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DSA引导下PICC导管断裂介入取出术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1例DSA引导下PICC导管断裂介入取出术的护理

袁茜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介入治疗科四川重庆643002)

【摘要】通过PICC导管的方式为患者给药,有利于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接受营养支持与治疗,这对于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长期开展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来说,为其实施PICC导管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导管在体内留置时间的延长,在机械性静脉炎、堵塞、感染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也容易导致出现PICC导管的断裂,此时需要在DSA引导之下将断裂PICC导管取出,为了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做好其护理配合工作非常的必要,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

【关键词】DSA引导;PICC导管;断裂;介入取出术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298-0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术前应该对即将穿刺的静脉血管进行评估,一方面尽可能避开关节部位、血管分差多、静脉瓣等部位,提高PICC术的成功率;另一方面,选择离上腔静脉位置相对较近的位置进行穿刺,PICC管留置体内较短,位置相对隐蔽,不易被意识模糊的患者抓掉,安全性相对较高[1-3]。PICC术具有操作创伤小、置入时间长、并发症轻或很少、能够减少因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降低出现静脉炎的几率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虽然PICC术的并发症相对比较少,然而随着PICC留置时间的延长,导管静脉血栓形成、导管阻塞、导管异位、导管断裂等并发症不可避免地发生[4]。PICC导管断裂发生率很低,但断裂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右心房,随时可能发生肺动脉拴塞、心率失常等危急病人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1例DSA下PICC导管断裂取出术术中护理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9岁,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于2016年2月10日入院。患者外院行PICC术、具体不详,并长期留置,于2月11日出现导管滑脱。

2.处理措施

胸部摄片提示,PICC导管滑脱随着血流进入右心房及双肺动脉,随时有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心律失常等危急情况。术前我科医师与临床医师共同分析、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首先预防性予以低分子肝素钙4100IU皮下注射以预防血栓形成,积极术前准备,拟于2月12日行DSA下行PICC导管介入取出术。手术过程:常规透视下,见细长管状异物骑跨于肺动脉感并盘呈环状,两端分别位于双侧肺动脉远端分支内。在局麻下,经左侧及右侧股静脉穿刺,分别置入5F及8F导管鞘,引入超滑导丝后交换置入输送导管鞘,选择插管至肺动脉干,将圈套器与单弯导管配合,反复钩挂异物,顺利取出PICC管。将猪尾巴导管分别超选择插管至双侧肺动脉,行DSA造影示:双侧肺动脉走形正常,未见造影剂外溢征象,将猪尾巴导管选择插管至下腔静脉平腰1/2椎间隙平面,行DSA造影显示:造影剂回流正常,未见造影剂外溢。予拔鞘后纱布绷带加压包扎穿刺点,手术结束,护送病人安全返回病房,观察7天后病人顺利出院。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疏导因患者病情重、情况紧急,患者及家属出现紧张恐慌心理。护理人员态度和蔼,耐心解答患方提出的疑问,安慰病人,稳定其情绪[5]。介绍介入技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并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介绍我们医师技术力量,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同时,配合医生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告知并发症及处理措施,争取其配合,为积极抢救做好准备。

2.1.2视情况行双侧腹股沟皮肤准备,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筛查试验等术前准备工作。

2.2术中护理

2.2.1保障病人安全病人入室时医生、护理、技师三方查对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各项检查结果、手术穿刺部位,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2.2.2做好术中心理支持因对介入手术的不了解及其环境的改变不免有紧张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关心爱护病人,言语鼓励病人;简单介绍手术过程、告知疼痛程度、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术中配合方法;简单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让患者尽快熟悉,缓解焦虑。同时注意操作技术的轻柔,尽量降低器械碰撞的声音,减少不良的刺激。整个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及时肯定病人配合良好,询问病人感受,使病人感到安全。

2.2.3做好病人的准备摆好病人体位,连接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做好病人非手术部位的防护,减少病人照射剂量。

2.2.4提供术中所需物品例如:血管鞘、导丝、导管、圈套器、纱布、空针;准备除颤仪、吸痰器、简易呼吸器等急救物品及多巴胺、阿托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急救药品,以便术中病人发生病情变化时及时进行抢救。

2.2.5协助医生做好准备穿手术衣、戴无菌外科手套、消毒、铺巾。

2.2.6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因导管经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最后到达肺动脉,手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记录入室时的生命体征,以供参考,实时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

2.2.7做好术中配合提供术中临时需要的物品、器械。处理术中应急事件。

2.3术后护理

2.3.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24小时心电监护心电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及脉率应保持相对平稳。特别关注体温的变化情况,因白血病患者抵抗力低下,遵医嘱使用了抗菌素,限制探视人员。

2.3.2穿刺点的观察和护理静脉刺点加压包扎,双下肢制动6h,卧床休息12h。观察伤口有无渗出,周边皮肤有无青紫,伤口包扎不宜过紧,观察双下肢有无肿胀,告知家属间断按摩患者双下肢(足踝区至股骨中上段),以防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血栓形成而致肺栓塞。术后12h伤口愈合良好,予撤除压迫绷带,皮肤穿刺点给予碘伏消毒,无菌敷贴覆盖。

2.3.3观察尿量,防止肾功能损害鼓励病人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并且记录患者尿量。

3.小结

随着临床PICC导管的广泛应用,一些并发症常常出现。PICC导管在长期使用中发生体内断裂的病例极为罕见[6],为严重并发症。导管质量问题、患者肢体活动过度、高压力注射、护理操作不规范及导管固定不正确等均可导致导管断裂[7]。传统外科切开取体内异物特别是心腔内异物手术过程复杂、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部分患者可能无法承受。本例患者采取了DSA下PICC导管介入取出术,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护理方便简洁、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轻微,对患者全身的影响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为PICC导管断裂后的处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但如何预防PICC导管的断裂,减少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才是我们工作中应该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UygunI,OkurMH,OtcuS,etal.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intheNeonatalPeriod[J].ACTACIRBRAS,2011,26(5):404-411.DOI:10.1016/j.jpedsurg.2015.08.008.

[2]JohanssonE,HammarskjldF,LundbergD,etal.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PICC)ComparedtoOtherCentralVenousLines:ASystematicReviewoftheLiterature[J].ACTAONCOL,2013,52(5):886-892.

[3]宋霞梅,钟春霞,赵宏.6例外周静脉穿刺困难危重新生儿经腋静脉置入PICC护理[J].护理学报,2016,23(7):67-69.

[4]周小颖摇,曹喜才.1例PICC导管断裂的血管介入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146-147.

[5]张芳蕾.PICC护理在临床路径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65-266.

[6]刘婷,昌爱琛,刘琼.PICC导管断裂移位心血管腔内行介入取出术的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2,27(19):51-52.

[7]蔡艳华.1例PICC导管断裂至心脏的处理及防范[J].吉林医学,2012,33(15):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