差异;隐私;价值观

“寒暄语”这一概念首先是由Bronislaw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的,他认为人们之间的谈话交流并不总是为了提供或获取某些信息,有些谈话仅仅是为了建立或维持社交关系,打破说话的僵局,拉近说话双方的距离,或者表现出愿意与对方建立友好关系的善意。

一般说来,不同语言的寒暄语基本形式大同小异,但是不同语言中使用寒暄语的目的和寒暄的话题内容不尽相同,在一种语言中礼貌友好的寒暄有可能会引起另一语言使用者的误会甚至反感,阻碍交际的正常进行。同样,分别以汉英两种语言为母语的人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历史传统、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存在着差异,自然这两种语言的寒暄语也存在着诸多不同,所以英语学习者如果不了解中英寒暄语的差异就照搬汉语的寒暄语,或者将汉语寒暄语盲目地直译成英语,就有可能会导致不愉快的文化冲突。

常见的英语寒暄语包括问候式(greeting)、询问式(inquiring)、评论式(commenting)、回顾式(retrospecting)这四种类型,而汉语寒暄的基本形式除了具有与英语相同的以上四种外,还有另外两种类型:责怪式(blaming)和自叹式(sighing)。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文化中,即使是同样的一句话人们也会有不同的阐释。因此,我们应该明确在特定的文化中哪些话题是可以用来寒暄的,而哪些话题是人们通常避而不谈的话题,以此来了解英汉寒暄语的差异。英汉寒暄语的差异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使用寒暄语的目的的不同,对“隐私”的不同界定,价值观的差异等等。

使用寒暄语的目的的差异

英语语言中的寒暄语通常与谈话的私人话题毫不相关,而仅仅是正式谈话内容之前的问候,以此来创造一种让人放松的谈话气氛,为后面的正式会谈做准备。而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汉语寒暄语则是谈话双方维持一种友好关系的方式,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关注,寒暄的内容不一定紧随其后的谈话内容密切相关,而更多的是在打一种情感基础。总而言之,英语寒暄语是用来营造一种轻松自在的谈话气氛,而汉语寒暄语则是用来拉近彼此的情感距离。这种目的的不同就决定了寒暄话题内容的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特别以英国人为典型代表,经常会把天气作为寒暄的话题,因为谈论天气通常不会侵犯到说话双方的隐私,会让人觉得谈话的气氛非常放松,例如Lovelyday,isn’tit?(今天天气不错,是吧?)It’salittlecoldinthestreet.(街上有点冷)有时人们也会笼统地评论身边的物品来作为寒暄内容,例如Thecupisverybeautiful,right?(这个杯子挺好看的,是吧?)或者谈话者会较为笼统地询问最近日子过得怎么样,例如Howhaveyoubeengettingthroughthedogdays?(天气这么热,你近来怎么样?)

在汉语中,习惯上人们通常会把吃饭与否,与个人相关的一些信息(包括年龄、收入、所购物品的价格、婚姻和家庭、个人健康状况)作为寒暄的话题,以此来表示彼此的亲密关系以及对对方的关注挂念。例如我们通常会听到这样的一些寒暄语:“你吃了没?”“您老最近身体还好吧?”“你上次丢了那钱包后来找着了没?”“你这一个月能赚多少钱?”“你买这房子花了多少钱?”“你们家闺女有对象了吗?”“您今年高寿啊?”“你买车了没?”

对“隐私”的不同界定

讲英语国家的文化通常崇尚个性,强调的是个人不被其他人干扰、窥探、侵犯的自由,而中国的文化通常强调集体性,更加看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交流,而非个人至上的文化,所以汉语中通常有“舍小家顾大家”“远亲不如近邻”“自我牺牲精神”等说法。虽然中国人通常感情比较含蓄内敛,但是通常并不会阻止他人施加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干扰。所谓“隐私”指的是人们不想公开或不愿告人的私事,是人们会觉得尴尬或不愿意让别人了解的关于自己的个人秘密。这与英语国家对“隐私”的界定有所不同。首先,英语国家的文化维护个人自由自在的权利,保证其不受他人干扰,而汉语文化中的隐私则更多的指一个人不愿意告诉别人的私人秘密。

也正是对“隐私”的不同界定导致了英汉寒暄语选择不同的话题来进行寒暄。在英语文化中,为了尊重他人的个人自由和自尊,人们通常会避免谈论诸如年龄、财产状况、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等等话题,因为所有这些话题通常被认为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是私人的事情,与他人无关。诸如此类的很多涉及到禁忌话题的内容通常不能用来寒暄,当然,如果不是私人的事情,或者不会影响的他人的自尊,或是谈话双方都愿意谈论的话题时,寒暄中也可以涉及到这类话题。了解了这个原则,我们就能很容易明白为什么英语文化中表示问候的寒暄语通常都是例如天气、娱乐活动之类的话题,因为这些话题都与隐私无关,谈话双方都有完全的自由决定继续或终止谈论。而在中国的文化中,朋友是一个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时候甚至会上升到与家人同等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寒暄中询问朋友的具体的私人的情况恰恰是朋友之间表达相互关注、相互挂念的必不可少的谈话手段,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友好、和谐的关系,营造彼此联系的一种友好气氛,从而为正式的谈话做一些准备。

价值观的差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受历史传统的浸淫,自然会产生对事物的不同看法,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价值观的差异,这也是导致英汉寒暄语产生差异的另外一个原因。

例如,在英语文化的国家,询问某人的年龄通常是不礼貌的,除非对方是小孩,但是在中国,询问年龄则是表达对对方关注,特别是晚辈表达对年长之人关注、崇敬的常见寒暄话题,通常都是老少皆宜。这归根结底与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息息相关,对于那些“人老志不老”“德高望重”“建树颇多”的长辈,说话人很自然的会询问对方的年龄,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赞颂。然而在英语国家,询问老年人的年龄通常会被对方误以为说话人认为自己“太老了”或“没用了”。

此外还有其他的例子,比如,中国人会说“你要再吃胖点”来表示对对方健康状况的关注,相反,如果有人说“你最近瘦了”,那通常对话双方会认为话语的接收者健康状况出了点问题或是最近工作过于劳累,如此的寒暄通常会表现出说话人对对方的关注或同情。然而,同样的这句话在讲英语的国家中通常会被认为是一句表示赞扬的话,对方会回答“谢谢”。这是因为英语文化认为保持苗条身材才是健康的标志。同样,在中国,特别是过去,不论男女通常会对自己的前妻或前夫避而不谈,因为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不成功的婚姻是不光彩的一件事情,是自己过去生活中的阴影、污点,是禁忌谈论的话题。而对于未婚男性来说,如果女朋友跟他说“你是我的第六任男友”,这个年轻人有可能会被吓跑。而在英语文化中,离婚率相对较高,所以人们通常认为离婚并不代表着耻辱,而将其视为感情关系发展的其中一种阶段,因此并不会特别避讳去谈论之前的感情史,而听者也会认为对方非常坦诚。

综上所述,了解英汉寒暄语的差异,正确地使用寒暄语可以起到语言交流润滑剂的作用,反之则有可能会导致误会和冲突。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从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层面上更深刻地了解语言,特别是帮助我们避免文化冲突,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Nida,E.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3

[2]Nida,E.A.LanguageandCulture:Contextsin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3]

[3]毕继万汉英寒暄语的差异[J].语文建设,1997[5],17-18

[4]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6]

[5]王德春,孙汝建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11]

[6]朱永生PHATICCOMMUNION四题[J].山东外语教学,1989[4]

作者简介:

任利华(1981.3-)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讲师,2005年3月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获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科技英语教学及翻译。

吴梅梅(1980.4-)女,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学校,教师,2011年3月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获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科技英语教学及外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