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问题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问题探析

张可

张可(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4-0000-01

摘要:教师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发展为剧烈变革中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数量急剧扩充,同时,教育的外部因素变化也使中职教师的发展产生了许多问题,本论文从现实情况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存在

现实的分析,中等职业教育中因为教育受众素质参差不一,教学过程的弹性过大和效果测评的量化不科学,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高热情、缺乏责任心。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中,新技术、新理念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使以“知识本位”教学的老教师很难适应,许多专业课教师在教学的工作中,因为工作环境的多变(许多实训工作要求课堂与工厂的转换),教师常常疲于应付教学任务,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且不确定的各方因素也使他们很容易对工作产生抵制情绪。

(二)新教师缺乏工作动力

随着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职业学校规模不段扩大,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大量补充年轻教师,他们本应成为学校课程改革和教研的新生力量,可又不得不面对一个社会性问题:“啃老”意识的存在,80后的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在经济上很多人缺乏独立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不存经济压力,表现在工作中也就显示为缺乏为生存发展而拼搏的动力。

(三)缺乏自我发展和创新的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与职业教育联系紧密的人口、企业、政策等,外部因素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旧有的管理体制下没有忧患意识,也缺乏竞争氛围,更缺乏大的环境与发展视野,对外部情况的变化显得相当漠然,而且在规模相对较小的职业学校,许多专业课的教师抱有“专业垄断”优势的意识,这就导致教师的责任心越来越淡薄,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意识。

(四)学校内部管理的问题

从当今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情况看,所有活动以招生为首要目标,内部管理背离教育原则,缺乏系统发展的科学性。在教师管理方面缺乏竞争机制,没有很好的组织学校教师进行教学教研活动,很少有学校给教师建立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平台,在学科建设上,学校缺乏独特的竞争资源。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发展总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的提高,而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以及外延的不段扩大,这种“发展”显的明显的落后了。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各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引进、演化、吸收与探索的时期,许多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欧美等国,初期的职业教师发展,主要指教师专业领域水平的提高,后来增加了教学能力的提高,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教情况的变化,又开始引入职业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体发展等内容。

(一)内化下的激励,追求自我价值,完善个人发展理念

职业学校教师的学习发展,应该是源于对职业的热爱、专业的兴趣和对自我反省超越意愿的激发,是“元认知”和自我觉悟不断提高深化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在今天看来,为了保证“成长”的实现,还应该加上个“自我意愿”,因为职业学校教师在内在动力缺乏的情况下,很难想像他的成长的实现。

教师,首先是作为一个人存在着,其次才是作为教师存在着。因此教师发展应包括个人发展和专业化发展两大方面,职业学校教师因为教师和专业技能的相对独立,就显现的更为突出。个人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及其作为一个人的各种合理需求的满足;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具备教师职业角色的素养要求并能胜任工作,获得成就感。这两者相辅相成,个人发展是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专业化发展是个人发展的补充。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严格实施聘任制,积极引进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利用“鲇鱼效应”形成竞争机制,打破一些教师“专业垄断”的惰性思想。形成内部竞争、优胜劣汰、合理流动的教师管理机制,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教师若想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积极向上,努力工作。这样既强化了危机意识,也激发了老师们的工作热情,这样才能在职业学校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等职业学校绝对不能因为教育对象的原因忽视教学科研的提高,学校应该加大教学科研的力度。任何教育类型都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对学生、学习环境、教材等许多实践性问题都有反思价值,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探究中间的问题都可以成为科研的对象,而且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一线教师也被作为重要的参与者。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时时把握本学科理论知识的发展和本领域技术的升级趋势,在教学中及时探索、运用,传授学生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发展平台。因为“职业倦怠”的存在,在发展中也需要正向激励的措施,这就需要建立教师发展的制度性保障。学校为了发展也需要建设骨干教师队伍,这就需要打造、培养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理念,建立一套适合本学校的将外部诱因与激发教师内在动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可以具体操作的、有智慧的制度。学校要积极组织有上进心,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参加社会性的比赛、专业课的观摩等校内外活动。外在诱因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表现的“舞台”,也推动教师内在动机的产生,让教师在学习、工作和研究中体验快乐,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三)师德的自我培养

因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对象的素质差别极大,教师的奉献精神更显的尤为重要,因为教师活动的潜在动力是“爱与奉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提出了“爱与奉献的教育”教育理念,根据师德原则和规范,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进行奉献意识的自我培养,增强修养的动力。

中职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都要用真心去对待,在不厌其烦的沟通中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真正的用自己的耐心和真心去感染每个人,逐步修正学生教师作为健全的个体,有着对幸福的追求,而幸福既来自健康的人格与丰富的内心体验,也来自工作中的成就与满足。只有勇于奉献爱的人才能更好的收获幸福。职业学校的教师因为学生的学习期与就业期间隔时间短,他们应该能更快的感觉到自我的成就和满足。面对的是各项素质不一的受众,师德更显的尤为重要,教师必须在教学和学习中发现教师职业的魅力,在学生的提高中不断发现自我的价值,用自我的成就来刺激培养教师的荣誉感,使教师的职业道德得以提升。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我国经济产业的转行与升级、人口基本素质的提高、人口出生率的逐步下降等诸多因素影响,“职教高移”将是一个必然现象,从近两年来高职迅猛发展可以预测出这种发展趋势。而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适应这个发展变化,应该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对社会大环境有个清醒的认识,在变化中发展自我,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自我发展的动力。随着职业教育的的外延不段扩展,大量新理念、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都给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教师们必须要有激情去面对这些挑战。真正和持久的动力是原生的,中等职校教师要敢于面对问题,敢于面对自我,不断地塑造自我,促进自己每天都有一个新的自我,以不断提高的探索和创新的意识去点燃教育的激情。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朱嘉耀.走向人格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管培俊.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十个观点[J].教师教育研究,2004,(4).

[6]吴卫东、骆伯巍.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评论,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