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

李占双

李占双(黑龙江省农垦北安分局二龙山农场二区二组卫生所154006)

【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4-0119-02

【摘要】呼吸器官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器官之一,持续的呼吸运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呼吸停止4分钟即可造成临床死亡。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约占内科疾病的1/4。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工业经济发展导致的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吸入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肺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有增无减,这说明呼吸系统疾病危害人类的健康日趋严重,其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

1呼吸系统的特点

呼吸器官与外界直接相通、肺脏主要功能是气体交换、肺循环的血液动力学特点、肺与全身各器官的淋巴-血循环相通、肺与心脏间有血液动力学关系、呼吸系统具有完整的防御功能。

2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

2.1感染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病因,以细菌感染多见,其次是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原虫等。如我国结核病患者人数居全球第二,在本世纪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又由于至今尚未有防治病毒的特效方法,所以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未有明显降低;抗生素的广泛和某些不合理的使用,使肺部炎症的致病菌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目前在医院外感染的肺炎中仍以肺炎链球菌为主,但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已有明显增高,而在医院内感染性肺炎中革兰阴性杆菌肺炎高达60%以上,并且一些耐药菌株还在增加。此外,免疫低下或免疫缺陷者的呼吸系统感染也应重视,尤其是一些特殊病原如真菌、卡氏肺囊虫等。

2.2大气污染和吸烟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与空气污染、吸烟密切相关,一些职业性粉尘和有害气体的长期吸入,均可对呼吸器官造成危害如矽肺、石棉肺,易并发肺结核及肺部肿瘤,发生率增高;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已得到证实;慢性阻塞性肺病为感染、过敏、理化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2.3其他不少全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肺部。多种严重急性病如休克、创伤、感染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药物、放射治疗可引起药物性肺损害,如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此外尚有某些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确的肺疾病,如:肺部肉芽肿、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泡蛋白沉着症、肺泡微石症等。

3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3.1病史和症状呼吸疾病的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详细询问病史和熟悉症状的特点能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还应注意环境、职业、个人不良嗜好、境外旅居旅游经历、药物应用史、过敏史、家族史等。

3.2体征胸部体检,仍然是诊断过程的基石。应按系统有序地进行,体格检查视、触、叩、听不可偏废。常见肺部异常体征有肺实变征、肺气肿征、肺不张征、气胸征、胸腔积液征和液气胸体征等,可分别表明肺部炎变、阻塞性肺气肿、肺萎陷、胸腔积气、积液和液气并存。这对疾病的初步诊断和疗效观察是十分重要的。除肺部体征外,还应注意肺外的异常表现,如浅表淋巴结肿大、杵状指趾、骨关节肥大、异位内分泌表现等,亦要注意肺部病变可能作为全身疾病肺部表现所具有的系统性改变。

3.3辅助检查除一般常规化验外,有助于肺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检查如下:

3.3.1胸部X线检查:是肺部疾病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方法。有透视、摄影、造影以及介入放射学技术应用等。近年胸部CT检查对发现肺内细微病变、纵隔、胸膜等优于常规X线,有助诊断。胸部磁共振成像(MRI)对纵隔、心脏、胸壁病变的诊断有其独特优点,主要用于血管、锁骨上窝区、纵隔、胸膜及胸壁的病变检查。

3.3.2痰检:口痰标本受口咽部定植菌污染,影响检查结果。所以首先应注意标本的采集,挑选合格标本(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或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检查内容包括外观、涂片染色、细菌培养、细胞学等。近年来采用经气管吸引、经纤支镜应用防污染样本毛刷、支气管肺泡灌洗直接采集下呼吸道标本,可减少污染。

3.3.3内镜检查:采用纤维光束支气管镜(纤支镜)可直接窥见肺亚段以上支气管腔内病变,并能做彩色摄影、刷检和钳取标本行细胞及病理学检查,还可经纤支镜做肺组织活检,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做细胞学、免疫、生化等多项检查。对原因不明的胸膜疾病、膈肌、纵隔、心包和肺浅表病变可用胸腔镜或纵隔镜检查。

3.3.4活组织检查:浅淋巴结活检,肺、胸膜、纵隔组织穿刺活检,必要时开胸活检;均有助于诊断。

3.3.5其他:胸部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血清抗体免疫学、酶学、生化、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对肺部疾病诊断均有重要的价值。

4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尤其是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和研究以及诊治水平也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如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认识和机械通气治疗新进展,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新理论,胸腔积液发生机制的新见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新指南,肺炎和间质性肺疾病的新分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研究的新观念,肺癌化疗新方案等等。此外,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也已成为呼吸系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如高分辨率螺旋CT和磁共振显像(MRI)、CT肺动脉造影(CTPA)、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T)检查等,机械通气的新技术与新模式,无创通气的临床应用,现代化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建立和监护管理等以及微创技术的使用,这一切大大提高了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宁宇,李波,方芳,田丽君,王雪,高远,刘娅.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健康及疾病问题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

[2]王甫忠.老年肺结核的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原医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