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立德树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文化育人立德树人

刘爱华

湖北省利川市第二民族实验小学刘爱华

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文化,是学校的一门潜在课程。它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巨大。建设小学校园文化,最重要的是改善办学条件,构建优美的学校环境文化;

强化学校管理,创建规范的学校管理文化;改进课堂教学,创设和谐的学校课堂文化;发挥特色优势,形成丰富的学校活动文化。

1.形成现代化的办学理念

教育要促进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的人发展,这是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职能。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清华大学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随着时代的进步,铸就懂得优秀思想文化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要凝聚全体师生员工,必须要有一个鲜明激励人前进的校训。每个学校在经过思考实践后,也要确立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理念。

2.倡导师生读书,打造书香校园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学校是文化的乐园。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周也只有24小时》一文中讲了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的故事,这位老师对每一节课,“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使苏霍姆林斯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教育的智慧并不是经验的累积,还必须在实践中对经验加以理性的反思,必须通过阅读时时汲取鲜活的知识。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倡导全体师生“读一本好书、学一种精神、悟一个道理”。

读书越多,思考就越清晰,智慧的力量就越活跃。朗朗书声悦耳,缕缕书香怡人,人人之气儒雅的书香校园和学习型团队是学校文化学习文化建设的追求。

3.科研兴校,营造学术氛围

校本教研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逐渐被专家、领导重视。以往教科研是专家、科研所的事情,即使是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也是教研、教学“两张皮”,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学校在致力于营造书香校园的同时,应该试图通过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方式营造一种学术氛围,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学校的管理,特别是领导班子在很大程度上并非简单的行政管理,而是一种思想管理、理念的引领和灵魂的激励。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结合新课程,结合学生的教育问题,从实际着手,从小处着眼,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此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兴趣。

“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学校应尽可能的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让老师学会思考,让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让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4.开展文化活动,彰显学校活力

学校应当多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成材、学生乐于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落厄尔曾说过:“一个学校在其富有活力的时候才是最具有魅力的,而缺乏活力的学校则是自寻灭亡。”没有活力,没有激情,师生都会懒散,行动迟缓。活动是黏合剂,让师生紧密团结在一起,同心协力;活动是调和剂,能愉悦身心,寓教于乐,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张弛有度。因此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科技节”闪烁着智慧和创造的星星之火;郊游野餐是意志的磨练、情境的体验;“艺术节”飘逸的舞姿,清新的童声,古朴的童画,展现了孩子艺术的气息;“读书节”,倡导一个书香的世界,让孩子在书籍的海洋中畅游;环保宣传活动让学生明白环保的重要,也引起路人的关注;社区实践,让孩子体会清洁工人的辛苦,感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理;陶艺制作让孩子感受艺术的魅力所在;“学做小主人”让孩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更好的孝敬父

母……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增强能力,提高素质。

学校文化不是刻板严肃的,应该是丰富多彩,富有活力和多层面、多方位的。活动增强了师生的情感,使教师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知道得到拓宽,技能得到提升,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学校也将保持活

力,昌盛不衰。

5.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

“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无穷,我们经常说:好习惯将有益于你的一生。

培养良好的习惯要立足长远,但也要抓住最佳时机,小学生可塑性很强,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包括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等。学校应重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从上下楼梯到课间操,从读书写字的姿势到每天半小时的阅读,从进校门的一声问候到离校时的一句道别……时时处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校六年生活中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若干年之后,会有一大批孩子感慨的说:“我

的这种好习惯就是在我小学六年中形成的,它使我获得了成功。我要感谢我的小学生活。”那么,到时每一个老师都会无比欣慰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躬耕于教育的沃土,建设温馨和谐的校园,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习主席对教育的期望:“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