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寿街街道空间的改造更新

/ 2

延寿街街道空间的改造更新

陈凌晨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100124

0绪论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历史街区遭到了不可恢复的破坏,致使历史街区的更新和改造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大规模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城市更新的理论和实践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有着众多历史文化街区。其中,大栅栏地区被划为北京市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栅栏街道属于北京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传统街区。它的街道结构、形态、建筑尺度方面,基本都保持着过去的传统样式。但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整体推进,大栅栏街道的现有形态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品质的需求。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从居住环境和生活便利性两个方面对大栅栏街道使用者进行了走访调研,具体调研内容和调研结果如图1所示。不难发现,目前大栅栏街道主要存在人口密度高、居住条件恶劣、公共设施不完善、区域风貌不断恶化等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找一种有效的途径来彻底解决,历史街区与现代化城市之间的矛盾将日渐凸显。因此,为了实现历史街区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协调发展,针对大栅栏地区更新改造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图4延寿街U断面示意图图5延寿街U断面区位图

1.2U观察法

“U观察法”是指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U形街道断面,对其包含的左、中、右三部分功能分别进行7天共168小时无间断、无死角的车流和车流的数据统计。

在研究所选取的U断面上架起观测设备,对此U型断面进行7天无间断、无死角的人车流量监测,根据需求统计出三类数据,包括:通过断面人流的年龄构成、通行方式构成、断面商铺的客流量。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表1U断面数据统计情况

2结果分析与改造策略

2.1交通路权分配

根据数据统计的结果可知,延寿街一天人流量约1.2万人,汽车通行量约为所有交通方式通行总量的0.75%,但却在街道的尺度上侵占了大部分空间,导致行人通行更加缓慢,骑行人群无法正常通行,严重降低了街道交通的流畅性。

在大栅栏街区延寿街街道空间中,交通路权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三种通行方式之间的关系没有达到平衡,街道空间中占用时间最少的机动车却侵占了街道最多的空间,从而导致了这种路权分配极为不均的现象。在改造中应将重点放在合理分配通行空间与时间上。

2.2改造策略

(1)规划应将各种管线集中管理,入地收纳,保持街道各部分的完整性,使街道空间在不仅在视觉上完整化和一体化,也降低了安全隐患。

(2)梳理街道的边缘界限保持其流畅性,减少街道边缘界限夹角中的直角或锐角,将台阶、石墩等边缘的空缺处进行圆滑过渡,增设小型绿化设施或垃圾回收箱等装置以填补缝隙,从而达到减少建筑边缘的错位空间这样的闲置灰色空间,避免让私自占用空间的人有机可乘。

(3)对于快递车这样的非标要侵占者可以在街道的固定点增设快递驿站,居民可错开街道交通高峰期自行领取货物,减少快递三轮车对街道的侵占时间,提高了快递员的送货效率,更大大降低了快递车辆对行人造成的安全隐患。

(4)针对街道不同交通方式的区域进行划分,在人行、车行部分根据铺装的材料、颜色和质感进行区分,利用无形的视觉感受来营造一道无形的屏障,引导和区分人流和车流。

(5)延寿街街道空间尺度有限,从空间层面控制汽车与行人的路权分配实属不易,但可以从时间层面对人车路权分配进行限制。根据U观察法的数据统计可知,若将汽车通行时间限定为19:00至07:00,将会减少街道空间平均通过汽车辆的70%,可有效避免汽车带来的侵占道路问题。

3结论

通过非传统的调研手段将研究对象的范围缩小,研究深度增大,把研究内容量化,分析数据结果,明确了大栅栏历史街区街道空间的改造重点,针对改造重点有的放矢。

研究对延寿街的提升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层面:

(1)在物质层面,从大栅栏街区延寿街的街道空间入手进行了深入挖掘,将街道的问题以量化方式直观且清晰的展示出来,以便于优化居民的居住场所和使用条件;

(2)在社会层面,论文研究将街道空间的各功能进行梳理,合理安排街道各功能组成,针对延寿街的街道空间部分提出了改造策略和建议,使得区域内的居住者和使用者能够与外来者达成一种和谐;

(3)在文化层面,对大栅栏街区的改造研究为大栅栏街区的传统地方文化复兴奠定了基础,对于街道的原真性给予充分的保留,一切的改造完全依托于逐步发展至今的大栅栏街区现状条件。新旧融合发展,从而在长期规划上达到大栅栏历史街区文化的复兴和延续。

参考文献

[1]赵鹏军,马博闻.基于场地感受的历史街区更新文脉影响研究——以北京前门大栅栏地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03):63-72.

[2]阙维民,邓婷婷.城市遗产保护视野中的北京大栅栏街区[J].国际城市规划,2012,27(01):106-110.

[3艾华,王田.北京都市转型的口述史研究——以大栅栏社区改造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08):1-6.

[4]]钱毅,段晓婷,秦子葳,骆凯.北京大栅栏城市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历史街区的振兴[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04):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