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用消费问题调查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大学生信用消费问题调查与研究

周钰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江苏省镇江市212000)

摘要:信用消费的通过借贷、抵押或透支形式完成的消费行为,在金融消费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信用消费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采取信用消费能够使消费形式更加灵活,增加消费活力,实现提前消费。但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信用消费还存在很大的风险和隐患,如果过度透支或频繁使用信用消费,则有可能造成奢侈消费、违规消费甚至造成违法行为。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当前大学生信用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中存在问题,最后结合实际问题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信用消费;问题调查;对策研究

信用消费带有典型的提前消费特点,将消费与借贷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消费形式需要消费者提供个人信用。具体来说,信用消费包含了信贷、分期、信用卡或者实物抵押等形式。当前大学生信用消费主要以前三者为主。虽然信用消费带有一定的便利性,但是其消费风险却不容忽视,尤其是对于作为消费主体的大学生来说,可能造成消费透支或信用透支,进而造成经济和信誉的双重损失,因此,针对大学生信用消费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大学生信用消费现状调查

(一)消费规模

当前大学生群体主要为九零后。2017年出具的大学生蓝皮书数据指出,截止2017年底,大学生年度人均消费总额达18346元,月度平均消费为1245.7元,这一数据明显高于当前城镇人均消费水平的45%。中国电商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在校大学生人数为3600万人,这一庞大的消费人群将形成强大的消费力量,同时也是信用消费的主要人群。

(二)消费方式

“学生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元素,不少商家更是将大学生视为“上帝”,针对这一群体推出不少个性化消费形式,而大学生在这样的消费环境下会更倾向于追求时尚和时髦,将消费视为“赶时髦”。尤其是在信用消费的诱惑下,不少大学生选择提前消费,但是由于防范意识、消费意识、风险意识不到位,有不少学生落入消费陷阱无法自拔,商家通过提前消费诱导大学生消费与自身经济能力不相符的产品,如时尚电子产品、奢侈品等,在宽松信贷诱惑下,大学生不惜铤而走险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求,如果不能及时制止、引导、监督,则有可能造成大学生消费失控,甚至落入高利贷的深渊。

(三)消费心理

九零后消费观已经和以往有很大不同,他们追求时尚潮流,不排斥消费享受,但是,他们又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条件,在消费中自主性受到限制。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是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这些矛盾因素往往驱动大学生选择信用消费,以满足自己的消费心理。

(四)消费方向

通过本次调查得知,当前有37%的大学生经常使用信用消费,32%的学生表示偶尔会使用,另外有31%的学生表示从未使用信用消费。从这一比例来看,大学生信用消费占比已经占据绝对优势。消费方向则主要集中在电子数码产品(82%)、休闲娱乐(11%)、奢饰品消费(3%)、其他(4%)。从这一数据来看,电子数码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等等已经成为大学生信用消费的主要对象。大学生消费分期价目调查显示,贷款额度从500元-10000万,分为13个档次,例如借贷2000元分为12个月还清,每月需还款246元,年利率达47.6%。

二、大学生信用消费调查问题分析

(一)信用风险问题

信用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风险,当前,针对大学生信用消费尚未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法律保障体系,消费整体环境尚不完善,这就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信用消费风险,尤其大学生对于高息陷阱和信用诈骗缺乏识别判断能力,最终可能陷入恶意信用消费的深渊。

(二)透支风险问题

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往往缺乏理性,还有些学生虚荣心强,在消费中惯与攀比,而且随机消费、无目标消费问题明显。大学生消费资金主要来自父母供给,本身没有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消费行为会受到家长监督控制。有些大学生为了摆脱消费限制,往往选择信用透支,消费无度,这些都会造成巨大的透支风险。

(三)信用消费理念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不少大学生认为消费就要“大大方方”,这样的消费理念显然与“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消费理念相背离。不少大学生认为超前消费是一种时尚潮流,这就导致不少大学生存在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尤其是在虚荣心、攀比心理的驱使下,往往会通过信用消费购置非必须的奢侈品,对消费缺乏自我管理约束能力,最终导致债台高筑、无力偿还。

三、大学生信用消费的完善对策

(一)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大学信用消费的监督监管

政府为了规范大学生信用消费行为,肃清校园不良风气,于2009年出台了银行信用卡管理政策,禁止向在校大学生发放透支额度超过一千元的信用卡。同时相关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利率必须保持在银行现行利率的四倍以内。但是有些不规范的民间金融机构通过简化信贷程序、忽略个人资信审核诱导大学生透支信用消费而赚取高息,这种行为必须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信用消费正在行为社会消费的主流趋势,尤其是针对大学生人群,更要建立严格的信用监督监管机制,通过政府监督控制不良消费陷阱,避免出现恶性金融纠纷。

(二)高校与政府联手,给予应届毕业生资助

大学生毕业前夕会面临找工作、找住处等问题,导致交通食宿成本骤增的问题,这也是趋势大学生采取信用消费的主要动机。为了避免毕业生遇到此类问题,上海一批211院校已经推出了“信用启航”项目,专门为应届毕业生提供金融帮助。只要毕业生签署就业协议,即可从金融机构申请到五千到一万元的信贷资金,帮助学生完成从大学到职场的环境过渡。还款期限为一年和两年,如学生的确有困难,可申请延期三个月归还。例如毕业生申请6000元贷款,每月只需要偿还48元利息,无需缴纳管理费手续费。还款则为本息等额偿还。这样的信用消费方式能够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减轻家庭负担,避免学生陷入信用消费陷阱。

(三)树立正确的信用消费观念

大学生必须有正确的消费理念和价值观,理性对待消费需求,做到量力而行,不攀比、不虚荣,更不能过度追求名牌和奢侈品消费。做好日常消费记录,每月设定消费金额,发现超支之后立刻查找原因,通过自我调整实现收支平衡。自觉抵制不良信贷和消费陷阱,懂得运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做到健康消费、勤俭消费。

结语

信用消费是一柄双刃剑,利弊参半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和把握。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一定要有正确的消费观念,认识到信用消费的利弊缘由,学会识别信用消费风险并主动规避,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认识到信用消费不仅关系到单词消费行为,更会对个人社会信用造成影响,合理合法的信用消费才能规范健康。

参考文献

[1]周新娟.网络借贷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畸形消费心理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35)

[2]盖晓薇.中国大学生信用卡现状分析[J].大众商务.2016(06)

[3]汤印大,刘娥.“90后”大学生银行信用卡使用调查与分析[J].中国统计.2015(02)

作者简介:周钰(1997.05-),女,江苏省常州市人,当前职务:学生,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社会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