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肺栓塞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肺栓塞临床疗效观察

周军

周军(苏州大学医学部研究生课程班<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200336)

【中图分类号】R5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153-02

【摘要】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肺栓塞(rt-P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1例急性肺栓塞呼吸困难明显且部分有血液动力学异常的患者,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结果31例中21例显效,占67.74%;6例有效,占19.35%;4例无效,占12.90%。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肺栓塞(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住院时间,而且安全。

【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肺栓塞溶栓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pulmonarythromboembolism,APTE)已成为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1],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是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2]。其原因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3]。本病在临床上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误诊率。据研究,未经治疗的PE病死率为30%,而治疗后病死率可能降至2%[4]。可见正确有效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本文通过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肺栓塞(rt-PA)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来研究其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9年7月~2012年1月在我院急诊确诊的APTE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32~76(58.2±5.6)岁。入选患者均为14天内的大面积和次大面积急性肺栓塞,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APTE的诊断依据:应诊断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血气分析、D-二聚体、超声心动图(UCG)、放射性核素肺扫描、肺动脉造影,具体见参考文献[5]。此外,根据适应证与禁忌证的标准进行差别。

1.3治疗方法:在患者知情并同意后一次性持续外周静脉滴注rt-PA100mg2小时,溶栓后4小时进行凝血系列检查,根据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决定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时间。华法林钠在体内作用数日后才能达到全效,因此其与低分子肝素的重叠应用至少在3~5日,当连续2天测得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达到2~3时应对低分子肝素立即停用,华法林钠单独口服使用。根据INR调整华法令的用量规定,维持INR在1.8~2.5。

1.4疗效判断:(1)显效: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症状明显缓解,血气分析低氧血症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2)>85mmHg(1mmHg=0.133kPa),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缺损肺段减少≧75%,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平均压下降幅度>25mmHg。(2)有效: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症状部分缓解,低氧血症部分改善,75mmHg<PaO2≦85mmHg,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缺损肺段减少≧50%,肺动脉平均压下降幅度>15mmHg。(3)轻度有效:呼吸困难,胸闷,胸痛轻度缓解,低氧血症轻度改善,60≦mmHgPaO2<75mmHg,肺灌注扫描缺损肺段减少≧25%,肺动脉平均压下降幅度>5mmHg。(4)无效: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症状无缓解,低氧血症仍然存在,PaO2<60mmHg或较治疗前无变化,肺灌注扫描缺损肺段减少<25%或无变化,肺动脉平均压下降幅度<5mmHg。

2结果

2.1临床疗效分析溶栓后效果,可以发现,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1例、6例、4例,分别占到总例数的67.74%、19.35%、12.90%。

2.2不良反应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出现,仅有镜下血尿3例,未予特殊处理,亦未改变治疗方案。

3讨论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含右心)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是最常见的肺栓塞类型,通常所称的肺栓塞即指PTE。PTE一旦发生。肺动脉管腔阻塞,血流减少或中断,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改变。轻者几乎无任何症状,重者可导致肺血管阻力突然增加,肺动脉压升高,心输出量下降,严重时因冠状动脉和脑动脉供血不足,导致晕厥甚至死亡。在APTE起病48h内即开始行溶栓治疗能够取得最大的疗效,但对于那些有症状的APTE患者在6~14d内行溶栓治疗仍有一定作用。

本溶栓结果显示,对于符合溶栓指征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及早采用rt-PA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溶栓前要谨慎地评价出血的风险,常规化验血凝常规及血常规,除外APTE溶栓禁忌证,溶栓之后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华法令。并使INR维持在2.0~3.0,定期检测INR。按患者病情确定华法林服用时间长短。由于本组观察病例数较少,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程显声.进一步提高肺动脉栓寒诊断与处理水平.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517-518.

[2]wolfeTR,AllenTL.Syncopeasanemergencydepartmentpresentationofpulmonaryembolism.JEmergMed,1998,16:27-31.

[3]蔡如升.肺栓塞的病因、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中国循环杂志,1998,3(2):129.

[4]CarsonJL.KelleyMA,DuffA,eta1.Theclinicalofpulmonaiyemlelism.NEnglMed,1992,326:1240—1245.

[5]郭丹杰,胡大一,周伟荣,等.急性肺栓塞诊断治疗的临床分析及探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