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中地形的营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园林绿化中地形的营造

陈忠林

伊春市金山屯区园林绿化站黑龙江伊春153026

摘要:园林地形是园林绿地的载体,它对丰富园林绿地的竖向景观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园林地形的处理是园林设计规划中的重点。本文主要就地形的作用和地形设计的原则进行论述。

关键词:园林地形方法原则

地形是地表面高低起伏变化的表现特征,包含土丘、斜坡、平地等,或因台阶和坡道所引起的水平面变化的地形,这类地形统称为小地形。起伏最小的地形叫微地形,它包括沙丘上的微弱起伏或波纹,或是道路上石头和石块的不同变化。总之,地形是外部环境的地表因素,地形设计是园林规划设计中最先进行的内容,是整个设计的基础,是其他要素的载体,是关系到整个园林绿地竖向景观优美与否的关键。

1、地形的作用

地形是园林绿地设计的骨架,能满足不同园林功能要求的需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分隔空间:地形以不向的方式创造和分割外部空间。平坦的地形在视觉上缺乏空间的

限制,空间感不强烈。所以只有倾斜的地面,斜坡越高,越能够限制和封闭空间,从而空间感就强烈。

四周被高地围合的园林空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高差越大封闭感就越强,反之就越弱,这种园林空间可以设计相对安静或独立特点的活动项目。

2)控制视线:地形能在景观中将视线导向某一特定点或某一区域,影响从一固定点或区域的可视景物和可见范围,形成连续观赏或景观序列,或遮挡通向不雅景物的视线,起到障景的作用。为了使人的视线集中在特定的点上,就可以使地面两侧的地形增高,就如同山沟,这样人的视线就受到了收拢,所以能够容易集中于某一园林景观上。

3)引导游客:地形设计,能影响行人和车辆运行的方向、速度和节奏。在园林设计中,可用地形的高低变化、坡度的陡缓以及道路的宽窄变化等来影响和控制游人的游览线路及速度。因为在平坦的土地上,人们的步伐稳健持续,无需花费什么力气。而在变化的地形上,由于人花费的力气要多,游览也就越发困难。所以在实际的设计中要尽量的人性化,从而使我们的园林景观发挥最大的功效,让人们在合理的节奏中快乐的休憩,这样我们的工作才发挥到了极致。

4)改善小气候:地形由于高低变化大,因此其能创造不同的小环境,可影响园林某一区域的光照、温度、风速和湿度等。夏季游客喜欢到山坡的阴面乘凉,冬季游客则喜欢到山坡的阳面晒太阳。

2、地形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地形设计是对原有地形、地貌进行工程结构和艺术造型的改造设汁。园林绿地的原始地形千差万别,在设计时处理得是否合理关系到各种效果的体现和功能的发挥,在设计中尽量利用原有地形,少动土方以减少工程量,尽最大努力保留原有的自然状态。在原有地形、地貌无法满足使用功能和其他要求时,就需要对原有地形进行整理和改造。

(1)地形设计原则

地形设计应在“适用、经济、美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在具体设计中应满足以下要求。

1)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的要求。比如有山丘、氏陵、草原、沙漠、江、河、湖、海等景观,在这样的地段上,主要是利用原有地形,或只需稍加人工点缀和润色,便能成为风景名胜。这就是“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工之事”的道理。考虑利用原有地形时,选址是很重要的。有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可以借用,减少工程量且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满足功能要求。游人在园林中进行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对环境要求也不同,地形设计要尽可能为游人创造出各种活动所需要的不同环境。如有体育活动、休闲散步、游戏等活动环境。进行园林地形设计时,首先要考虑使园林地形的起伏高低变化能够适应各种功能设施对建筑、场地的用地需要,要设计为平地地形;对园路用地,则依山随势,灵活掌握,只控制好最大纵坡、最小排水坡度等关键的地形要素。在此基础上,同时要注重地形的造景作用,尽量使地形变化适合造景需要。

3)满足景观要求。地形设计应该符合美学要求,从人的视觉上得到美的享受,地形是立面景观的基础条件,所以在设计中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地形美观。如山地、平地、微地形起伏等形式。

4)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地形设计在满足功能和景观需要的同时,还必须满足工程技术上的要求,如地面排水、各种地形的稳定性等问题,考虑到各方面的安全,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如山体滑坡、地面不均匀下沉、坍塌等情况。

5)满足植物要求。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生长需要不同的生态环境,植物有不耐阴、喜光、耐湿、耐旱等类型。在园林设计中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景观需要,设计出不同特色的植物景观。如山的南坡宜种植阳性树种,北坡可选择耐阴、水边及池中可选择耐湿、沼生、水生等植物配置。

(2)地形处理的方法

1)巧借地形:如果我们刻意的去制造地形,反而会加大我们的成本,园林地形的设计要符合经济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环抱的土山或人工土丘挡风,创造内阳盆地和局部的小气候,阻挡当地常年有害风雪侵袭;利用起伏地形,适当加大高差至超过人的视线高度,按“俗则屏之”原则进行“障景”;以土代墙,利用地形“围而不障”,以起伏连绵的土山代替景墙以“隔景”。

2)巧改地形:建造平台园地或在坡地上修筑道路或建造房屋时,采用半挖半填式进行改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土方的平衡与园林造景相结合:尽可能就地平衡土方。挖池与堆山结合,开湖与造堤相配合,使土方就近平衡,相得益彰。

4)和特殊要求相结合:安排与地形风向有关的旅游服务设施等有特殊要求的用地,如风帆码头,烧烤场等。

综上所述介绍的就是园林地形的营造方法,对于技术开发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因此需要全面考虑。作为园林工作者,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设计园林绿化中的地形,为我们美丽的城市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杰,孙悦.景观环境设计中几个注意的问题[J].才智.2011(13)

[2]费中方.园林地貌设计浅析[J].甘肃林业.2007(06)

[3]王杰,孙悦.景观环境设计中几个注意的问题[J].才智.2011(13)

[4]陈田英.浅议园林设计中绿地草坪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0(04)

[5]周罗军.园林道路的规划设计[J].科技资讯.2007(23)

[6]杨黎.地形在园林中的设计原则及综合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4)

[7]徐光红.浅谈园林绿地地形的处理[J].才智.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