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压迫在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CS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球囊压迫在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CS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王正娟

湖北省随州市草店镇卫生院441306

【摘要】目的:评价球囊压迫在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CS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CSP患者64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1:1比例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患者,参照组采用常规清宫术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球囊压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压迫在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CS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临床方面可将其作为理想的治疗方法积极推广使用。

【关键词】常规清宫术;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球囊压迫法

CSP主要是指胚胎着床在原剖宫产切口疤痕的位置,其是临床中发生率不高但危险性较大的异位妊娠,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近年来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CSP的发病率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在人工流产术中可能会发生大出血情况,甚至会造成子宫破裂或者膀胱损伤,部分患者需要切除子宫才能保全生命,这对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来说非常不利。随着临床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成熟,临床医生以及广大患者对CSP的认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但就目前而言,临床尚未研制出标准的CSP治疗措施[1-2]。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CSP患者64例进行分组研究,现作如下报告:

1.一般资料

1.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CSP患者64例进行分组研究,患者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36岁,平均年龄(28.6±1.2)岁。超声诊断CSP的具体标准:(1)宫腔及宫颈管空虚;(2)孕囊出现在子宫峡部前壁的位置;(3)处于孕囊和膀胱肌之间的子宫肌层存在缺陷,较薄或呈现不连续性,多数患者孕囊和膀胱肌后厚度在5mm以下。按照1:1比例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患者,统计处理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之后,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存在比较意义。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清宫术法进行治疗,肌肉注射1-2次50mg氨甲喋呤,口服25mg米非司酮,2次/d,在患者血清β-HCG恢复至正常水平或降低至理想数值范围之后,于B超监护宫腔镜下为其进行清宫治疗。做好相关的术前准备工作,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和备血,在手术室之中完成各项操作,必要的情况下为患者进行急诊开腹手术治疗。

治疗组采用球囊压迫治疗,清宫术方法与参照组相同。在完成清宫术之后,进行水囊压迫,缓缓的将导尿管送至宫颈底部,将生理盐水注入之后实现气囊扩张,感受到明显的阻力之后可将针筒拔出,缓慢向下牵引,确保气囊与子宫壁保持紧贴的状态,以具体的子宫大小决定注入的水囊大小,具体在15-30ml范围之内。进行B超检查,确定水囊和子宫切口是否始终保持紧贴无空隙,同时对患者阴道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现象进行观察,倘若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腹痛、腹胀感觉,B超检查也未见明显积血情况,则提示手术完成,术后24h之内将水囊拔除,值得注意的是拔除水囊的过程中切不可一次性拔除,必须分次且缓慢的抽吸水囊,在患者没有出现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下才能将它彻底拔除。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0.0处理分析相关数据,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如结果显示P<0.05,则表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所示。

3讨论

目前,针对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临床尚未明确其病因,但认为其病理机制与剖宫产切口处供血不足引起纤维化或修复不全产生微小裂缝后导致胚胎穿透剖宫产疤痕着床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3]。单纯采用人工流产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容易导致患者子宫出血,甚至会引起休克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球囊压迫止血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典型的止血措施,其在鼻部手术、宫腔镜术后出血以及胃出血等方面的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因为子宫腔内表面非常光滑,当气囊充水之后,就会对宫腔进行充分填塞,确保其与子宫壁之间保持紧密贴合状态,可使其均匀性的、大面积的对子宫壁进行压迫,一旦球囊内压力大于子宫血管压力,就会促使子宫血管快速闭合,进而形成体积较小的血栓,降低孕囊周围的血液供应。导尿管与外界是相通的,倘若宫腔内发生出血现象,导尿管就会及时引流,方便术后观察,也可有效避免宫腔积血或许和血液倒流入盆腔,引起其他病变。因此,球囊压迫需要先对局部进行压迫性的物理止血,然后再进行化学止血,促进局部血栓快速形成[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上,两组差异明显(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比较上,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证明,球囊压迫在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CS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临床方面可将其作为理想的治疗方法积极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虹.球囊压迫在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1):202-202.

[2]江小萍.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治疗中水囊压迫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5(7):154-154,155.

[3]吴妍,姚蕾,盛文丽等.Foley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法治疗切口妊娠刮宫大出血9例临床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4(5):28-31.

[4]王疏影,张颖,杨小燕等.导尿管球囊宫内置入配伍卡孕栓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5(6):619-620,621.

[5]张琪,陈雄,黄娟等.球囊压迫在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3,53(1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