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办学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改革办学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探索

石英

石英

〔摘要〕当前,全国各地、全省上下正在积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政府的法定责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是区域推进均衡发展的重心。

〔关键词〕扩大优质教育办学模式区域探索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内涵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群体素质,缩小区域、城乡、学校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由此可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蕴含着理念更新、战略转型、科学发展的重要意涵。

2009年,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的召开和201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具体提出了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抓紧抓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和战略任务,也是摆在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和重大课题。

由于城关区的区域位置和多年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的积淀,早在十年前就已开始并持续升温的“择校现象”,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我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虽然采取了“就近入学”来约束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选择权利,但在学校与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存在差距的情况下,一部分学生“就近”入优质学校,另一部分却“就近”入薄弱学校,于是,强烈的“择校热”愈演愈烈。在一些优质学校,大班额成为普通现象,甚至平均班额人数达75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屡有发生。“择校热”,说明了“就近入学”政策没有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我区现有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及配置不均的矛盾非常突出。因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把优质学校的管理、师资、经验、文化合理扩大并有机扩展,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成为我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心,也是我区教育发展的应有之意。本文仅就我区,扩大优质资源,改造薄弱学校,突破发展瓶颈,在改革办学模式上所做的探索做一梳理和总结。多年来,我区坚持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改造薄弱学校,促进各校发展为基本价值追求,结合区情推行了“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的运作模式。具体为:

模式一:名校+薄弱校联合体办学模式。这一模式是按照“两变、两不变、四统一”的原则办学,即两校变为一个法人,两校领导班子变为一套班子;但校名不变、拨款体制不变;统一人、财、物管理,统一配置教师资源,统一课程教学,统一教学质量评价,以逐步实现双方学校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师管理和培训的一体化,推进名校与薄弱校间的文化融合。这种探索主要指第十九中学与金城关回民中学、兰铁一校与铁设小学的联合体办学,这一模式有效地实现了优质资源向薄弱学校的拓展,既带动了弱校,又解决了优质学校规模无法满足招生需求,现有资源阻碍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弊端,促进了名校与薄弱校的共同发展,突现了双赢。

模式二:名校+薄弱校重组合并为一校两部的办学模式。这一模式是将名校周围的薄弱学校合并到名校,删除薄弱校原有校名,实行一个校名单法人管理。这种模式发挥了名校优势,是在探索“名校放大”、促进薄弱校尽快转化之路。薄弱校整体并入名校实行了资产重组,教师融合,生源融合,管理重构,招生区域融合。这种探索主要有秦安路小学与华亭街小学,通渭路小学与下水巷小学,铁四中与四十二中,兰铁二校与何家庄小学。名校在合并薄弱学校的起初,旗帜鲜明的实行“一视同仁”政策,实行两校教师享受同样的待遇,提供同样的培训,实行同样的要求,紧抓同样的环节,考核同样的内容,共同开会,共同活动,使薄弱校教师提高地更为迅速,很快消除了教师、家长印象中名校师资好,合并的薄弱校师资差的思维,也使名校的办学规模扩大了,该地区和地段学生充分享受到了优质教育服务,也得到周边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

模式三:名校+民办新校深层次合作办学模式,它是以双方协商,按需设计,全面合作,相互独立、互利双赢的策略合作办学。这种探索是指铁四中与天庆实验中学合作办学。雁滩地区房地产企业新建了与居住小区配套的天庆实验中学,为了促进新建学校的高位发展,也为了扩大铁四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双赢,区政府与开发商商定将铁四中作为优质学校的资源与民办学校天庆实验中学合作办学,将铁四中的办学理念、管理、师资和学校品牌作为合作的软资源,实行双方法人不变,管理人员、教师和办学由铁四中承担的方式,实行民办公助,将天庆实验中学作为名校铁四中扩大办学规模的校区,促使名校“借壳壮大”,同时,借铁四中之品牌实现了新校高起点、高规格发展,使新建的天庆实验中学在短短几年内已小有名气,满足了雁滩地区人民群众选择优质教育的需求。这种模式辐射了名校的功能,带动了民办新校,走出了一条公办名校与民办新校合作办出优质学校之路。

可见,逐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由相邻薄弱学校再到新开发居住区的民办学校,实行上述三种办学模式的改革,短时间内促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化进程,整体提升了全区教育发展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沈祖芸.浦东教育改革的国家命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袁2008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评估研究中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2010第四部分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案例分析.科学教育出版社袁2010.12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城关区教研室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