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护理美学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患者中的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3

以护理美学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患者中的价值探讨

张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100191)

【摘要】目的:探讨以护理美学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11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患者治疗期间全程接受优质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以护理美学为指导,比较两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及护理评价等。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卑感量表(FI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0.5年、1年,观察组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0.5年、1年,观察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护理美学为指导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乳腺癌患者自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护患关系改善有正性效应。

【关键词】护理美学;乳腺癌;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2-0176-03

乳腺癌是仅次于宫颈癌的女性好发恶性肿瘤,以往统计数据显示本病多发于40~49岁女性,然而近年来最新数据显示,乳腺癌发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1-2]。手术、放疗、化疗为延长患者生命时间的主要手段,然而女性需承受着手术、放化疗等带来的生理、心理双重挑战,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自卑、焦虑、抑郁等情绪普遍存在[3-4],因此关爱患者心理健康成为肿瘤科护士关注的重点。护理美学是将护理学科中美得现象、审美规律作为重点,并依托于美学理论的新型学科。为进一步明确其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笔者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1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样本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110例乳腺癌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确诊;(2)接受手术或放化疗治疗;(3)KPS﹥70分;(4)预计生存时间﹥1年;(5)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意识障碍、学历水平低难以独立完成研究、失访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观察组:年龄28~65岁,平均(46.77±3.90)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8例,腺癌17例,鳞状细胞癌6例,导管内癌4例。对照组:年龄29~65岁,平均(46.80±3.82)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7例,腺癌16例,鳞状细胞癌7例,导管内癌5例。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指导、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等。观察组则同时以护理美学为指导,具体如下:(1)管理美,护理管理的目标是为患者提供最佳、人性化护理服务,而护理管理中需要遵循美学理念,从多方面培养护士的美学素养,使其接受到美学熏陶,养成完善的心理定向及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道德修养,从而更高的为患者提供高品质护理服务。(2)形象美,护士作为患者日常主要接触人员,其形象对患者情绪、心灵有着直接关联。美好的形象、外貌是护士自我管理的基础,因此要求护士在每日上班之前整理仪容仪表,整理着装、挂牌服务、淡妆上岗,同时加强护士行、站、坐等形态培训,使其在工作中做到行为举止端庄优雅。微笑是人类沟通最好的语言,因此护士每日面对镜子进行“微笑练习”,在面对患者时,保持柔和的面部表情,适度微笑,以阳光、自信的态度感染患者。(3)语言美。美好、智慧的语言如同大地铺满阳光,可为患者昏暗的生活带来明媚,获取患者的好感、敬佩等,更好的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因此要加强护士语言美学的培训,使其掌握交流、沟通的技巧,大力推行“六个先”文明用语等。如患者入院用语、护理操作用语、出院用语等,见面先问“您好”,并加上“阿姨、姐姐”等称谓,需要护理配合时先用“请”字。护士的语言可对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亦可带来痛苦及绝望,因此严禁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对于病情较重者,需选择性告知,多用鼓励性语言,而老年人、情感脆弱者,可在安慰的同时配合表扬性语言,使患者感受到治疗效果及自我成就。对于部分需切出切除乳房的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在其面前需规避敏感字眼,用真诚、关爱的语言鼓励患者,使其更好的面对生活。(4)环境美学。病房区保证和谐优美、温馨舒适、整洁明亮,可将墙面粉刷为绿色、粉色等柔和色调,减少白色对患者视觉刺激。严禁病房区内大声喧哗、嬉戏打闹,定期检查推车、门窗及主要操作器械等,对于磨损响声较大者,可滴注润滑油,易发出声响的椅子,可在椅脚包裹棉布或者橡胶垫,减少刺耳的声音。办公区域物品规整有序,摆放绿色植物,可养小鱼、乌龟等动物,通过色彩、生命等渲染生机盎然的住院环境。病区内健康教育宣传栏可采用粉色系,代表女性温婉、感性、自信及建议等,使患者心情平和、友好相处。(5)健康美。科室每周组织1次“乳腺癌患者美好生活”讲座,鼓励患者自信、发现美,纠正患者由于身体缺失而出现的负性情绪,并将义乳佩戴知识、乳房重建等详细讲解,指导其通锻炼身体、纠正形态等,以其他形体美弥补乳房缺失的影响。组织病友交流,以老带新,帮助患者缓解自卑、焦虑的等负性情绪,使其精神爽朗、心理健康、形体美观、自信生活。指导健康饮食,通过合理营养使患者精神愉快,促进疾病康复,保持美的形态。

1.3观察指标

1.3.1干预前、后、0.5年、1年以FIS评分[5]、SAS评分[5]评价患者负性情绪。FIS评分:量表共36道问题,每题采用1~7分标记,数字越大则符合程度递增,满分36~252分,分数越高则表明自卑感越高。SAS评分:量表共20道问题,每道题采用1~4分标记,表明“没有或者基本没有”、“偶尔会有”、“大部分时间有”、“绝大部分或者全部时间都有”。满分80分,其中超过50分即表明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存在,分数越高则表明焦虑情绪越严重。

1.3.2干预前、后、0.5年、1年以QOL评分[7]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主要从食欲、睡眠、精神、疼痛、疲乏、家庭理解与配合、自身对癌症的认识、同事(领导)的理解与配合、日常生活、对治疗的态度、面部表情以及治疗的副作用等12个方面评价,每项0~5分,满分60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3.3患者出院前1d分发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从环境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技能、仪容仪表以及沟通技巧5个方面评价,每个方面20分,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1~100分;比较满意:85~90分;一般:70~84分;不满意:﹤70分。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FIS评分、SA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FIS评分、S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FIS评分、SAS明显下降,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干预前、后两组QOL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QO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FIS评分、SAS明显下降,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干预前、后两组QOL评分比较(±s,分)

3.讨论

我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0~24岁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处于极低水平,在25岁后逐渐上升,在50~54岁时达到高峰,55岁后开始下降;近年来,乳腺癌年轻群体逐渐增加[8-9];而乳腺癌治疗将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为主,术后患者极易出现上肢功能障碍,乳房缺失、放化疗引起的脱发等外形改变、癌症对生命的威胁等,使得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更大、情绪更加复杂,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如何以优质护理充分调动患者抗争癌症的积极性,配合治疗成为现代护理学的工作重点。

护理美学职业特色鲜明,通过正确的审美标准及观点培养护理的审美意识、素养,并在临床护理、保健工作等医疗行为中体现美、创造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健美水平。在应用美学知识护理时,护士受到美的熏陶,获取精神美感,并通过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及创造美而产生移情作用,培养自身美好、高尚的品德,成为美的典范,真正的感染、熏陶患者,使其在接受治疗中心情舒畅。乳腺癌手术女性,乳腺完整性、曲线受到损害,患者多有自卑、沮丧等负性情绪,而正负情绪对预后的影响亦不同[10-11]。通过富含美学元素、理念的护理,能够使患者感受到尊重、关怀,重新树立对生活的自信。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发现患者自卑、焦虑情绪随着乳房切除面积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减,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对于年轻、大范围切除乳房者,我们将其作为护理重点,以诚恳、和蔼、适当的语言帮助患者转变乳房缺失带来的不自信、不适应等,并以操作美减少患者的痛苦。乳腺癌患者乳房缺失引起的审美缺陷可通过乳房重建实现,然而一项针对我国乳腺癌女性乳房重建的调查结果显示,年轻、经济条件良好者,重建态度积极、意愿强烈[12],因此对于年轻、条件尚可女性,可鼓励其通过乳房重建弥补身体缺失,最大程度的还原形态美,减少其自卑、焦虑等负性情绪。观察组干预后FIS、SA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证明通过美学指导开展护理,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信心。

王妙维等[13]在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健康问题进行调查时发现,癌因性疲劳、睡眠功能障碍以及术后疼痛综合征等为主要存在的问题,顾玉翠、王坤等[14-15]在研究中也证实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多方面影响,本次研究中,QOL评分进行评价时发现,患者睡眠、疼痛、疲乏及精神等方面评分相对较低,均在1~2分左右,患者睡眠质量、精神状态不佳,而我们在护理中通过环境美学,减少噪音,保证病区、病房内明亮、整洁、舒适、温馨的环境,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修养场所,并配合语言美、形态美等,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加强其对乳腺癌、根治术等认知,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疲乏。健康美从健康讲座、病友交流等方面开展,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患者更好的认识自我、疾病,在治疗出院后以最佳状态回归家庭、社会,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积极意义。本次研究中,观察组QOL评分增加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证明了在护理美学指导下开展护理的有效性。然而通过研究结果分析,我们发现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0.5年时两组患者QOL评分均显著增加,然而随着时间延长,干预后1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分析认为与护理时间间隔时间较长、疾病影响等有关,因此笔者认为在患者出院后,优质、高效的院外随访亦同等重要。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化疗期间较为敏感、情绪低落,护理中若操作不当极易引起护患纠纷,不仅不利于患者情绪的稳定,同时对医院工作可带来巨大干扰,因此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亦为护理的重点。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以美学为指导进行护理干预在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方面亦有积极意义。

综上,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以美学为指导,能够消除其不良情绪,使其感受到尊重、关怀,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治疗,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刘付东,刘荣海,孙晓凯,等.2011—2014年盐城市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流行趋势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24(16):1109-1112.

[2]姜建平,韦长元,杨伟萍,等.青年女性乳腺癌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24(4):263-267.

[3]杨灵,张群,袁传平,等.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不同阶段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24(1):6-9.

[4]蔡英杰,高冉,史铁英,等.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支持性照顾需求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9):997-1000.

[5]吴越,张恒,许凌峰,等.积极性社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2):4087-4090.

[6]刘波,颜波儿,毛依芬.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7):777-778.

[7]郜娜娜,马馨,陈瑞霞,等.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横断面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134-137.

[8]李贺,郑荣寿,张思维,等.2014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8,40(3):166.

[9]王德秀,魏萍,闵坤,等.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乳腺疾病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7,32(10):1449-1454.

[10]李诗晨,朱熊兆,贺婧,等.术后正负性情绪对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02):178-181.

[11]邓青龙,赵春春,胡若瑜,等.2014年上海市196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应对方式状况及与生命质量的关系[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51(8):686.

[12]王晖,胡学庆,郭松雪,等.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意愿的多中心调查[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8,34(2):110.

[13]王妙维,高强.乳腺癌术后常见健康问题及康复干预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9):993-996.

[14]顾玉翠,战英杰,马斌林.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12):1654-1656.

[15]王坤,陈长英,艾建赛,等.正念减压疗法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疲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5):518-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