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医院向综合医院转型过程中的物价管理

/ 2

专科医院向综合医院转型过程中的物价管理

吴玉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医院物价管理工作与医疗机构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密不可分,与卫生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1】不仅涉及到医院的经济利益,更多的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医院社会形象的重要衡量标准,是取信于民的重要途径。

随着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也为了更好的完成国家赋予传染病医院医疗应急任务,传染病专科医院向具有传染病特色的综合医院转化势在必行。

传染病专科医院向具有传染病特色的综合医院转化过程中,新的科室,新的诊疗项目不断增多,如何在转化过程中,既要支持新科室的发展,又要确保国家物价政策合理落实,还要保证医院物价整体工作的正常运行,下面把我们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

一、进行全员物价政策和收费标准的培训

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实现了医生在录入医嘱后计算机系统自动根据医嘱的项目、频次、对照收费项目字典生成费用,这就意味着每个医务人员在执行医嘱的过程中也同时完成了费用的执收过程,所以医生医嘱的准确性决定了收费的准确性。以往的培训通常是以兼职物价员为主要对象,专科医院向具有综合医院传化过程中,新科室增加的同时可进行的医疗项目不断增多,新入职人员在短时间内增加较多,只有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物价管理融入日常工作中,才能避免医院转型期的漏费和不合理收费。

二、与新开科室有效的沟通,及时、准确维护价格项目

在新科室开科准备阶段,与科室主任进行沟通,了解新科室将要开展的医疗项目内容,然后把科室开展的医疗项目收费标准及时维护至物价库中。在科室开展业务初期,及时对新科室人员进行物价政策及标准培训,使之了解和掌握物价收费相关政策和收费标准及注意事项。不仅避免了少收、漏收,保障医院的合理收入,同时也避免了因价格问题多收、错收所引起的医患纠纷。从而保证了新科室的良好运行。

三、在日常检查及监督中进行分层次管理

在医院的转型期,我们与多部门合作对所有科室进行评估,并按照物价工作的相关特点把科室分为成熟科室、发展中科室和新科室。对于成熟科室应用出院处复核予以把关,并针对普遍问题进行运行病例抽查。对于发展中科室,新开展的项目及时进行培训,共同学习物价政策,统一对政策的理解并重点进行运行病例的检查,以及时发现物价收费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监督改正。对于新科室,在加强培训的基础上,在运行病例检查、出院处复核、及终末病历检查的三个关键点上同时加大力度,以避免违反物价政策的事件发生。

四、应用绩效考核做好精细化物价管理

要把物价管理水平纳入医院考评体系,才能保证物价管理各项措施得以贯彻。【2】我院在医院绩效考核大的框架下,物价绩效列为加减分项(5分加减)

1、在培训的基础上,制定精细化的考核指标,以达到严格执行物价收费政策,准确、合理收费,不多收、不漏收。指标如下:

①科室有物价收费检查流程,并有自查及培训记录,每月兼职物价员自查本科室病历不少于2份。②保证三单一致(医嘱单、报告单、明细单一致。手术收费与手术记录一致③科室收费准确率≥95%。④出院处医嘱复核率100%,复核准确率100%。发现问题及时与科室沟通,并上报。⑤因科室收费不合理造成投诉(-1分)每月与科室绩效考评挂钩。

五、简化流程,对需备案的项目及时快速申报

一般备案项目,原有的流程是科室先向医务部门提出申请,医务部门定期进行审核后再去备案价格。在新科室开设过程中,我们打破常规,多部门联动,主动与科室进行联系,提供科室需备案项目目录,对科室即将开展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医疗卫生标准、科室人员资质及设备进行综合评估,协调多科室同时提供测算数据,在两周内完成了25项新项目的申报,保证了科室业务的开展和合理收费,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深入临床一线,面对面解决收费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现场核查,专职物价人员现场宣传物价政策,及时更正收费人员对物价政策理解的错误和偏移,对双方有异议的问题,积极切磋、互相讨论。必要时,专职物价人员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医疗服务操作过程,有利于提高专职物价人员对医疗服务收费项目的正确理解,听取临床一线的需求根据临床一线的工作需要,把一次性耗材分科设置,方便一线医务人员查找,增加了工作效率。通过深入一线,全院上下提高并统一了认识,规范了医疗服务收费行为,收费科室对收费上的疑问,能及时主动地请教专职物价人员,专职物价人员在检查过程中深人科室,现场办公,充分的沟通、反复的磋商,增加了收费人员对国家物价政策及医疗服务项目内涵的正确理解,不仅发挥了专职物价人员在物价管理过程中的指导、监督作用,还提高了临床、医技、门诊等收费科室进行正确收费的自觉性,营造了全员参与医院物价管理的工作氛围,从而为更好地进行物价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效果

经过不断的探索,实施多种措施,保证了专科医院向以传染病为特色的综合医院发展过程中物价工作的平稳运行。未发生物价投诉。自查发现的问题逐步减少,保证了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张群张怡加强医院物价管理的实践与体会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6年7月22卷第七期484-485

[2]刘月辉医院全面物价管理体系的构建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年4月30第17卷第4期368-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