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动画在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1

MG动画在教学中的应用

林晨

林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营前中学426100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130-01

2018年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明确告知学生教学结果,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强调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强调让学生主动学习与生活相关、与未来社会发展相关的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们不断地推陈出新来改善自身的教学教程。

一、课程改革的第一要点——注意力

从学生注意力的角度来说,在安排教学过程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重要。在义务制教育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呈现出这几个特点:

1、易分散。这个时期的学生非常容易被运动或是新鲜的事物分散注意力。

2、保持注意力的时间短,初中生的注意力最多只能集中30分钟。

3、注意力对象不稳固,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能保持比较稳定的注意力,对于不感兴趣的东西即使强迫他们认真听,也常常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

因此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成为课程改革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微课的广泛使用

这几年随着微课的广泛推广,老师们也渐渐开始使用微课来丰富教学课程。微课按制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课堂实录式、录屏式、演播室录制式、混合式四大类。课堂实录式微课和演播室录制式微课因为对后期剪辑要求高,配置设备费用高,在微课制作上不占优势;录屏式微课和混合式微课操作简单但画面单调,通常适用于动态文字书写和分步骤展示内容上。这样制作的微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日趋下降。

三、新一类授课手段的兴起——MG动画

MotionGraphic动画的简称MG动画,我们可以称之为图形动画。2011年MG动画一经推广,就在各个社交媒体上疯狂转发,引发全民关注。同时MG动画在各个领域中迅速渗透,成为目前广受关注的话题。最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也是越来越简化,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和创作成本不断降低,用户对碎片化时间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等因素使得MG动画视频登上信息飞速传播的历史舞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共通,雅俗共赏使短视频的创作门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低。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加入MG动画视频创作的群体。MG动画视频录制的时间短,常常容易让人陷进去就忘记了时间,也不会产生视觉疲劳。在快节奏阅读的今天,这种形式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放松身心迅速查阅互联网消息。可以说,MG动画视频的发展和火爆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四、MG动画的特点和优势

MG动画采取了扁平化的设计,时间短、节奏快、易制作、信息量大,符合当下大众信息接收的习惯。同时依靠人骨模拟软件,自动生成丰富多样的2D角色表情及动作,极大的促进普通老师摆脱对Flash软件不熟悉难处理的困境。另外不少MG动画内置了许多像PowerPoint一样的简单动画,操作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

五、MG动画在教学中的作用

从2018年开始许多的教学机构(新东方、学大教育、学而思培优、尚德机构等等)早就开始逐渐用PowerPoint和MG动画双并行的方法来进行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仅从注意力方面我们就能看出这种方式的独到之处。通过不同场景切换,使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于实拍类、三维动画类微课,MG动画制作相对简单。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教师可以用PowerPoint做简单的MG动画,也可以用万彩动画大师做更加专业的MG动画。只要装上了这些软件,充分使用软件内置功能和资源库也能很快制作出MG动画型的微课。

以万彩动画大师为例,一个完整的MG动画,可以用其他几个小动画拼合而成。一般我们可以把一个完整的MG动画分成片头、内容和结尾。万彩动画大师集成了图形、图像、文字、角色、动画、效果、气泡、svg库、音乐、视频、swf、特殊符号、图表、公式等组件,与微软办公软件类似的操作方法的方式,快速受到广大创造者的喜爱。同时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在线模板供操作者学习和使用。

在声音录入方面,可以利用现在较为流行的TTS技术,将文字快速转化为声音。类似这样的TTS技术,在我国有百度、迅捷、科大讯飞这些致力于人工智能的公司为我们提供帮助。以科大讯飞为例,老师们既可以用在线系统实现TTS语音合成,也可以安装相应的软件来进行语音合成。无论线上或者是线下,科大讯飞都提供不同类型的基础发音人,来合成不同人声,云端音库通过在线方式请求语音数据,合成效果更加逼近真人效果,更加出色。这样老师们就不需要通过繁琐的录音编辑来为自己配音了。MG动画的“快”“短”与微课中的“微”不谋而合。

我认为学校教育是一种面对面的教育,同许多线下培训机构不同,这种面对面教育在注意力集中和作业完成度来讲具有天然的优势,如果我们能凭借着MG动画以及实体课程的自身优势,一定能让课程呈现更具动感、更加可视化,契合“有用又有趣”的标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获得较好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