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导管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血液净化导管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探讨

黄革联

黄革联

(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大理671000)

【中图分类号】R3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导管感染的因素及有效预防对策。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对患者感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掌握血液净化导管感染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对策预防感染,降低感染发生率。结果: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有51例患者出现血液净化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原因与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以及住院时间有关。结论:血液净化导管感染的因素较多,要有效控制感染发生率,医务人员要掌握感染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血液净化;导管感染;因素;预防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治疗各种疾病上都取得了新的突破,血液净化治疗是临床治疗尿毒症、肾衰竭等严重疾病常用的一种方法,与其他治疗相比,此方法较为理想。但是,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导管感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导管出现感染易诱发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找出血液净化导管感染因素,并采取预防错数是关键。本研究对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0.15±7.31)岁。住院时间大于14天的患者有58例,导管安置时间大于7天的患者有48例,100例患者中其中有45例患者患有其他疾病,另外有61例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

1.2方法

将血液净化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内外因素均一一进行比较,内容主要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在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时间、血液净化透析导管安置的时间以及医务人员进行血液透析导管操作行为等,详细分析血液净化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从而得出造成血液净化导管感染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1]。1.3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均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有51例患者出现血液净化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其中有10例患者出现菌血症,所占比例为19.61%,14例患者为导管定值(27.45%),17例患者出现出口感染现象,所占比率高达33.33%,以及10例患者出现隧道感染(19.61%)。通过对比患者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可知,感染原因与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以及住院时间有关。

3.讨论

血液净化治疗是临床上治疗严重疾病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临床效果显著,但是采用此治疗方法,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导管感染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血液净化治疗需要花费巨大的医疗费用,患者若是患上并发症,不但增加家庭负担,而且加快病情恶化,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血液净化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关键。

血液净化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等有关,要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首先要进行无菌操作,严格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操作当中进行无菌操作,降低细菌的感染率,安排血液净化透析导管时,按照外科手术的要求进行安置[2]。做好血液净化中心的管理工作,每天对血液净化室进行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可采用紫外线消毒的方式进行消毒。对于地面可采用含氯的消毒液进行喷射消毒,当医务人员进入到血液净化中心时,要更换已消毒的异物、口罩再进入,并不断提高血液透析净化操作技术,全面实现无菌操作。要有效预防液净化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还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血液净化透析导管安置部位是否出现感染现象,例如红肿、渗液等,一旦发现此类现象,立马采取措施处理[3]。患者使用的纱布一旦发现有感染迹象立马进行更换,若是无感染现象一天至少要更换1次。第二,医务人员需要通过血液净化透析导管的接口进行采血、给药等各种操作,此类操作都要进行无菌操作,医务人员换上消毒手套进行,避免发生借口感染[4]。第三,做好血液净化透析导管封管工作,当完成血液透析之后,需要将导管封起来,一般情况下多是使用正压脉冲式关闭导管夹的方式进行封管,此方式将管内的压力保持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避免血液出现倒流,封好之后,立马将管口盖实,并在外部包扎上一层纱布。本研究对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血液净化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与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以及住院时间等有相关。要避免患者出现感染,主要从外界因素进行有效控制[5]。

综上所述,血液净化导管感染的因素较多,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对血液净化室进行消毒,全面实行无菌操作,可有效降低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张癑琪,李敏,葛圣金,等.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2):164-166;

[2]郑超,陈莉。血液净化患者深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0,1(8):21-23.

[3]李红熳,黄莹,肖龙.等.老年患者深静脉透析导管感染的治疗及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3,18(25):178-179.

[4]姜华.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1,19(210:543-544.

[5]李彦生,刘岩,钟小仕.等.血液透析导管相关并发症及防治研究新进展[J].广东医学,2013,12(13):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