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双氯酚酸纳栓和镇痛泵在普外科术后的镇痛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比较双氯酚酸纳栓和镇痛泵在普外科术后的镇痛效果

程学军

程学军(通山县卫生监督局湖北咸宁437600)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232-01

术后切口疼痛除造成病人痛苦外,还可影响病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术后及时镇痛可减轻病人的痛苦,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我科自2011年元月-2011年12月对200位手术病人使用镇痛泵及双氯酚酸钠栓的镇痛效果作比较。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用硬膜外镇痛泵100例,用双氯酚酸钠栓100例。男性120例,女性80例。年龄16-80岁。其中阑尾炎手术50例,胆囊手术60例,胃手术40例,肾手术50例。

1.2镇痛方法

采用两种方法,即硬膜外镇痛和直肠给予双氯酚酸钠。硬膜外镇痛是将镇痛药与100ml生理盐水混合,先自硬膜外导管注入首剂10ml,剩余药注入泵内,导管保留48-72小时后拔除。自动设置控制药液滴速,实现持续输入。术后1-2日直肠给予双氯酚酸钠50㎎肛塞,每12小时追加1次。

2结果

2.1镇痛效果两组患者均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2.2不良反应硬膜外镇痛有10例出现恶心呕吐,5例出现腹胀﹑便秘,5例尿储留。直肠给药镇痛组未出现以上不良反应。但出汗为双氯酚酸钠直肠给药的主要缺点并随剂量曾加有加重的倾向。因此对年老体弱﹑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患者要注意液体进出量平衡。

3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3.1术后观察

生命体征鉴别:镇痛药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使用后患者易出现嗜睡,应加强巡视。如患者出现嗜睡,表情淡漠,呼吸减慢,血氧饱和度下降,应立即报告麻醉医生,停止使用或减慢流速,给予相应处理。由于镇痛药对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故须加强对患者术后6小时内的观察,应注意呼吸频率、幅度,倾听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等。常规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12-24小时。对原有呼吸系统疾患的患者尤其要注意观察。患者术后失血加之硬膜外麻醉药的降压作用,可使血压降低,因此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当血压较基础血压降低20%时,应停止使用镇痛泵,并遵医嘱补充血容量以维持血压稳定。因术中麻醉,大量及快速输液、输血等因素,术后患者可出现体温降低、寒战等。术后应定时测量体温,采取有效保暖措施,并防止烫伤。对下肢感觉及血液循环的观察,因麻醉作用没有完全消退,患者感觉神经没有恢复,故术后6-8小时往往出现下肢麻木,要及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恐慌。

3.2恶心呕吐的护理

如出现恶心呕吐应让病人头偏向一侧,预防呕吐物误吸,及时清理呕吐物,避免不良刺激,同时可以给予胃复安镇吐。如果症状不改善,患者难以忍受,可以停用镇痛泵。

3.3腹胀便秘的护理

由于术后镇痛药的使用,使患者肠蠕动减慢,胃排空延迟,因而易产生腹胀便秘。硬膜外麻醉术后禁饮食,肛门通气后给予少量的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及软食。可以轻轻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如出现便秘可给予缓泄药等对症处理。

3.4尿储留的护理

尿储留一般发生在手术后1-2天内,手术前我们一般给予导尿并留置尿管。术后应用镇痛泵期间应观察尿液的色、量、性状,并给予尿管护理,每日更换尿袋,每日会阴护理2次,定时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预防感染。未留置尿管的患者如果不能自行排尿,可先采取热敷,按摩膀胱区,听流水声等方法促使排尿。若无效则给予导尿。

4讨论

双氯酚酸钠栓直肠给药可直接通过肠粘膜吸收进入体循环而不通过消化道,起效较快,同时避免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具有明显促肠蠕动的作用,可有效缓解腹胀,促进术后肠排气和肠功能恢复。药物经直肠粘膜直接吸收,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对药物的代谢,血药浓度是口服给药的2倍,且持续时间长,可以起到强烈而持久的镇痛作用,使患者在无痛中度过手术后的疼痛期。

镇痛泵硬膜外给药的整个过程专业性要求较高。从药物配置、镇痛泵安装及拔除均必须由医护人员执行。直肠给药方式简单易行,且价格便宜,无论从操作上还是经济上都容易为患者接受。

本研究结果表明:双氯酚酸钠直肠给药可以达到与硬膜外镇痛泵给药相当的镇痛效果,且还有给药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小,费用低等优点,可作为普外科术后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镇痛药物,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