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供电企业基于现实考虑下提高供电电压质量的有效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浅谈供电企业基于现实考虑下提高供电电压质量的有效措施

刘华东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平潭供电公司福建福州350400)

摘要:配网实际工作运转过程中,由于受到内外因素的不良影响,很容易出现电压动态波动超限的现象,这势必将影响供电电压质量,影响到用户的安全用电,也可能加剧配网的线损。所以,要加强供电电压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供电电压提升技术,通过配变调压、母线逆调压等方式来优化调整供电电压,提高供电电压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供电企业基于现实考虑下提高供电电压质量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供电企业;现实考虑;供电电压质量提高;有效措施

1、前言

电压质量的好坏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对保证用户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以及电气设备的安全与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现阶段,必须积极重视农网电压质量问题,采取措施提高并改善电压质量,努力降低线损,从整体上维护供电质量,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配网电压指标分析

配网电压质量关系到供电服务质量,其中配网电压有一定的指标范围,供电企业必须明确掌握并控制这一指标,确保自身的电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这其中要重点考虑供电容量、输电距离等重要因素,通常来说,用户接受供电系统提供的供电服务,要有效控制其电压浮动范围。用户电压<10kV,其电压浮动范围要控制在额定电压的+/-7%,当用电设备端子电压的实际值同额定值存在较大差异时,就会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转,因此,要想维护用电设备的长期有效工作,就要尽量使其处于额定电压工作状态。

3、供电企业基于现实考虑下提高供电电压质量的有效措施

3.1AVQC系统

根据配网自动化建设进展情况,启动自动化通讯通道、测控装置等,利用ABQC来发挥对配变压器的调整、调节作用,同时,该系统也能实现对低压无功补偿设备等的控制与调节,能够从动态上优化控制配网电压。这其中需要对AVQC系统的控制加以优化,首先针对控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展开分析,对变电站母线电压限值加以修改,从0~7%变成0~6%,主要针对于低负载的变电站母线。加强逆调压管理,也就是根据用电高峰与低谷时段来调整电压电位,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无功投切次数,保护系统、设备等的安全。

3.2采用先进技术措施

县级供电企业电压合格率的提升既要依赖于技术,又要加强管理,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中技术措施是基础和关键,现阶段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现代化通讯技术、数字技术、监测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各类技术之间要相互配合、协调运行,最终集中发挥出先进的功能与作用,逐步实现电压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先进化,为电压合格率的提升打好基础。

充分地运用已有的通讯技术,并设置监测点,同时引进监测技术,将通讯技术与监测技术有效配合,同步围绕监测点来实施数据的采集、分析、统计与整理,并把获取的数据信息传输至相关的服务器管理系统,再利用GPRS技术来改良电压监测点,让相关的信息数据途经网络系统、服务器等最终抵达数据管理服务器系统,远距离采集、获取相关的数据。

通过在线路系统设置电压监测点,再依靠数据管理服务器来动态监测监测点的电压水平、数据信息,能够达到数据信息的分享、共用,所获得的数据信号能够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数据分析的条件,通过科学分析数据动态掌握系统的电压水平,及时应对电力系统的电压变化,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来提升电压合格率。

3.3构建电压管理系统

供电企业电压合格率管理依赖于健全、完善的电压管理系统,对此需要构建一个先进的电压管理系统结构,系统的构建应该结合当地电压水平、电力需求量以及线路架设水平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际的电压合格率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1电压合格率管理系统构造图

这一管理系统结构能够积极优化并改造远方采集模块系统,也能建立起电压合格率数据采集系统,依靠此系统来实现对整个供电服务过程以及电压水平的监督,此系统运行中具有自身的优点:依托于所构建的结构模式能够全方位地利用现存的系统条件、监测点信息等,发挥管理系统先进的采集、分析与整理等功能,更重要的是这一系统结构的创建也为GPRS技术的深入运用创造了条件,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依托于此系统结构能够实现WEB登录,广大用户能够凭借登录WEB系统来获取相关的咨询信息,对各项指示及时做出反应,而且简单、快捷地操作,电力企业也能立足于自身的需求来对应深入剖析系统的管理功能,后台数据管理系统也能发挥控制作用。

3.4后台管理系统

供电企业电压管理系统构建的基础上,还要强化后台管理应用系统的建设,这一系统集结了各类功能、多项作用,具有多方面的处理、协调功能,而且此系统主体上依托于B/S与C/S架构模式,不同架构模式有着自身的运行原理,其中C/S架构的原理如图2所示:

图2C/S架构模式的运行原理

C/S架构的运行原理为:网络信息系统接收来自于互联网的相关数据、信息,系统负责接收命令,并动态分析来自于检测仪器的相关信息数据,同步处理这些数据,将其传输至数据库系统中心,负责存储这些数据,电脑系统中的相关程序能够妥善分析并处理这些数据,最终形成一个数据报表,并对应创建故障警示系统,数据报表能够自行储存至数据中心,系统具有查询数据、保护资料等作用,凭借信息与数据的分析统计等来深入剖析电力系统的电压水平,依托于C/S架构能够提高电压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水平。

C/S架构能够为用户提供安全的身份登录,相关的人员与运行者能够凭借安全登录系统来安全登录,获取所需的信息、数据,从而实现规范内部的服务。此外,为了提高电压管理工作的技术含量、管理水平,供电企业有必要培养一支高端、先进的技术人员工作队伍,发挥该团队的先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为电压管理创造条件,提高电压管理工作水平。

4、供电电压质量提升实践探究

4.1配变调压实践

位于南方某市的2台配变台区,其电压大小分别为:110kV和10kV,配变档位配置都采用10+/-5%kV/400V。未进行配变调压前,配变低压出口的电压具体数值见表1。

表1配变调压前的台区电压值分布

通过观察表1能够看出,三大台区电压都有所超限,而且实际测出的值同采集系统得出的数值之间没有太大的差距,对此实行配变档位调整,再次进行实际测压,最终发现电压不再超限,如表2所示。

表2配变调压后的台区电压值分布

4.2变电站母线逆调压

南方某城市的两条低压母线A与母线B,经现场监测发现其服务的台区在夜间9时至次日5时范围内,配变低压出口电压存在小规模上浮现象,这种现象导致配变低压出口、所服务的用户等的电压无法达标,达标率仅有80%。鉴于电压小幅度上浮的现实,该市供电公司决定对上级电源母线电压的上限值进行调整,在夜间9时至次日5时,从最初的10.6kV向下调整0.02kV,变成10.4kV,经过母线逆调压操作,最终实测电压达到了合格标准,低压用户的电压合格率达到100%。

4.3无功优化调压

以某10kV线路为例,长度为29km,供电半径为14.53km。然而,此线路末尾处有一部分养殖用户,用电过程中导致线路末端电压下降,对此要对此线路电压进行优化调整。用电单位专门围绕此线路实施了专业的分析、探究与整顿工作,最终决定在和变电站相距9.0km以及11.5km的两个地方设置自动无功补偿设备,经过无功优化调压,最终测得的线路末端电压回归正常水平,实现了用户安全用电,也提高了供电电压质量,从整体上提高了供电服务水平。

5、结语

配网电压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端用电设备的运转水平,关系到供电企业的供电服务质量,也会影响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配网电压质量管理与监督,明确配网电压标准,并对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来优化改善配网电压质量,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确保配网电压质量,维护配网安全。

参考文献:

[1]贺艳,朱佐平.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供电电压质量[J].科技资讯,2010(31).

[2]邢芳.加强无功管理提高电压质量[J].农村电工,2010(05).

[3]刘治新.关于改善农网电压质量与降低线损措施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3).

[4]喻子易,周涛.2011年迎峰度夏期间湖北农网电压质量分析[J].湖北电力,2010(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