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风险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建筑工程造价风险控制研究

罗文

广东省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工程造价控制所存在的风险因素。只有切实做好造价管理工作,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资金的流失,保证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及控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设工程;造价风险;控制管理

前言

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开工、竣工都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测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工程出现造价风险,因此需要做好建设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在对风险进行管理时,要采用综合性、高层次的管理措施,找出施工过程中所有潜在的造价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我国工程造价风险管理还处于发展初期,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找出适合我国造价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而保证我国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影响建设工程造价风险的因素?

(一)政策法規和技术方面的因素?

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信贷政策和国家调控的会对项目工程造价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例如,在进行造价管理时,由于市场缺乏相应的制约和规范,造价管理不够完善,致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时无法进行平衡。特别是当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不够负责时,很容易造成技术事故。此外,因为缺乏相应的技术经验,无法选择最佳的技术方案也会导致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出现风险。?

(二)管理因素?

在对建设工程进行造价管理时,人为因素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项目实际管理过程中,所有参与方都可以参与到造价管理中。由于管理人的背景、学识和认识不同,个人意愿和个人意志也会有所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对建设项目造价的内容造成影响,甚至会影响方案的正常实施,导致工程造价管理不稳定。此外,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也会降低管理质量,影响造价管理水平。?

(三)不可抗力因素?

不管在什么时间段、什么地点进行施工所受到的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均比较大。并且由于这些风险因素是潜在的和无法预见的,如果出现会对工程造价造成比较大的负面影响。此外,火灾、禁令等不可抗力因素也会导致工程造价增加,加大建设工程风险管理难度。?

二、建设工程各阶段造价风险的有效识别?

(一)投标阶段的风险识别?

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阶段应针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报价,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企业的管理水平、设备的先进与否及经营策略进行合理的投标报价。投标报价前应仔细研究招标文件,调查劳务费、机械价格、材料价格的市场行情,对项目进行现场考察,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措施,做好造价风险的评估工作,确定最终投标报价。?

(二)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识别?

由于市场地位的不对等,使得施工企业在合同谈判中缺乏主导地位,过多的承担了合同中的风险,为了降低合同风险,合同签订前,企业应对招标文件、合同文件、相关法规进行深入的研读,了解文件中的相关规定与设计要求,并组织人员进行学习,对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若发现存在不公平条款应与对方进行协商加以调整。?

(三)施工阶段的风险识别?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款的支付等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并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考虑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准确掌握人材机市场价格变化,并做好各阶段的变更索赔工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施工各个阶段的顺利实施,使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

(四)结算阶段的风险识别?

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办理竣工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做好项目结算中所需要的相关资料的准备工作,从而保证项目结算与审核工作的顺利开展。项目完成后还需向业主递交工程结算报告,业主根据合同相关内容对结算报告中的具体细节进行细致、全面的审核,以确保工程结算的高效率完成。

三、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控制的有效实施策略?

风险管理工作应贯穿施工的各个阶段中,不仅包括前期招投标以及施工材料的准备阶段,还应包括施工后期的验收等工作,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降低风险等级,使项目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实施。在风险识别中若发现存在潜在的风险或者发生可能性较大的风险时,相关管理人员应组织人员进行协商,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加以解决,将不安全隐患的发生机率降至最低。?

(一)营造良好的风险控制环境以及建立良好的风险评估体系?

1.营造良好的风险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的有效与否与项目组织成员的自控意识以及自觉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造成控制环境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项目管理者自身素养的高低。在项目实施中管理者是整个项目的直接负责人,他们自身素养的高低以及专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项目实施的有效与否,因此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已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经济管理制度,而且在项目管理人员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为其项目的实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国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再加之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该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企业还需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一些技术经验再结合实际情况提高人才培养力度,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

在项目内部控制的各项手段中风险评估是最为核心的一个要素。只有在项目实施中科学预测风险系数,做好系统、全面的风险评估工作,才能使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对一些重点区域进行强化,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加以控制。例如国际知名项目IFDIC条款中有一种投标策略为“低价中标,重在索赔”,这则条款的意思是在竞标前施工企业应对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估,并对可能增加工程量的项目适当抬高报价,对其他不需要的工程量可适当调低报价,这样在工程结算中抬高单价的项目可补充报价少的项目所缺失的资金数量,使施工企业从中获取到一定的利润。在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疏漏都会加剧风险等级,所以企业应根据情况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适当地调整,以适应施工实际之需。?

此外,为了保证项目可以取得良好的监管效果,需要管理人员发布相关的管理政策和管理策略,一方面利用相关政策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另一方面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执行,保证整个风险评估体系可以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状态下。?

(二)管理人员要做好施工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在建设过程中,组织人员必须要全面掌握施工过程的所有信息,能够将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并且能够与其他员工及时进行交流共享,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信息畅通,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在所提供的信息中,不仅仅是指项目建设内部自己搜集的信息、整理、分析的信息,也应该包括从外部环境中获取的相关内容。项目信息系统对整个工程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组织者应该加强对项目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利用信息系统做出科学的决策和管理,从而有效的减少项目的费用支出,促进项目获得较大的利润。?

(三)强化项目的内部监管力度和索赔管理意识?

在管理过程中,要从内部进行风险监控,只有做好了项目内部的监督工作,才能使保证造价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的强化索赔管理意识,针对图纸变化、工程量变化、施工变化、设计错误等做出积极的回应,将合同作为管理的重要依据,保证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充分利用索赔技巧来降低造价风险。?

(四)构建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

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无论是从事何种工作类型,都应积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将潜在的风险在第一时间消除。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不定时的进行演练,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工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技能。在真正遇到风险的时候能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已经发生的风险,应采取可行的措施进行补救,将风险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由于管理者在风险防范工作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管理者还需要不断提高其防范风险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能够科学合理的防范风险,并将风险处置妥当。从风险前、风险中、风险后三个阶段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最大限度的降低造价管理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造价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对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有比较大的影响。在进行风险管控时,要对工程造价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选择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