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效节水建设的新思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农业高效节水建设的新思路探讨

沈德帅

山东鄄城县水务局山东菏泽274600

摘要: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农业发展的国家,农业的发展贯穿着古今,同时农业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但是我国土地干旱半干旱的面积占国土的一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迫在眉睫。我国水资源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以及农业生产用水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水资源,需要对开展节水建设,农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节水建设还比较落后,因此,探析农业发展过程中高效节水的新思路势在必行。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农业高效节水建设的新思路,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农业建设;高效节水;新思路

1、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技术模式

1.1喷微灌

喷微灌在目前现有灌溉技术中是最先进、效率最高、最节水的灌溉方式,可以实现按需灌溉,通过管道系统、喷头、滴头、微喷头等特制的灌溉设备,把农作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直接输送到根部的一种灌溉方式,具有其他灌溉方式难以比拟的节水、节能、精量优势。

1.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利用小于0.2MPa低水压,把水直接传输到需要灌溉的田间,此种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水在运输中的渗漏和蒸发。据不完全统计,利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以达到95%以上。但其管道铺设的工程比较大,成本比较高。

1.3渠道防渗

在农业高效节水灌溉中,渠道防渗技术是最主要的输水方式,通过利用混凝土U型渠道、空心板梯等新型防渗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量的流速,相比传统输水渠道其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了0.65~0.80。

2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设计思维传统,缺乏全面考虑

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对工程造价和工程成本关注度较高,以经济效益作为首要考虑对象。但是这一过程中,采取的分干管多次变径问题,可能导致地面支管的距离较远,使灌溉效果大打折扣。在设计过程中,设计思维缺乏与时俱进,没有对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考虑,导致高效节水工程的利用效果不佳。

2.2高效节水工程缺乏运行管理,功能使用受限

高效节水工程的建设,目的在于满足地区农业生产灌溉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地区缺乏对高效节水工程的有效管理,导致高效节水工程实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随着高效节水工程的应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程的实际效果必然会有所下降。一些地区缺乏进行运行管理,导致高效节水工程可能受到严重的破损,这导致高效节水工程长期效益受到影响。

3、农业高效节水建设的新思路

3.1设计科学化、合理化

科学化、合理化的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建设,是推进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建设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对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取证工作,保证设计具有较高的针对性。高效节水工程调查工作,要了解建设区的地形、气候特征,并对农业生产的需水量予以把握,保证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各个部门进行有效协调,立足于高效节水工程建设的整体情况,建立高度配合机制,从而实现高效节水目的。

3.2增农艺,节有奖

水利、农业、农机、农技等各部门应通力协作,更好地推广适宜当地农作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膜上灌、膜下灌、喷灌、滴灌、微灌等。除此之外,秸秆还田、蓄水保墒、生物技术改良土壤结构等,均可提高蓄水保墒能力,减少灌溉用水。要利用雨水资源,推广抗旱节水新品种,减少作物耗水量。要明确各用水户的年度水量指标,节约用水的,由当地财政统筹给予奖励,并加大宣传力度。

3.3工程运行把握技术性

高效节水工程建设的技术性要求较高,它考虑到了高效节水工程的效率,以及高效节水工程对于地区农业缺水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提升,对原有的管理技术进行创新,可以切实的解决缺水地区节水工程应用的功能问题,使高效节水工程发挥实际效用。高效节水标准化的发展,必须对灌溉技术进行提升。针对于这一情况,要注重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打造一批专业性人才。通过人才队伍建设,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更好的学习和借鉴,从而保证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目标的实现。

3.4引人才,建体制

高效节水灌溉人才的培养是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保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巩固节水项目应做到:(1)培训现有人才。(2)建立技能人才培养体制。(3)开展网络自学,改革培训形式。引导灌区群众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广泛发动群众,调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从事相关工作单位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参与农业节水服务工作。

3.5加强对节水设备的完善

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建设,需要做好灌溉设备的建设工作,保证灌溉设备与需要保持一致性。节水设备建设工作,可以对管道间距过远的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为灌溉提供更大的便利性。例如在进行分干管埋设过程中,要注重对管材的质量予以把握,能够对安装的便利性进行分析,降低工作量,并且对分干管多次变径问题予以切实的解决。同时,在进行过滤器安装过程中,要注重对过滤精度参数问题予以把握,降低对过滤器的更换频率,避免对过滤器以及工程使用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在进行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节水设备的监管问题也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节水设备监管工作需要落实到位,保证节水设备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对节水设备生产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并对用户进行教育,使用户能够对节水设备的使用方法予以较好的了解,从而保证节水设备得到更好的应用,以满足缺水地区农业灌溉的需要。

3.6完善节水灌溉推广投入机制

内蒙古自治区采用,农业节水补助资金和节水灌溉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和龙头企业的积极性,并广泛吸引社会投入。山东省人多地少,多为分散小地块种植,省政府可以参考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等地区的先进经验,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企业、民间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高效节水建设。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管理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户、联户、用水户协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村集体等经济主体,以多种方式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积极探索通过明晰水权、运用市场机制实现水权转让,建立工业用水对农业灌溉的反哺机制,着力培育形成由政府统揽、水利主管、部门配合、乡镇靠前指挥、农民自主实施的高效节水建设工作体系和多主体共同投入的投资机制。

3.7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落实维修服务人员、经费,加强建后管护,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让农民用水者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走到“前台”发挥作用。狠抓管护主体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三下乡”等活动,不断加强节水人员技术培训,加快推进高效节水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使高效节水设施得到有效的管理,发挥应有效益。

3.8坚持整合项目,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确保高效节水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1)整合各类项目。加强对小农水补助、节水示范、国土治理等各类节水项目的整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在确保项目按照要求实施的同时,集中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确保有限资金发挥最大作用。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对农民在责任田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县级财政每亩给予100元的补助。

(3)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积极引导,通过建设高效节水示范点、组织参观交流、帮助农民算经济帐等方式,让农民切实感受到节水灌溉技术带来的显著效益,自觉自愿参与农业高效节水生产建设。

结束语:

农业高效节水工作发展,如何进行标准化建设,对于推进农业生产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推进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建设工作,对相关措施进行把握,是高效节水发展必须考虑的要点。

参考文献:

【1】王世江.推进高效节水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自治区农业现代化做出新贡献[J].新疆水利,2012(03).

【2】金树东.确保首都水安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务支撑[J].中国水利,2014(24).

【3】钱智.在自治区农业高效节水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J].新疆水利,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