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型颈椎病的综合保守治疗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交感型颈椎病的综合保守治疗效果分析

李黎王荣

贵州省骨科医院骨内科550002

【摘要】目的:分析交感型颈椎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症状,探讨不同治疗方法下对患者治疗效果,为今后的临床方法选择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病因及临床表现症状,对患者进行手法调整、穴位注射、骶管冲击或小针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疗效诊断评价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过程中,针对患者不同病因及临床表现症状,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交感型颈椎病;保守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84-01

交感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常见类型,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于椎间盘退变和阶段性不稳定等因素导致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交感型颈椎病症状多样,客观症状少但主观症状多,属于颈椎病中的多发病、疑难病[1]。由于缺乏客观有效的诊断指标,因此诊断较难,当前多采用保守方法对此进行治疗。本文为了分析交感型颈椎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症状,探讨不同治疗方法下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共3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46.15±1.6岁;在病因调查中,椎管外病因为主共计6例,内病因为主共计5例,内外病因均明显共计4例。观察组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46.54±2.2岁;在病因调查中,椎管外病因为主共计5例,内病因为主共计5例,内外病因均明显共计5例。所有患者入院经检查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颈椎不稳、颈椎弧度改变或颈椎畸形,CT显示颈椎或胸椎椎管狭窄,颈椎椎间盘突出等问题,符合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P>0.05),因此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保守治疗,包括中药热敷和牵引,中药热敷时在患者背部阳性体征部位进行治疗,每日一次,每次30-40分钟;牵引时让患者采取仰卧体位接受治疗,每次两次,每次30-40分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牵引质量为4-5kg。此外,采取缠法、四指推、一指禅等方法放松患者局部痉挛肌肉,每周三次,每次10-15min[3]。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病因及临床表现症状,对患者进行手法调整、穴位注射、骶管冲击或小针刀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来说方法如下。

1.2.1手法调整对颈椎严重不稳、胸椎侧弯或弧度改变的患者用扳法、微调等手法进行纠正,同时放松局部肌肉的痉挛,每周3-4次,每次15-20min。

1.2.2穴位注射取患者风池穴、大椎穴、阿是穴、夹脊穴进行穴位注射,注射药物选择香丹注射液,来改善局部组织循环,每日一次。

1.2.3骶管冲击患者采取俯卧位,是骶尾部略向上翘,在确定骶骨角位置后,标记骶管裂孔的位置,在消毒麻醉后,用穿刺针刺入骶管,注入少量生理盐水,确定针尖位于骶管腔后,留置针头,退下注射器,然后用5ml利多卡因、10mg地塞米松制成的药液通过穿刺针注入骶管内,治疗后患者要保持卧床休息,1-2小时后方可下床活动,主要用于椎管内病因的患者[4]。

1.2.4小针刀小针刀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椎管外病因的患者,选取颈椎或胸椎的压痛点为进针点,施以小针刀进行剥离、松懈。治疗结束后1-2小时方可下床活动。

1.3判定标准制定疗效诊断评价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满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治疗效果越好,其中总分超过85分为优秀,85-70分为良好,70-55分为有效,55分以下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所得数据导入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数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具体数据由表1所示。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交感型颈椎病临床症状表现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颈背部症状、头部症状、五官科症状、神经内科症状、心血管科症状和其他症状,不同症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当患者满足三类以上的症状时,可以对病情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在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及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这样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治疗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方便治疗结束后的预后评价。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在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过程中,针对患者不同病因及临床表现症状,针对性的选择手法调整、穴位注射、骶管冲击或小针刀治疗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文军,刘建航,叶伟,徐志为.脊柱整治三联法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13(03)

[2]慈勤仁,解乐清,靖海波,仲春光.针刺牵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59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01)

[3]戴训刚,杜建明,田小武,杨智杰,陈剑峰,陈俊君.手法结合针刀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07)

[4]张新宽.星状神经节照射加电员针疗法和中药内服治疗交感型颈椎病[J].实用医药杂志.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