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内分泌辅助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子宫内膜癌的内分泌辅助治疗分析

潘彤

(黑龙江省女子监狱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69)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内分泌辅助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诊断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取内分泌辅助治疗,对照组30例不采取内分泌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2年内复发率分别为16.6%和23.33%,3年存活率分别为86.66%和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癌采用内分泌辅助治疗可以改善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内分泌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077-02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肿瘤学者正积极探讨其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方法及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求降低发病率,进行早期诊治,提高治愈率[1]。内分泌药物治疗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手段,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选取本院妇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诊断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采用内分泌辅助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均采取手术治疗,均经手术病理分期证实为I期子宫内膜癌,对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观察组30例采取内分泌辅助治疗,对照组30例不采取内分泌辅助治疗。其中观察组: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3.5±7.5岁,组织分代程度高分化16例,中分化11例,低分化3例,病理类型蚋膜样腺癌28例,其它2例;对照组:年龄43~63岁,平均年龄55.5±6.5岁,组织分代程度高分化16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4例,病理类型蚋膜样腺癌27例,其它3例;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组织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子宫全切+双附件切+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根据手术及病例分析分别进行放疗及化疗治疗。观察组术后甲羟孕酮即安宫黄体酮或甲孕酮200~500mg每日一次肌肉注射或口服;甲地孕酮160~320mg,每日一次口服;氯地孕酮20~40mg,每日1次口服;己酸孕酮,250~500mg,每周2次肌肉注射。除口服、肌内注射等全身性用药外,亦有人以己酸孕酮、甲羟孕酮等药物直接作宫腔注射,连续57天,认为可以使肿瘤坏死消失。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得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通过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由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年内复发情况,观察组复发5例,复发率16.6%,复发时间平均为22±6个月;对照组复发7例,复发率23.33%,复发时间平均20±5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存活率情况,观察组存活26例,存率率86.66%;对照组存活24例,存活率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20年来,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均有增高趋势,并且疗效停滞不前,广泛引起肿瘤学者的重视。其治疗原则应根据子宫的大小、肌层是否被浸润、颈管是否累及、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病人全身健康情况而定。一般是采用手术、放疗及药物治疗。

正常子宫具有较丰富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能分别识别雌激素和孕激素,与其结合后发挥生物效应[2]。在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癌细胞可以从恶性向正常内膜转化,直接延缓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合成,从而控制癌瘤的生长。孕激素还可增强癌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使早期病人肿瘤缩小、消失或分化好转。孕激素对原发灶有抑制作用,对转移灶,尤其是肺转移也有较好疗效,对内膜癌的皮肤转移灶也有治疗作用,年轻未育的子宫内膜癌病人在孕激素治疗后可以妊娠。

当今临床应用的孕激素主要有三种:①醋酸甲羟孕酮(简称甲孕酮MPA),片剂,每片500mg,注射剂50mg/ml;其使用剂量为200~400mg/d,分1或2次口服或300mg肌内注射,1次/周。②醋酸甲地孕酮(商品名美可治)片剂,每片160mg,40~320mg/d,通常剂量为160mg/d,1次或分次口服[3]。③己酸羟孕酮500mg肌内注射,2次/周。上述长效孕激素通常应连续使用2个月以上,才能产生疗效,对癌瘤分化良好,PR阳性者疗效好,对远处复发者疗效优于盆腔复发者,治疗时间至少1年以上。孕激素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少,症状轻,偶见恶心、呕吐、水肿、秃发、皮疹、体重过度增加及满月脸等,严重的过敏反应及血栓性静脉炎、肺动脉栓塞较罕见。

具体选择治疗方法时应结合患者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辅助检查初步了解的肿瘤范围、年龄、全身状况和有无内科并发症等综合评估,选择和制订恰当的治疗方案。原则上尽可能首选手术,进行手术病理分期,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恰当的切除范围。对于接受了全面分期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是否给予辅助治疗主要取决于手术病理结果中的危险因素。孕激素治疗对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有一定疗效,且低剂量与高剂量相比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更小。一般认为孕激素治疗对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者有效率高,可达80%,而受体阴性者较差,仅5%左右。高分化肿瘤受体阳性率常高于低分化,因此有效率较高。但需注意即使有效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对长期生存率改善有限。

【参考文献】

[1]谢莉.辅助内分泌治疗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疗效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3):1063-1064.

[2]贾蕊.辅助内分泌治疗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疗效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0):49-50.

[3]田锦玲,张欢欢.70例内分泌辅助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疗效评价[J].特别健康:下,2014(6):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