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发展基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发展基础

刘艳菊

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摘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就意味着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心理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最有效的学科之一,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变为可操作的心理学课堂教学,是心理学教学的当务之急。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心理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心理能力,创造力要靠教育培养和实践来挖掘。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的心理品质。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在心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该让学生对于心理教学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只有明确学习的目的,才能在心理学教学中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目前多数学生对于心理学的教学工作的配合程度还不够高,尤其是高等院校的学生,他们对于专业课程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心理学这样的课程却关注很少,所以,如何让学生树立对于心理学课程的正确学习态度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只有学生开始自发地关注心理学课程,才能够进一步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心理学的学习中。其次,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对于创新能力的认识。只有学生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才能够自发地对自身的创新能力进行挖掘和提高。众所周知,无论是对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学生主动探索要比灌输式的被动接受效果显著,所以,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靠教师的不断重复强调才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发现创新能力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自发地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目的地进行提高,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

1.教师应该创造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2.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3.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三、创造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

在心理学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学生产生对于创新能力的重视,同时还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大学的学习阶段,除了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还应该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所以在大学期间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应该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大学时期的时间比较宽裕,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走出课堂,将课堂教学和生活相结合。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参加或者举办活动中进一步地发现自己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深化自己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和说教来完成的,而是通过学生不断的实践和锻炼,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自身的能力也会相应的提高。

四、鼓励学生走向社会

其实在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心理学教学,让学生能够拥有面对生活的自信和勇气,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是一个方面,而对学生的发自内心的关心和鼓励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密切与否,也决定着教学效果的高低,心与心的交互往往能够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在学生走向成熟的道路上需要来自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努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能够积极健康地去面对生活,从而能够积攒到更多的面对社会生活的勇气。心理学中教师的鼓励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具备和学生密切沟通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的努力。

随着教育心理学内容不断深化,逐步树立学生创新意识,丰富创新体验,养成创新习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为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创新、创造和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大同心理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关爱明天,2014,(10)。

[2]姜虎在心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初步探讨[J].华章,2014,(12)。

[3]予文梅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