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0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1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00例临床分析

王定伦张承昆晏康

王定伦张承昆晏康

宣威市中医院外Ⅰ科(云南宣威6554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治疗胆囊结石、息肉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结石性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患者。利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专用器械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通过观察总结其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近远期疗效等评价LC的手术效果。结果300例无胆道损伤,无手术继发出血,住院时间5—6天,无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好,肠功能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同时可以为开展腹腔镜打基础,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HTSS〗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

[中图分类号]R57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09)03-0061-01

胆囊切除术到现在已开展了110多年,从大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到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经过多少学者的不断创新及总结。安全、微创、美观是外科医生及患者所追求的,本文回顾近2年来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分析,评估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结石性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或并发胆囊炎病人300例,男性138例,女性162例,年龄14—82岁,平均年龄47.3岁。合并糖尿病13例,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10例轻度升高。结合胆红素升高比例<15%,碱性磷酸酶正常,胆总管内径全部小于0.9cm,术后病理检查均为结实性慢性胆囊炎或胆固醇息肉,平均住院时间为5.5天。

1.2手术方式: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专用器械,取肋缘下2cm、腹直肌中点,以此点斜向内上方与肋缘平行约2—3.5cm作切口,依次切开各层。用食指和中指触摸胆囊尚无异常。解剖胆囊三角,认清三胆关系及胆囊动脉,分别带线结扎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顺逆结合剥离胆囊直到距胆总管0.4—0.5cm,确认无副肝管损伤,无胆总管损伤及误扎后方可切除胆囊,胆囊管残端留0.4±cm,确认无胆汁瘘,无渗血后关闭腹腔,皮肤用无针皮肤缝合器粘贴对齐,术后进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

2结果

300例均无胆管损伤,无胆汁性腹膜炎、黄疸,无切口感染,术后可进半流质饮食,不用拆线4—6天出院。治疗效果满意。

3讨论

胆囊切除术经过110多年的发展进步,现有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特别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公认的最好手术方式,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综合了上述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点。切口小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基础上外科医生所追求的,具有创伤小和美容的效应。手术的目的是治愈病人,减少并发症,以手术治疗效果最大化,创伤最小化医疗费用最少化为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取决于医生具有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医德。近些年MC已被较多的患者及外科医生接受,并广泛应用,主要是术式具有对腹壁损伤小,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不需禁食,住院费用低等优点,同时外科医生从开腹手术到开展腹腔镜手术打下基础,术者始终在直视下操作,容易把握术中的问题及意外情况的处理,遇到困难是可以及时延长切口[1],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采用专用器械操作,基本操作和腹腔镜接近,如操作熟练再去学习腹腔镜就方便得多。

3.2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较常规开腹手术切口小,操作相对困难,误伤胆管及并发症的机率相对增多。王治全小切口4200例胆囊切除临床分析胆管损伤发生率0.43%;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必须做到。

3.2.1严格遵守规范的手术操作,外科基本功扎实。

3.2.2正确解剖胆囊三角,认清三胆关系。

3.2.3遇到困难或暴露困难,特殊病变时应及时延长切口。

3.2.4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6—19.5%[2],在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胆管残余结石应充分重视。术前肝功能检查对碱性磷酸酶,胆红素升高,胆管直径>1cm的,应行术中胆道造影,对有MRI的应行术前MRCP检查,对胆管结石的诊断有重要帮助,对有胆管结石的应改变术式,并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创伤小,直视下手术,安全可靠,术野处理干净,属微创手术范畴,近远期效果均较好。

参考文献

[1]张光全、程泰熙等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5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0(9):555—556

[2]王治全小切口胆囊电切术4200例的临床分析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061—62

[3]周玉坤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1例严重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1999.7(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