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医疗器械润滑油使用周期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复用医疗器械润滑油使用周期的研究

蒋涛蒋乾坤李线明魏明李建梅

蒋涛蒋乾坤李线明魏明李建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桂林541002)

【摘要】目的观察医疗器械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被细菌污染的情况,为滑滑油使用周期提供客观数据。方法实验分雨季和旱季进行(即雨季组和旱季组),将鲁沃夫油按说明书要求1:10比例用纯水配制成润滑油稀释液5500ml。①润滑油稀释液每天更换,按浸泡器械数量不同(100件、200件、300件、400件),每天在6个时段对润滑油稀释液采样行细菌培养,分别连续实验3天。②每天在相同时间内浸泡400件器械,润滑油稀释液连续使用4天不更换,连续实验3次。比较两组相同清洗条件下润滑油稀释液的染菌情况。结果润滑油稀释液随着浸泡器械数量的增加或使用时间延长,其染菌概率增大,并且雨季染菌概率大于旱季,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润滑油稀释液每天更换明显优于连续使用,基于成本原因,润滑油稀释液最佳更换时间为雨季﹙3、4、5月份﹚每隔48h更换1次;旱季﹙9、10月份﹚及其它月份每隔72h更换1次,以保证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

【关键词】器械润滑油有效使用周期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096-02

现国内对润滑油被污染情况及使用周期没有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为了收集、提供客观数据以便改进润滑油稀释液的使用时间,避免清洗后器械二次污染。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对使用中的润滑油稀释液的有效使用周期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鲁沃夫牌器械润滑油,3M公司生产的低泡多酶清洗液,经消毒处理的有盖容器,清洗样本为临床科室使用后回收的结构复杂、多齿、缝隙隐蔽、难清洗的轴节类复用医疗器械(组织剪、止血钳、持针器100—400件),半自动超声清洗机,纯水处理设备,电热式器械干燥箱,高温煮沸槽,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培养温箱。

1.2方法通过两个实验完成,实验分雨季(4月)和旱季(9月、10月)进行,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完成,操作人员固定。

1.2.1实验一:鲁沃夫油按说明书要求1:10比例用纯水配制成润滑油稀释液5500ml,存放于已消毒处理的带盖容器中。在第一小时内将清洗合格的轴节类器械浸泡于润滑油稀释液中30—60s取出,润滑油稀释液每天更换,按照无菌操作采样要求每天在使用后9:00、10:00、11:00、14:00、16:00、次日8:00共6个时段对润滑油稀释液采样10ml,进行细菌培养。按浸泡器械数量不同(100件、200件、300件、400件),分别连续实验3天。

实验二:鲁沃夫油按说明书1:10比例用纯水配制成润滑油稀释液5500ml,存放于已消毒处理的带盖容器中。在第一小时内将400件清洗合格的轴节类器械浸泡于润滑油稀释液中30—60s取出,润滑油稀释液连续使用4天不更换,每天在相同时间内浸泡400件器械,并按照无菌操作采样要求每天在使用后9:00、10:00、11:00、14:00、16:00、次日8:00共6个时段对润滑油稀释液采样10ml进行细菌培养,连续实验3次。

1.2.2检测采样标本置于振荡器上充分震荡20s后在10000级超静台内操作,使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ml样本接种于灭菌平皿内,置37℃温箱内培养48h,观察结果,计数菌落数。

1.2.3判断标准因润滑剂中含抑菌成分,因此使用中润滑剂的合格标准按《消毒技术规范》中使用中消毒剂染菌量≤100CFU/ml,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1]。

2结果

通过两组润滑油稀释液随着浸泡器械数量的增加24h后细菌菌落数增长情况比较以及两组润滑油稀释液浸泡400件器械后细菌检测合格情况比较,结果显示,润滑油稀释液随着浸泡器械数量的增加或使用时间延长,其染菌概率增大,雨季染菌概率大于旱季,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3.1润滑油稀释液的染菌程度与浸泡器械的数量、保存时间密切相关通过实验观察,润滑油稀释液随着浸泡器械数量的递增或使用时间的延长,有细菌生长繁殖,雨季增长菌落数比旱季菌落数多。因此,我科改进了医疗器械润滑油的使用时间,由原来每隔96h更换改进为3、4、5月份每隔48h更换,其它月份每隔72h更换。肉眼观察润滑油稀释液无油、水分离现象,无沉淀,液面无膜形成。细菌培养后计数菌落数≤100CFU/ml,润滑油稀释液达到合格标准。

3.2器械清洗彻底是保证润滑油稀释液质量的前提浸泡法能使器械得到全方位的润滑保养,避免了轴节部位难上油、漏上油的现象。缺点是润滑油稀释液在重复使用和保存过程中聚集了器械本身的细菌以及空气中掉落的细菌,加上润滑油偏中性的环境,加剧了细菌的繁殖,使得灭菌前的清洁器械生物负荷过重,对灭菌产生不利影响[2]。轴节类器械由于结构复杂,难以清洗,其清洗质量直接影响润滑油稀释液的清洁程度。较理想的清洗方法是超声清洗机加酶清洗后进行手工刷洗,清洗时应充分暴露咬合面、轴节等残留污物沉积部位,软毛刷刷洗轴节处不同张合位置。清洗质量的检测,应目测与潜血试相结合为宜。

3.3润滑油稀释液清洁度与季节气候的变化有关一年中不同季节空气微生物含量不同,南方4月份是多雨季节,室内、外湿度高,细菌繁殖迅速,润滑油稀释液染菌机率大,9-10月是南方的干燥季节,雨水少,空气湿度低,润滑油稀释液保存时间可长一些。

3.4去污区环境质量是影响润滑油稀释液清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器械的清洗、润滑保养过程均在去污区进行,其湿度高,污染源多,空气微生物污染严重。尤其是随着结构复杂、管腔多的器械不断增多,高压水枪、气枪等在清洗过程中的频繁使用,去污区环境质量下降,导致润滑油稀释液在保存过程中受到污染。工作中应保持室内温度为16-21℃,湿度为30-60%。加强空气紫外线消毒,控制空气菌落总数,专人定时检测。盛放的容器使用前应彻底清洗消毒,用后及时加盖保存。持物钳,防护手套要及时清洗、消毒。

3.5节约成本,降低消耗复用医疗器械的处理流程有机械清洗和手工清洗两种方法,全自动清洗机是通过清洗机喷嘴将润滑液喷淋到器械表面而进行润滑,可有效保证清洗器械的润滑效果,润滑剂为一次性使用[3]。但有一部分器械因结构特殊或者由于医院规模、条件限制,其清洗、润滑保养仍需手工操作完成,润滑防锈所消耗的费用已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成本核算,是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4],应遵循安全、优质、高效、低耗的方针。本研究结果显示润滑油稀释液3、4、5月份每隔48h更换1次;其它月份每隔72h更换1次,润滑保养器械效果满意,既可以保证润滑油稀释液的安全使用,又能明显降低维护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符林秋,许晨耘,柯雅娟,等.鲁沃夫润滑防锈剂的使用方法研究及成本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21-1122.

[2]孙志红,车洪英,巨文慧.医用润滑油在复用医疗器械保养过程中的合理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6(21):1170-1171.

[3]吴可萍,高传红,伍燕芳,等.轴节类手术器械防锈蚀不同保养方法效果观察[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6):440-441.

[4]王立波、金云玉、张动航等,消毒供应室实施成本核算探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1906-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