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段食管胃粘膜异位症11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颈段食管胃粘膜异位症11例分析

杨亚忠

杨亚忠

(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内科,云南昆明650031)

摘要:目的探讨颈段食管胃粘膜异位的临床及内镜、病理改变,便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进一步加重。颈段食管胃粘膜异位是胚胎发育最初2个月胃下降时,胃粘膜在左后方的残留[1]。颈段食管胃粘膜异位临床上较少见且缺乏特异症状,常因上腹部症状进行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随着胃镜的广泛开展及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其检出率将有所提高,故应提高警惕性并定期复查胃镜。我科2008年1月——2012年10月3665例胃镜检查中检出11例,占同期胃镜检查的0.3%。11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颈段食管胃粘膜异位;胃镜检查;病理检查[2];柱状上皮

1临床资料

本组11例均为我院胃镜检查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3—72岁,平均47.5岁。临床表现恶心呕吐1例,胸骨后烧灼感2例,吞咽困难及咽部不适各l例,上腹疼痛不适5例,体检剑突下压痛2例。既往有食道炎史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史2例,胃溃疡史l例,门诊拟诊胃炎6例。

2结果

胃镜下见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的桔红色粘膜,与周边粉红色的鳞状上皮分界明显,直径约0.5—1.5cm。以距门齿15—20cm处为好发部位,11例异位灶共计16处,其中单发8例,多发3例,病理示:胃粘簇及腺体,被覆柱状上皮,诊断:食管胃粘膜异位,其中9例伴慢性炎症,炎症伴部分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1例。

3讨论

颈段食管胃粘膜异位症较少见,缺乏特异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困难。胃镜下根据其部位及特征性与周边粘膜的不同,一般可作诊断,但因本病位置较高,容易漏诊,所以胃镜检查时,当退镜至距门齿约20cm处时(即食管第一狭窄处张开的同时)要缓慢并对食管各壁作仔细观察,对有橙红色或者深红色与周边粘膜分界清楚的圆形及椭圆形桔红色粘膜,可以用活检钳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结果为柱状上皮时就可以确诊。本病为先天性胚胎遗留病变,无需特殊治疗,可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禁止饮酒及吸烟,必要时可使用H2-受体拮抗剂或者PPI制剂。国内王国清报道内镜检查2319例中发现9例(0.4%),伊蜂辉等报道内镜检查1357例中发现12例(0.9%),杨云珍等报道内镜检查12815例中发现27例(0.2%),本组检出率为0.3%。颈段食管胃粘膜异位症病程经过多年往往仍维持原状,但也有局部形成溃疡而致狭窄、穿孔或颈部瘘道形成的报道。近年来也有本病发生腺癌的少数报道,故应提高警惕性并定期复查胃镜。

参考文献:

[1]伊峰辉,张淑燕,王国清,颈段食管胃粘膜异位症[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4):45。

[2]谢利民,颈段食管异位胃黏膜15例,广东医学,2005,26(4):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