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润烧伤膏联合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在痔瘘术后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湿润烧伤膏联合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在痔瘘术后的应用

上官路李金凤

(弥勒县人民医院药剂科云南弥勒652399)

【摘要】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联合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在痔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1—12月在我院行痔瘘手术后使用湿润烧伤膏与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换药的病历60份,与2015年同期行痔瘘术后常规给予普济痔疮栓及龙珠软膏等药物换药的病历44份进行对比。结果:改良换药药品品种前后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但患者因为疼痛对注射用镇痛药物的使用率显著降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降低。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应用在痔瘘术后有减轻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抗菌等作用,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痔瘘术后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121-02

痔疮和肛瘘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痔疮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肛瘘多见于青壮年男性[1]。痔疮和肛瘘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疼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影响术口愈合的一大因素,如何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是一直以来大家努力研究的方向[2]。我院2016年经过改良痔瘘术后换药的药品品种为湿润烧伤膏与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后,术后镇痛、抗菌药物使用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总结如下。

1.资料

抽取使用湿润烧伤膏与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前后病历,进行对比分析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抗菌药物情况。抽取2016年11月、12月我院肝胆痔瘘血管外科行痔疮和肛瘘手术后使用湿润烧伤膏与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换药的病历60份,与2015年同期肝胆痔瘘血管外科痔疮和肛瘘手术术后常规给予普济痔疮栓及龙珠软膏等药物换药的病历44份进行对比,结果详见表1至表3。

2.治疗方法

行痔疮、肛瘘手术后立即给予患者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1粒纳入肛内。之后每次换药均对术口进行清洁后涂予湿润烧伤膏,厚度薄于1mm,然后纳入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

3.结果分析

见表1至表3。

上述指标显示,改良换药药品品种前后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但患者因为疼痛使用注射用镇痛药物的使用率显著降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降低。

4.讨论

国际疼痛协会把疼痛定义为:由机体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人体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疼痛是人对机体特定区域伤害性刺激的一种主观感受。它作为人体第五生命体征,越来越被医务人员和患者重视[3]。术后疼痛是人体对手术创伤刺激的一种反应,它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能影响术后恢复,甚至导致呼吸,泌尿及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痔术后疼痛原因主要为:(1)解剖因素:齿状线以下的组织由脊神经支配,对痛觉非常敏感,受手术刺激后可产生剧烈疼痛。疼痛刺激可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又可加重疼痛呈恶性循环。(2)术后组织损伤和炎性反应刺激使肛周末梢神经发生敏感化,疼痛阈值降低,持续时间延长。(3)创面周边组织水肿。(4)排便刺激、粪便污染及细菌的作用加重炎性反应等[4]。痔瘘术后镇痛方法较多,我院常规是患者疼痛使用哌替啶、曲马多进行镇痛,但哌替啶肌注后10分钟起效,镇痛作用持续时间约2~4小时[5],虽然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不是术后镇痛首选药物;曲马多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排尿困难、便秘,胃肠道反应、排尿困难影响患者情绪,便秘可加重术后疼痛程度,上述反应均不利于术后恢复。

湿润烧伤膏主要成分为黄连、黄柏、黄芩、地龙、罂粟壳。其中黄连、黄柏、黄芩为清热燥湿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被称为植物抗生素,三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6]。地龙具有清热平肝,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抗组胺、抗菌等作用,李东冰[7]等研究发现地龙可能含多种生长因子或刺激机体产生生长因子,在痔疮术后可以通过减轻水肿、促进毛细血管增生、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等而促进创面愈合。罂粟壳中含多种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除此之外,湿润烧伤膏的基质为麻油和蜂蜡,可在创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创面渗出,保持创面湿润,避免创面摩擦,发挥良好的润滑作用。程纯耀[8]等在临床实践中也证实湿润烧伤膏在肛肠术后可促进创口早期愈合及减轻疼痛。

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其组份为吲哚美辛、呋喃唑酮。吲哚美辛为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对环氧酶的抑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呋喃唑酮为人工合成的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其抗菌谱广,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部分变形杆菌等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张春燕等[9]在临床实践中证实吲哚美辛栓外用于肛周疾病术后可减轻疼痛并能减少因术口疼痛反射性引起泌尿系平滑肌痉挛导致的排尿困难、尿潴留。

综上所述,湿润烧伤膏联合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在实际应用中证明在痔瘘术后有减轻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抗菌等作用,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16-419.

[2]严胜利,王军省.肛瘘术后镇痛的治疗分析[J].新疆中医药,2014,32(6):88-90

[3]张强.痔、瘘、裂术后创面疼痛治疗概况[J].河北中医,2011,33(7):1086-1089.

[4]彭存奇,赵昂之.痔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处理[J].江西中医药,2011,42(346):34-35.

[5]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重庆出版社,2014:1384.

[6]高学敏.中药学[M].第2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1384.

[7]李东冰,王沛,曾耀辉.地龙促进痔术后创面愈合的实验和临床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0,7(1):6-8.

[8]程纯耀,索志荣,高桂英.湿润烧伤膏在肛肠术120例术后创口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6,13(6):20.

[9]张春燕,俞林.吲哚美辛栓外用于120例肛周疾病术后患者镇痛、减少尿潴留的临床探讨[J].中外医疗,2014(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