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影响

陈淑霞

陈淑霞

(江苏省赣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防治所江苏赣榆222100)【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SLE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干预组在相同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包括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认知疗法、心理疗法、行为疗法等,疗程为12周。观察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以及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改善SLE患者心理障碍,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心理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593.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64-02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以皮肤、关节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的临床表现[1]。以妇女多见,患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目前尚无真正的根治方法,多数患者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带病生存并存在程度不同的负性情绪反应。本文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明显地提高了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所共收治3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干预组:男5例,女10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48岁,年龄(34±6.5)岁;文化程度:文盲1例,小学3例,中学8例,大学4例;职业:脑力劳动者5例,体力劳动者10例;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8年。对照组:男3例,女12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46岁,年龄(33±6.6)岁;文化程度:文盲1例,小学2例,中学7例,大学5例;职业:脑力劳动者6例,体力劳动者9例;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7年。两组患者文化程度、职业、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时采用我所自制护理评估表进行评估,确定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身体状况及家属的态度等,为此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治疗12周后进行疗效比较。

1.3疗效评定

治疗12周后症状明显改善为显效,症状加重或无变化为无效。以显效和好转合计为有效率,介于两者之间者为好转。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干预措施

2.1常规护理

对照组给予SLE疾病常规专科护理:向患者普及狼疮知识,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发热时,按发热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避免受凉,积极预防并治疗感冒。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情绪和正常心态,避免过度劳累,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不宜晒太阳,室内阳光过强时,应挂窗帘,禁用紫外线等光性疗法,或服用感光药物和食品,如中药补骨脂和蔬菜中的芹菜等。外出要打遮阳伞,戴遮阳帽,穿长袖上衣和长裙、长裤。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应注意药物副作用的出现。给予优质蛋白、低脂肪、低盐、低糖、富含维生素和钙的饮食,忌食海鲜及辛辣食品,戒除烟酒。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

2.2心理护理干预

系统性红斑狼疮确诊后,大多数患者在心理上往往出现焦虑、恐惧、绝望、疑虑等不良的心理情绪[2]。针对SLE患者的心理障碍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解除患者心理障碍,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因红斑症状可能出现在面部等表面可见的皮肤,造成患者对于周围人态度过于敏感,感觉低于正常人一等,出现忧郁、悲观,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等不良心理情绪。对于干预组患者,认真倾听患者对于病情发展的困扰,针对性对患者发病机制、治疗进程及预后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对狼疮的原因、机制、演变过程、治疗程序进行讲解,帮助患者对药物的注意事项、副作用进行了解[3]。特别是狼疮性肾炎、狼疮危象等器官的器质性变化,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成功病例,现身说法,引导患者积极稳定的心态面对治疗。辅以音乐疗法、放松训练法、催眠疗法等使情绪得到缓解。向患者和家属主动介绍药物的名称、作用、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应按医嘱服药,学会自我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对于先期使用激素出现的副作用要提前做好解释,向患者解释容貌的变化只是一种暂时现象,病情好转后会随着药物减量会逐步得到恢复,耐心的向患者讲明疾病治疗的长期性和必要性,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治疗用药,不能擅自停药。

3疗效比较

3.1干预组干预前后负性心理比较

干预组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12周,SCL-90各因子得分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干预组SLE患者心理干预前后SCL-90评分结果(x±s)

3.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15例中显效8例(53%),好转6例(40%),无效1例(7%),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显效6例(40%),好转4例(27%),无效5(33%),总有效率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4讨论

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病,可发生多系统器官的损害,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各种不良心理问题,由于不良心理反应对SLE的治疗、预后、生活质量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SLE虽然病因不明,但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有的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可以达到完全缓解状态,逐渐停药[4]。护理干预对SLE患者的心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从测试的SCL-90表来看,对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病人SCL-90总均分及其余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病人不良的心理问题有所临床上对SLE患者实行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悲观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综上所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魏忠平.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体会.安徽医药[J].2010,14(8):984-985.

[2]程书华,王俊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肺部感染的分析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8):34-36.

[3]莫连英.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82.

[4]贺向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