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武警士兵心理障碍及调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3

刍议武警士兵心理障碍及调适

王旭东

王旭东(武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86)

【摘要】武警部队由于执行任务的特殊性,广大士兵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容易形成适应性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障碍,这与环境、个体的人格特征、家庭、外部管理等因素有关。通过各种途径做好武警战士心理障碍的调适,对保持战士的心理健康,维护部队的安全稳定,以及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武警士兵;心理障碍;调适

心理健康是军人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内容,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由于军人职业的特点,以及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他们受到的心理刺激越来越多。这不仅影响了个体的工作与生活,也严重影响了部队整体的士气与战斗力。由于军种特殊性,武警战士要经常面对各种复杂形势和应激状态,这些均会对武警战士造成严重的刺激,出现一系列的身心反应。同时,在日常工作、执勤、训练、生活中,武警战士也会因为遇到一些心理不适而形成心理障碍。

一、武警士兵心理障碍的表现

所谓心理障碍,即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是在特定情景和特定时段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

(一)焦虑症。焦虑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指个体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及不能克服障碍时表现出的紧张不安、忧心忡忡的情绪状态。新兵进入新的环境,各方面都要重新开始适应和调整。如果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压力过大,凡事患得患失,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持续性的焦虑、不安,并且还伴有明显的身体不适。

(二)强迫症。强迫症是指主体在主观上感到某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存在。主要表现为做事反复思考,犹豫不决,自知不必想的事仍反复想,不该做的事仍反复做,因而感到紧张、痛苦的一种心理状态。有强迫性障碍的人,总是跟自己过不去,有一种自我对立的痛苦体验。比如,有的战士总怀疑自己在领导面前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怕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整天忧心忡忡,并在一段时间里总是想这件事,想摆脱也摆脱不了。

(三)适应性障碍。适应性障碍,是指由于适应不良而造成的心理障碍。它主要表现为失落感、自卑感、冷漠感。青年战士尤其是新兵,心理特点表现为敏感而不稳定。进入警营后,在训练、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如何迅速调整自己,使自己尽快适应周围环境,主动接受警营生活的挑战,是每个青年战士面临的最为实际、最为紧迫的问题。这就需要他们能够在短时期内很快适应,并完成由普通老百姓到合格军人的角色转变。当然,心理适应还包括职务变迁、勤务转换时的心理适应以及退伍、调动前心理适应等。

二、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

(一)环境因素。在人的心理成长过程中,环境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部队士兵大都正值个性发展最旺盛期,心理不稳定。入伍后,那些原本缺乏自律性、适应能力差的人就会无所适从。而在许多实际利益问题上,一旦未能如愿,内心就容易产生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武警部队大多驻扎在城市或城镇,这一外部条件也是引发心理问题的一个方面。他们身处相对封闭的警营,与大街上充分享受着自由生活的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心理会产生十分微妙的变化。此外,由于部队能让官兵自由活动的场所有限,缺少了心理宣泄的场所,加之部队人员来自五湖四海,相互间缺乏可倾诉的对象,导致心理负担的不断加重。

(二)家庭因素。近年来部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渐上升,许多独生子女因家人过于溺爱,人格长期得不到成熟发展,由此造成责任感缺乏,适应能力低,独立工作、生活能力差,经受不起困难和挫折,心理极其脆弱。另外,单亲、不和睦、缺乏家庭关爱的子女,因家庭问题使其内心比较自卑和闭锁,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就比较高。

(三)外部管理及社会因素。当代部队士兵的心理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部分基层管理者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依旧照搬过去的管理方法。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极易伤害青年人的自尊心。同时,由于缺乏心理知识,易将一些心理问题笼统地认为是思想问题。另外,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和不公平的现象是诱发不平衡心理的重要原因。青年士兵对入党、学技术、考军校、提干、转士官等“热点”问题特别关注,都希望自己能通过个人的努力来达到目的,但是在有些单位存在着竞争不公平的现象。自己没有得到,别人也没有得到时,不平衡的程度较弱,一旦别人得到了,不平衡心理便会立刻加重。

(四)个体的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关系密切。从性格类型上讲,抑郁型、内向型、孤僻型的人群,由于承受力、容忍度较小,自控力差,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青年士兵兴趣广泛,勇于探索,富于创造,但有时情绪不稳定,容易偏激,遇事往往想不开,认死理,走极端。一方面,他们好胜心强,追求进步,苛求完美,但又不能容忍挫折与失败。在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往往把责任归咎于他人和集体,甚至进一步形成偏见,影响了自身良好人格的培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他们遇事过于冲动,好发脾气,易做出伤害战友感情的过激行为,但事后又为此懊恼不已。

三、武警士兵心理障碍调适方法

(一)把握好心理教育和疏导的时机和方法

心理教育疏导只有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才能选准切入点,增强吸引力和实际效果。从部队近几年心理教育的实践看,主要应把握四个时机:部队任务紧急转换时、交友婚恋受挫时、战士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时、切身利益面临调整时。这四个时机带有明显的规律性,抓住这些时机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教育,更容易使战士认可和接受,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心理科学是一门系统化、理论化的学科,掌握起来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真正把心理科学教育纳入教育训练内容体系,切实做到年度有计划、季度有方案、月份有安排,并形成制度,确保经常。要广泛开展心理知识咨询、心理疾病解答等活动,坚持多种教育手段并用,切实把普及心理科学知识的有关活动,贯穿渗透于部队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要把促进官兵思想进步与保持心理健康结合起来。可以说,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互有交叉或渗透,但更有各自的差异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提高和升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做准备,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培养战士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帮助战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战士的心理健康。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和升华作用,通过在部队深入持久、扎扎实实地开展政治教育和随机教育等系列教育,运用读书演讲、专题辩论、析事明理等战士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深化教育效果,升华战士的精神世界,塑造战士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广大战士自觉地用昂扬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抵制现实生活中的错误导向和心理错误,让战士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官兵心理健康。

(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训练

开展心理教育是把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部队教育的必然趋势。首先管理者要学习心理科学,提高对个体、群体心理的作用、地位的认识。其次,开展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士兵健全的人格,教会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使他们的人格向积极方向发展。心理训练是提高心理素质水平的重要手段,是锻炼和提高战士个体和群体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要使心理训练充分发挥效益,特别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优化战士的认知结构。优化认知结构就是要改变以偏概全、绝对化、情绪化推理等消极、破坏性的思考问题方式,培养自我挑战、寻找资源、抓大放小等积极、建设性的思考问题方式。二是进行耐挫力训练。要通过集中教育,有意识地培养战士正确的挫折观,认识到挫折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笔财富,在给人带来痛苦甚至伤害的同时,也会锻造我们的毅力;要通过典型引导,用勇于接受挫折与挑战的典型事例,为战士提供榜样示范,并通过内化转变为自己的积极行动;要通过情景训练,让战士获取挫折的体验,学会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三是教会战士必要的人际沟通技巧。要在树立正确的人际观,努力克服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功利化、庸俗化倾向基础之上,使大家熟悉人际交往中应坚持的尊重、平等和坦诚等基本原则,学会人际交往中的方法。

(四)发挥部队环境熏陶作用和干部的服务作用

积极健康、融洽和谐的内外环境对提高官兵调节不良心理能力,巩固心理教育成果,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净化、美化警营内部环境,发扬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努力消除等价交换原则在官兵中的负面影响,坚决纠正人际关系中现实存在的权钱交易、侵占士兵利益等不良倾向,努力形成尊干爱兵、平等相处、亲如兄弟的融洽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心理工作,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要始终把服务士兵作为开展心理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从尊重士兵的人格尊严、切实维护战士的心理健康等基础性工作做起,从普及心理常识、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抓起,把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帮助战士解决好工作、生活和成长进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还要突出战士主体地位,把主动的心理调节与被动的心理疏导结合起来,突出自我改造,辅助外力作用,促进战士心理的健康与稳定。这既是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和确保部队高度稳定的重要保证。改进和完善管理方式,管理要科学化。部队基层管理者必须真正重视心理学,用科学的心理分析来掌握战士们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对每一个战士的性格特点的把握。要注重人文化的管理,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还要关注战士言行的细微变化,开展经常性的心灵交流,使心理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干部要坚持以情带兵,从工作、生活和精神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

当前,武警战士不仅要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应对超负荷的执勤训练压力,还要遇到人际交往、成长进步和婚姻家庭等现实生活问题的困扰等,这些都容易使官兵出现“心理震荡”,产生心理问题。我们要通过认真观察和调研,及时发现战士中出现的异常心理,并能够运用心理科学知识,采取心理疏导、干预手段,使他们的异常心理得到及时的缓解和宣泄,使他们心中的郁闷和压抑得到排遣,使他们能够适应部队的工作环境,提高生活、学习、训练的积极性,避免因心理问题诱发案件事故。从而为加强部队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确保部队安全稳定,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1]韩晓慧.《青年军人心理素质教育训练》.国防大学出版社.2006.

[2]崔正华.《士兵心理教育》.长征出版社1999.

[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