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体位在第一产程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自由体位在第一产程的运用

甘可可

(山西省古交矿区总院山西古交030200)

【摘要】目的:在第一产程中运用自由体位加分娩纠正胎方位,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到我院进行分娩的208例待产产妇,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取全程常规仰卧体位分娩。观察组108例,第一产程运用自由体位加分娩纠正胎方位。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且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会阴裂伤及胎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能够纠正胎方位,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剖宫产及并发症。

【关键词】自由体位;第一产程;自然分娩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8-0166-01

自由体位是国外产妇常用的分娩体位,近年来,开始逐渐在国内开展,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果[1]。本文将在第一产程中运用自由体位加分娩纠正胎方位,并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到我院进行分娩的208例待产产妇,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无胎先露、胎头高浮等异常情况。根据第一产程体位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08例,平均年龄(27.56±3.33)岁,平均孕周(38.96±1.58)周。对照组100例,平均年龄(27.84±3.52)岁,平均孕周(39.43±1.24)周。

1.2方法

为所有产妇安排独立、舒适、温馨的待产环境,可以有一位家属陪产。由助产士对产妇进行分娩全程指导,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缓解产妇紧张、恐惧情绪。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产妇采取全程常规仰卧体位分娩。观察组产妇在第一产程运用自由体位加分娩纠正胎方位。在第一产程中,产妇可以选择蹲、卧、坐、跪、走等感觉舒适的体位。站位时,在助产士指导下,站在产床的床尾,手扶床尾的栏杆,分开双腿,左右摇摆臀围,或后背靠墙待产。坐位时,应使用有靠背的椅子,反坐并分开双腿,宫缩时可趴在椅背上。走位时,应在助产士搀扶下进行,缓慢走动并随时观察宫颈口扩张情况。跪位时,应使用矮床软垫,伸直双手,保持与膝盖水平,尽量翘高臀部。蹲位时,应双手扶住床沿,分开两脚。宫颈口全开后,助产士应协助其上产床,指导产妇运用腹压,第二、三产程采取常规体位分娩。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妇及新生儿情况等指标,包括会阴裂伤、会阴侧切、新生儿窒息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自然分娩率等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产程时间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自然分娩率及产程时间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87.96%(95/108),第一产程时间为(8.21±3.28)h,总产程时间为(9.04±3.68)h;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73%(73/100),第一产程时间为(12.36±3.76)h,总产程时间为(13.23±3.89)h;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2.2产妇及新生儿情况对比

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68例(62.96%),会阴裂伤34例(31.48%),产后出血9例(8.33%),胎儿窒息5例(4.63%),未出现新生儿死亡;对照组产妇会阴侧切79例(79%),会阴裂伤57例(57%),产后出血8例(8%),胎儿窒息15例(15%),新生儿死亡1例(1%);组间对比,观察组产妇的会阴侧切、会阴裂伤及胎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产妇出血、新生儿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仰卧体位是我国产妇分娩过程的传统体位,便于观察会阴情况,及时处理突发状况。但研究发现[2],第一产程长时间保持仰卧位,容易压迫腹部大血管,不利于胎盘供血,且可能使胎头下降阻力增加,延长产程时间,增加分娩难度。自由体位分娩的应用,使产妇不再局限于仰卧位,可以在第一产程选择蹲、坐、走、立等体位,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妇舒适度,体现了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

在采取自由体位时,能够旋转胎头位置,使胎儿纵轴与产轴保持一致,并在重力作用下,扩张宫颈口,使胎先露顺利下降,缩短产程时间[3]。其中,坐、立等体位与人体解剖学特征相符合,能够避免压迫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有利于血液循环,预防胎儿窒息和窘迫。在进行缓慢行走时,能够促进宫缩,使胎儿在产道中转动,纠正胎方位。在蹲位时,能够扩张盆骨,松弛盆底肌肉,增强其收缩力,促进胎儿完成分娩机转,保护会阴和宫颈部位。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更高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第一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产妇的会阴侧切、会阴裂伤及胎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显示了自由体位分娩的应用优势。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显著上升,尽管剖宫产能够减少分娩前疼痛,但仍然无法避免术后伤口疼痛,且对女性子宫会造成严重创伤,安全隐患较多。采取自由体位分娩,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研究发现,自由体位能够增加肌肉收缩力,增加产妇产力,促进反射性宫缩提高,加快分娩,缩短产程。同时,自由体位分娩还能够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分散产妇注意力。在分娩过程中,应注意水分及营养的补充,确保产妇体力充足,保障母婴健康。

综上所述,自由体位分娩能够纠正胎方位,提高产妇舒适度,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剖宫产及并发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娟英,沈玉莲,吕佩虹.初产妇采用导乐球配合自由体位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J].浙江临床医学,2017,(9):1652-1653.

[2]刘风华.研究分析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实施及对分娩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47):107,119.

[3]齐育英,李平华,周玲,等.间苯三酚联合自由体位在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7,(7):1375-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