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端的便携式电网移动备调系统探索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基于云端的便携式电网移动备调系统探索研究

黄达铁刘津源叶超

(温州供电公司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办公技术逐步走向成熟。本文从移动办公技术入手,介绍一种可在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及其他紧急状况发生时,迅速投入使用的基于云端的便携式电网移动备调系统。对保障电力安全生产、提高电网的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移动办公;备调;应急响应

Absrtact:With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mobileofficetechnologyhasgraduallybecomemature.Startingwithmobileofficetechnology,thispaperintroducesaportablepowergridmobilereservesystembasedoncloud,whichcanberapidlyputintousewhennatural•significancetoensurethesafetyofpowerproductionandimprovetheabilityofdisasterpreventionandmitigationofpowergrid.

Keywords:mobileofficestandbyemergencyresponse

引言

三集五大”体系实施后,变电站全面实行无人值守模式,作为电网运行指挥的中心——调度中心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旦调控系统出现故障,整个电网将失去管控。传统的应对措施是地域范围内,设置一套相对独立的备调系统,当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网络入侵以及其他紧急状况发生主系统无法使用时,迅速启用备调系统,担负起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任务。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备调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

1传统备调系统的弊端

1.1安全性角度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各类灾害更加频繁,影响范围逐渐变广,往往涉及多个地市。在此背景下,备用调系统随主调系统同时受到破坏的概率大大提高,此时电网失去有效管控;即使备调系统保持完好,调度人员需要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赶往备调中心,增加了人身安全风险和作业时间,降低了应急响应效率。因此,从安全性角度分析传统的备调系统已不适应当今电网水平。

1.2可靠性角度

建设备用调度系统是为了“当网络攻击、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现有调度控制中心功能丧失时,可以紧急紧急启动,保证电力生产、调度指挥的不间断性,提高电网的防灾能力”,这要求备调系统需要相对主调独立运行。传统模式下备调位于远离主调的偏远地区,专业人员只能定期前往维护。这种模式下,备调系统得不到及时维护;专业人员频繁进出也会增加备调地址暴露的风险。因此,从可靠性角度分析传统的备调系统已不适应当今电网形式。

1.3经济性角度

备调系统的性质决定,仅仅在紧急情况下投入使用,启用周期可能是几个月甚至是几年。而建设一套独立的备调系统,定期对场地设备进行维护,人工成本耗费巨大;备调系统对场地规模和安全等级有要求,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以大量的资源去维护一个大部分情况下处于闲置的系统和场地,不符合电力企业精益化和节约化的企业理念。因此,从经济性角度分析传统的备调系统已不适应当今电网发展。

2当代电网对备调系统建设要求

2.1总体要求

新形势下备调系统建设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遵循有效、经济、可行、可靠的原则;遵循有限备用原则,保证基本的电力调度及必要的生产管理功能,同时预留功能扩充的能力;备调启用后应能保证对所调度电网进行有效指挥;确保备调与主用调度能够进行“热备用”切换;备调启用后应不依赖于主用调度而正常运行[1]。

2.2风险因素

当代备调建设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各种事故(如火灾、电源中断、通信系统大面积中断、调度自动化系统全停等),自然灾害(如传染性疾病、台风、地震、洪水等),破坏性事件(如计算机网络病毒攻击、黑客攻击、集团式攻击、恐怖袭击、社会动乱等)引起的调度中心失效。如何有效解决这些新的风险因素,是当代备调系统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2.3网络限制因素

目前电网传输网络普遍存在网络带宽不足,结构不合理,输设备技术水平低,缺乏通信网络运行管理技术手段等问题,这是建设当代备调系统必须面临的问题。组建一套可靠性高、结构完善备用电力调度系统,需要合理结合现有传输系统水平,不能“大跃进”式盲目发展。

3便携式电网移动备调系统的设计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使用,移动办公技术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并应用于很多方面,采用基于云端数据便携式移动系统作为电网备调系统,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备调系统的弊端的同时完成新时代电网备调系统的要求。

3.1设计思路

便携式电网移动备调系统应采用一体化的设计思路,统筹调度系统所涉及的智能终端,考虑到系统数据及应用需求,以各种国际和行业标准为基础,采用基于组件和面向服务技术实现调度中心应用系统的有效集成和数据共享。为调度中心各应用系统提供开放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易维护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保证,具体包括:

(1)统一的支撑平台:技术支撑平台为应用系统提供了基础运行环境及支持服务,数据中心等皆可运行此支撑平台之上。

(2)统一的数据平台:技术支撑平台同时在两个系统的安全区分别建立数据中心,形成数据的汇聚中心并为其它系统提供数据服务。

(3)统一的服务标准:技术的各类应用系统采用公共信息模型(CIM)描述电力系统数据,提供组件访问接口(CIS)进行数据访问。系统在操作系统、数据库访问、人机界面、计算机通信、电力专用通信等方面坚持采用通用、实用的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以提供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2]。

3.2技术特点

备调系统实时与电力系统现场设备参量对应,后台扫描实时更新,需要使用时可以和主调系统的自由切换,技术层面体现在:

(1)系统独立性

备调系统操作是在移动终端设备上执行,系统独立且存储大量数据信息。电力系统数据库中建立了两个不同的数据信息平台,各自独立,分别供应主调系统和备调系统,而主、备调各自在独立的数据信息平台上运行、维护,保证个系统间的独立性。

(2)技术的兼容性

灾害等特殊情况恢复后,需要将备调系统数据和操作记录导入主调系统完成更新,双系统可能发生运行方式不兼容死机等情况,故在技术中掺杂了兼容技术,保证了不同系统在同一设备上可同时运行。为全电力网络稳定提供了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安全性。

(3)安全构架

安全因素成为限制移动办公设备在电力系统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移动办公平台设计总体架构分为内部应用区、安全接入区、传输网络和用户终端四个部分组成;内部供应区分为内部的业务应用与服务、安全服务和数据安全隔离保护;通过这四个区域之间进行互联配合,保证用户通过终端设备进行移动办公,保障移动办公的安全。

4结语

为应对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保证电力调度指挥的正常进行了,本文进行了基于云端的便携式电网移动备调系统探索研究,为进一步保证电网调度的安全、畅通、快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为电网安全、稳定、经济、优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世勇,刘洋.安全移动办公的研究与实现.[J].通信技术,2017,50(2):358-364.

[2]杨德强,李宾.电力通信网功能层次型运维体系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2008,186(4):47-49.

作者简介:黄达铁(1987.07-),男,浙江温州,工程师、技师,从事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专业。

刘津源(1988.09-),男,浙江温州,工程师,技师,从事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专业。

叶超(1982.11-),男,浙江温州,工程师,技师,从事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