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鉴别诊断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浅析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鉴别诊断意义

胡君

胡君(商丘市睢阳区计生服务站河南商丘476100)

【摘要】目的:对穿孔性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鉴别诊断意义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从我院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的方法对其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其中实验组患者为穿孔性阑尾炎,对照组患者为非穿孔性阑尾炎。对两组患者的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结果: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对照组相比,阑尾腔外粪石、阑尾周围脓肿对实验组穿孔性阑尾炎有着较高的特异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可以在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中作为特异性征象;在阑尾周围炎发生率方面,实验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而在阑尾腔内粪石方面,两组的差异则不是很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CT对穿孔性阑尾炎进行诊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穿孔性;非穿孔性;阑尾炎;CT鉴别诊断

在临床上,急性阑尾炎属于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具有6%的发病率[1]。其中,患有穿孔性阑尾炎的大约占总发病率人群的19%-35%[2],同时还会伴有诸如尿潴留、上口感感染以及小肠梗阻等多种并发症。最近几年,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推广和应用的范围也逐渐得到了扩大,其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依据。为此,本文对穿孔性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鉴别诊断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其中,实验组有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在15岁-80岁之间。对照组有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在18岁-81岁之间。60例患者均有下腹或是有下腹疼痛的症状,其中有42例患者伴有发热现象,有47例患者伴有白细胞升高现象。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症状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方法

对122例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其中有15例患者需要进行CT的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100毫升欧乃派克的肘静脉注射,以每秒2.5-3毫升为注射速率,在对比剂注射完毕之后需要进行60秒时间的延迟,然后才可以开始静脉期的扫描检查。将扫描范围设置在隔顶位置到耻骨联合位置之间[3]。本研究中的16层螺旋CT以7.5毫米为扫描层厚,1.375为螺距,1.25毫米为重建层厚,同时还需要在工作站中开展多平面的重组操作,多角度的对阑尾位置、结构以及组织等情况进行充分显示。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阑尾腔外粪石、阑尾腔内粪石、阑尾周围脓肿以及阑尾周围炎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分析数据采用的是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卡方检验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对照组相比,阑尾腔外粪石、阑尾周围脓肿对实验组穿孔性阑尾炎有着较高的特异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阑尾周围炎发生率方面,实验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阑尾腔内粪石方面,两组的差异则不是很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结论

根据急性阑尾炎的不同阶段可以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包括急性局灶性、急性化脓性、坏疽性以及穿孔性四种类型的阑尾炎[4]。其中,穿孔性阑尾炎在阑尾炎中属于一种非常严重的类型,阑尾壁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现象会导致阑尾壁坏死,最终造成穿孔性阑尾炎[5]。对急性阑尾炎进行治疗,在传统临床上的首选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不过穿孔性阑尾炎具有非常明显的手术并发症,并具有非常高的手术风险,因此,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腹腔引流术和保守治疗等方法所具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此外,在对阑尾炎进行穿孔操作中,会大大的增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困难程度。因此,对阑尾炎穿孔与否进行适当的判断并依此来对治疗方案进行合理选择所具有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在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中,主要是以病史、体格以及实验室方面的检查结果作为依据,这在阑尾炎的穿孔判断中所具有的难度是非常大。因此,本研究提出采用CT检查方法对阑尾炎的穿孔情况进行鉴别诊断[6]。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对照组相比,阑尾腔外粪石、阑尾周围脓肿对实验组穿孔性阑尾炎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其可以在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中作为特异性征象;在阑尾周围炎发生率方面,实验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一定的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而在阑尾腔内粪石方面,两组则无明显的差异。

结语:

综上所述,对急性阑尾炎的穿孔情况进行CT鉴别诊断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值得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海荣,杨军,高淳,等.32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急性阑尾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0,25:540-542.

[2]高旭宁,许茂盛,卢良骥,等.64层螺旋CT同性冠状位重组图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341-1344.

[3]邹建华,郑巧,陈义加,等.阑尾积液在CT诊断阑尾炎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1138-1140.

[4]张丽.86例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39-39,40.

[5]蔡振中.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533-2534.

[6]黄小求,沈铁柱.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穿孔性阑尾炎的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