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发生针刺伤的防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护士发生针刺伤的防护

项冬梅

项冬梅临海市桃渚中心卫生院(浙江临海317013)

【摘要】目的对护士针刺伤现状进行描述。方法采用问卷法对200名护士进行现况调

查,收集有关污染锐器处理情况、针刺伤发生率、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针刺伤意外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结果82%的护士在过去的1年发生过针刺伤,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有套针帽、分离针头、处理针头等。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消毒伤口和挤压伤口,52.4%的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感到害怕。结论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污染锐器处理不安全。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等方面减低医护人员针刺伤,保障职业安全。

【关键词】护士针刺伤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2)12

1.1经血液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医护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地区,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为9.75%,丙肝自90年代以来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感染率约为3%。

2.1总体情况:被调200名护寸:中103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51.5%

2.1.1在操作后整理用物时发生针刺伤38人,占19%;回套针帽时发生针刺伤43人,占21.5%其他31人,占15.5%。

2.1.2在采静脉血及输液等护理操作十经常戴手套9人,占4.5%;偶尔戴手套36人,占18%不戴手套43人,占21.5%。原因:戴手套操作不方便。

3讨论

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应加强全面防护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针刺伤,避免感染血源性疾病。

3.1预防措施

3.1.1改变护士的不安全行为,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要戴手套;尽可能使用带有安全性能的静脉注射装置:给不配合病人使用锐器时,应有助手协助;操作中始终保持警惕,避免与他人交谈;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和注射器:禁止直接传递锐器和手持裸露的锐器指向他人。

3.1.2改善工作条件,创建安全的医疗环境在工作繁忙或抢救病人时注意忙而不乱,相互配合,不违反操作规程,能大大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使用具有安全装置的医疗护理用品如:安全注射器、安全输液器、安全型留置针、无针连接系统等。提供随手可得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收集器。

3.1.3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整理用物和处理使用过的针头过程中,使用过的针头尚未放入锐器盒,是发生污染针头刺伤的高危环节,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护士应立即处理使用过的裸露针头,必要时将锐器盒携带至病人床旁,以便操作者在使用后及时处理针头。锐器收集器只装2/3满即停止使用,以减少刺伤的机会。

3.1.4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医院保健科应协调医院感染科建立职业暴露报告系统,以便医护人员在针刺伤意外发生后能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有关部门应定时分析和报告事件的发生率及预防措施,对医护人员进行再教育,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3.2针头刺伤后的处理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被HIV阳性病人使用的针刺伤后获得HIV的可能性是0.2%~0.4%;针刺伤感染HBV的可能性是19%~40%;受针刺伤感染HCV的可能性是0.2%~6%;如果有事件发生,医务人员要有全面预防的概念。(1)迅速挤压针刺点,使之出血。(2)用肥皂和温水彻底冲洗针刺部位。(3)刺伤后及时告诉上级领导或直接领导。(4)联系职业保健机构,寻求及时治疗,如果超过了几小时,则应去A&E。(5)取得原病人的血标本。4小结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旨在了解急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现状,并进一步了解了这一群体职业防护的相关情况,研究结果给了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综上所述,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优化管理流程,改善防护设备,最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是造福所有医务人员的壮举。

参考文献

[1]吴丽军,何仲.护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40(5):386-387.

[2]李毓琴,李蓓敏,吴燕.78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当代护士,2007,5:90—92

[3]Commentary:Needlestickinjuries&thehealthcareworkerlndianJournalOfMedicineResearch,2010,131:384-386.

[4]邓敬.临床护:L针刺伤的防护新进展.当代护士,2008,7:9—11

[5]刘芙芸.临床护土:发生针刺伤的调查及防护对策.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