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衍宗丸加味治疗少精弱精症2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五子衍宗丸加味治疗少精弱精症2例

程志鹏1李宝宝2

1.山东电力中心医院山东济南2500012.山东省立医院山东济南250021

摘要少精弱精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采用五子衍宗丸加味治疗少精弱精症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少精弱精症男性不育

例1.刘某,29岁,教师。2017年8月11日初诊。婚后同居3年未育。其妻妇科检查正常。夫妻性生活正常。性交后次日腰酸,平素倦怠乏力,活动后尤甚,食少,小便可,大便不成形,睡眠欠佳,舌淡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沉细弱。2010年8月11日行精液常规检查(病员号:00228272),结果示:颜色乳白,粘稠度适中,量2.0ml,精子计数:6×106/ml(正常20-150×106/ml),精子活动力A级:7.00%(正常大于等于25%),精子活动力B级:5.00%,精子活动力C级:2.00%。

证属肾精亏虚,脾气不足。治宜补肾填精,益气健脾。处方:菟丝子30g,枸杞子20g、覆盆子12g、车前子12g、五味子10g、韭子10g、杜仲12g、淫羊藿15g、炒淮山15g、党参15g、黄芪30g、薏米30g、陈皮6g。水煎服,每日1剂。服14剂后,腰痛好转,乏力减轻,纳食增加。再以上方略作加减调服半月,于2010年9月15日复查精液常规,结果示:颜色乳白,粘稠度适中,量2.0ml,精子计数:25×106/ml(正常20-150×106/ml)精子活动力A级:55.00%,精子活动力B级:26.00%,精子活动力C级:4.00%。

按:本例患者肾精亏虚、脾运不健,是导致精子的生成减少,活力不足的原因。用五子衍宗丸为基础,补肾填精治其先天之本,再据其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沉细弱等诸兼症加用益气健脾药补其后天之本,全方温而不燥,补而不腻,补肾填精,益气健脾,共奏生精强精之功,取得了明显效果。

例2.赵某,32岁,业务员。2017年7月23日初诊。结婚已4年,无嗣,夫妻性生活正常。其妻妇科检查无异常。曾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无效。患者常感腰酸腿软,伴有小便短赤,阴囊潮湿,口干口苦。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味,嗜烟酒。舌苔黄厚腻,脉滑数。生殖系统检查正常。精液常规检查:颜色透明,粘稠度适中,量1.5ml,PH:8.0,精子计数:17.4×106/ml(正常20-150×106/ml)精子活动力A级:3.00%(正常大于等于25%),精子活动力B级:38.00%,精子活动率43.75%,液化时间1h。

证属湿热下注,扰动精室。处方:枸杞子20g,菟丝子30g,覆盆子15g,五味子10g,车前子15g,滑石20g,炒栀子10g,萹蓄15g,公英30g,黄柏10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3个月后随访,其妻已怀孕。

按:本例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味,嗜烟酒,久之致湿热内生。故见小便短赤,阴囊潮湿,口干口苦。湿热之邪流注于下焦,阴液受其煎熬而愈加损耗,精液凝滞而活动率差。用五子衍宗丸合八正散化裁组合成剂,以补肾、益精、清热、泻火、利湿,使肾精足湿热去。临床凡属湿热下注型少精弱精症,用本法治疗颇有良效。

体会:少精弱精症是导致男子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属祖国医学“精少”“精薄”范畴。《诸病源候论》说:“肾主骨髓而藏精,⋯⋯肾气虚弱故精少无子”;《金匮要略》指出:“精气清冷,故无子”;朱丹溪认为“精虚脉弱不能成胎”;《医方集解》说:“无子皆由肾冷精衰”。《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说明肾气盛,精子溢泻则有子;精气衰、精少而生殖功能衰退。少精弱精症,其病机主要是肾气虚弱,精血不足。精子的生成有赖于肾精的滋养,精子的活动有赖于肾阳的温煦,因此临床治疗少精弱精症多采用补肾填精为治疗大法【1】。

五子衍宗丸是著名的补肾良方,更是治疗阳痿不育、遗精早泄等肾虚精亏病症的代表方剂之一,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据考证该方起源于唐代,最早记载于道教的《悬解录》一书。书中记载了张果献于唐玄宗的圣方“五子守仙丸”(即五子衍宗丸的原方名)。明代医家李撰著的《医学入门》及王肯堂所著的《证治准绳》对本方也有收载。王肯堂云:“嘉靖丁亥得于广信郑中函宅,药止五味,为繁衍宗嗣种子第一方也,故名。”之所以称为“五子”,是因本方选择了五种以“子”为名的中药,取“以子补子”之义,加之本方有添精补肾,滋身壮体和助于生育繁衍后代的作用,故称“五子衍宗丸”。祖国医学将男性不育症称为“无子”、“无嗣”,方名一语双关,别具意味。明代医学家张时彻在《摄生众妙方》中盛赞五子衍宗丸繁衍宗嗣的功效时说:“男服此药添精补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能平秘。有人世世服此药,子孙繁衍遂成村落之说。”

五子衍宗丸由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组成,其中菟丝子补肾阳,益肾精,以提高生精功能;枸杞子滋补肝肾之阴,为化生精血提供物质基础;五味子益气生津补肾,覆盆子补肝肾,助命门,侧重于固肾摄精,有养精蓄锐之意;车前子泻肾中之虚火,以防助阳生热之弊。五味药相配,涩中有通,补中有疏,共奏补肾填精,益气助阳,种嗣衍宗之功。因本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治疗男子不育,屡建奇功,故有“补阳方药之祖”、“种子第一方”之盛誉。

【参考文献】

1.孙蕊,王学岭.治疗男性不育症临床体会.河北中医,2016,1,3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