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干预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3

延续护理干预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的影响研究

潘玲芳

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心内科CCU福建三明365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需要长期心脏起博的患者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经初次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出院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评价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后的护理效果。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四个维度、生活质量中的四个维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延续护理;心脏起搏器植入;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是治疗心脏起博功能严重障碍患者的一种重要方法[1]。患者在出院后生活习惯及自我护理能力方面需要特别注意。而延续护理是专为需要在出院后持续护理指导的患者设计,患者出院后,对其生活方式和护理长期随访和介入,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等专业知识的认识,提高对生活的依从性[2]。本研究通过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分别实施常规和延续性护理,并以遵医行为,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来分析延续护理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影响,寻求更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在本院进行植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1.2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都是第一次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②所有患者都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其他重要器官性疾病;②神志不清的病患;③有较严重的神经类疾病;④依从性较差,不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3]。同时,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符合伦理要求。

1.3方法

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进行干预[4],主要内容如下:(1)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阐述心脏起搏器植入的重要性以及意义,且要让其了解可能会引发并发症如胸闷等症状。在出现此症状时,患者应保持深呼吸,且可以进行运动等方式来缓解心情。(2)医护人员应定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含血压,脉搏,心率和心电图。在一定时间内须查看囊袋和切口是否出现出血,若有此情况应及时进行无菌加压包扎,若出现感染应给予抗感染医治。患者有头晕,咳嗽等症状,医护人员应分别观察心率情况和进行止咳医治。(3)医护人员应告诉患者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患者应食用清淡易食用食品,如高蛋白,高纤维食品以及蔬菜水果等。禁止患者食用辛辣和刺激性食品。(4)患者所住房间应定期打扫,保持环境卫生,应把床上用品及时清洗更换,开窗通风,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消毒,且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5)患者在出院时应告诉患者及其家属,服用药量及时间,要在自身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锻炼,不要过度劳累,且应告诉患者起搏器的有关事项。

观察组患者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5],主要内容如下:(1)成立延续性护理小队:该组主要成员有心脏病专家和主任护师各一名,主管护师三名,且责任护士三名。小组所有成员都有一定的交流和表述能力,有熟练的护理技术,且他们都通过了专业培训的理论和实践考核。(2)确定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在出院前,小队成员应仔细查看患者的基本资料,且准确判定患者的饮食习惯,用药情况,心理问题以及远动等情况,然后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延续性护理计划。(3)心理干预:在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调节,详细阐述出院后的护理安排,让患者了解护理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并对其进行鼓励以缓解焦虑的心情,提高其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改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还应嘱咐患者家属,让其支持患者去散步,打太极,慢跑等运动,从而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心理存在严重问题的患者应鼓励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其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帮助其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4)成立网络互助群:患者能够通过手机社交软件即可加强沟通,亲自分享经验,且还可以随时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医护人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组织患者进行培训,能够教导患者自己测量脉搏,嘱咐他们远离干扰起搏器的相关地方。(5)电话访问:在患者住院时,医护人员就应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从而能够建立电话访问档案,在患者出院后,每个月都应电话访问一次,直至半年后截止。医护人员通过电话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判定,并给出相应的建议。(6)家庭访问:医护人员应定期到患者家中进行访问,从而了解患者情况,并对其饮食等方面进行教导。

1.4观察指标

1.4.1遵医行为:出院后6个月,比较2组人员的遵医行为;

1.4.2自我护理能力[6]:参考相关报道,工作人员利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SCA)分别对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六个月进行打分,用来衡量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1.4.3生活质量:在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使用生活质量评估问卷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

1.5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0.0统计分析数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

2结果

2.1遵医行为

由表2可知,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要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2组患者干预后遵医行为比较[n(%)]

组别饮食运动服药复诊

对照组(n=30)22(74.00)19(62.31)27(76.66)26(77.17)

观察组(n=30)32(89.65)*30(77.52)*32(92.78)*31(1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自我护理能力

由表3可知,两组患者出院前的自我护理能力差异都不显著(P>0.05),而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生活质量

由表4可知,两组患者出院前的生活质量都不显著(P>0.05),而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由于起搏器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已广泛应用于大量临床中。起搏器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休息和运动时的血液动力学,从而可以让其恢复到正常水平,另外起搏器还可以用于医治心律失常,导致患者寿命得以延长[8]。植入起搏器手术是微创手术的一种,它是通过在机体内植入起搏器系统,利用电极导线将电流传导到心脏,从而使心脏恢复正常跳动[9]。患者接受医治后,受其心理状态的影响,医治后可能会引发应激反应。此外,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心脏起搏障碍,则必须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跳动,由于患者在植入起搏器会有担忧,恐慌的心情,以及对心脏起搏器认识的缺乏,出院后大多患者都会处于紧张状态,且有些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导致不良事件,从而影响生活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因为这个手术花费较高,从而导致患者过于担忧起搏器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患者一直保持谨慎的状态,不敢做运动,也不敢操作电气设备;(2)此方法能够对患者的心脏跳动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使其痊愈,有些患者因术后没有发现不适症状变私自停止服用药物,不遵循医生嘱咐,出现问题后便认为是起搏器发生了障碍,从而产生焦虑的心情;(3)患者出院以后,未遵从医生的嘱咐,没有在一定时间内对起搏器进行维护,或者剧烈运动,导致电极脱位等。因此,严重心脏起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永久性植入心脏起搏器,且适当的术后护理干预与患者的最终结局密切相关[10-11]。

传统护理干预的时间截止点是患者出院的时间,是一种普通的护理方法,医护人员对患者详细阐述起搏器的功能和注意事宜,从而能够有效的使患者避免并发症的产生。护理人员在通知患者出院注意事宜后完成护理任务,但人工起搏器不同于传统手术。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较长时间的不适感,起搏器可能产生故障以及患者对起搏器相关了解的匮乏,需要在手术后进行专业咨询。而延续性护理的意义就是患者出院后依旧能享受到相应的护理,其主要特点就是具有持续性和合作性,即医护人员会在患者出院后继续对其观察,对其生活习惯及运动情况等做相应的指导,从而让患者能够有更好的心态去迎接正常生活[12-13]。此外,在延续性护理中患者要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人员,谨记医护人员的相关要求,从而能够较快提高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14],对于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给予相对应的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的增强患者出院后的遵医性,还能够提高患者对起搏器的认识。此外,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都比对照组显著。

患者的遵医性和生活质量能够通过精神转态来改变[15]。此外,患者经延续性护理进行网络社交,患者联谊,电话访谈以及家访等能够加强患者之间的交流,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方法的了解,也可以让医护人员更清楚地了解到患者的情况,从而给出相应对策,缓解医患关系[16]。本文中,观察组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状况和物质状况得分均显着优于对照组。

本项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出院后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护理方向。欠缺方面是样本数量较少,研究及观察周期也比较短,今后应该加强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黄蔚.延续护理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2):4-7.

[2]王晓庆,李凤慧,王萍.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2):145-149.

[3]李秀.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2):225-226.

[4]赵咏梅.延续护理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影响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9):151-152.

[5]陈伟梅.延续性护理在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0):8-10.

[6]李文静.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01):133-134.

[7]何艳.护理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康复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8:218-219.

[8]杨海花,唐静.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7,23(24).

[9]刘凤.早期护理干预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不适症状的影响[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a01):250-251.

[10]徐懿.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07):145.

[11]阮筱珠.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体位对舒适状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07):21-22.

[12]刘国英.延续护理干预对糖尿患者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3):98-101.

[13]梁向明,赖彩玉.延续性护理对颈内动脉剥脱术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疗效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98-102.

[14]艾力奇,曾玉,冯琼.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全科护理,2015(29):2886-2888.

[15]刘景,陈俊婷,周佳莉.连续性干预护理在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16,38(05):742-745.

[16]吴翠焕,徐玉兰,张艳梅,等.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患者照顾者照顾体验的质性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15(8):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