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两线"新型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双轨""两线"新型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翁朝红

翁朝红福建平潭城中小学350499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100-01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不足,要么对孩子教育的完全放手;要么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从而抵消了学生在校的5天正面教育的效果。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经"过滤"和把关的不良信息,潜移默化地对还未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小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基于上述两点,从2016年开始我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采用“双轨”“两线”的模式来推进班级管理的良性发展。两年多的实践证明,班级管理采用这种"双轨两线新型班级管理模式"能够促进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成长,并形成一股良性循环的合力作用于班级管理。

一、提出问题的缘由

2016年,我接手了个新班,发现有的学生没有上课的概念,课堂上到处走来走去的现象层出不穷;还没到放学时间,教室里已经成了垃圾场;成绩更不用说,每次都拖年段的后腿,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班级管理上,但令我苦恼的是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学生的表现反复无常。于是我通过调查发现班上65个学生当中有32个学生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常年外出打工,家长缺位的比例高达50%,有6个学生父母离异,离婚比例达到10%;有3个学生属于有身体疾病影响智力的典型学生,其中2个属于母亲无生活自理能力,父亲缺失,常年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隔代照顾的类型,其中7个学生是好多年都没见到自己父母,让爷爷奶奶来"顶岗";即使在岗的家长也经常这样说:老师,孩子不听我的话,你的话他会听,全靠你了。或者是,我很忙,我没有时间教育她。更可怕的是有的家长动不动就在微信群里互相掐架,因护短、偏袒、溺爱自家的孩子而上演一场又一场的闹剧,我不由想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惜的是现在班级管理的瓶颈就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不足以及教育方法不当而引起的,进而阻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试想一下,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精神匮乏的家庭,如果孩子遇到一个违背教育规律,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的家长,那么,即使老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是很难把他教育好。因此对家长的引导和培训提升已经刻不容缓了。

二、解决问题方法

这两年多来,我采用"双轨""两线"的模式来推进班级管理,所谓"双轨"就是一手抓指导、培训家长的家教工作,一手抓班级孩子的日常管理;"两线"就是线上利用互联网快捷、高效的优势,在为指导、培训家长提供空间和资源,引导学生正确接受互联网信息和知识;线下则是依托现有的传统的班级管理和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进行常规的班级管理工作。"双轨"的工作是通过"两线"来得以开展实施,也就是"指导、培训家长的家教工作"和"班级的日常管理"都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进行开展。

1.线上工作

(1)建立班级微信群

信息发布是微信群的主要功能之一,能有效提升家校沟通的效率,教师可分享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家长可以通过它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样,家长也可以分享孩子家庭生活、学习等情况,以此破解横亘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壁垒,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通。由于很多家长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不多,以致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通过微信的互动,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在微信群交流、讨论,个别问题可以进行一对一交流,让教育更有针对性。

(2)创建微信公众号

现在的生活节奏较快,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为了引导家长良性地做好家庭教育,我于2016年9月创建了公众号"翁老师的私塾"。在我的公众号里,经常与家长分享经典的家教文章,和家长们互动沟通他们面临着种种家教方面的问题。分享我的教育心得,分享班上孩子的点点滴滴的变化。我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三百多篇家教文章,这样家长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公众号来获取我推送的每一条消息。实现了信息一对多的传播。我希望能切切实实地帮助家长,我希望看到,在我的引导下,家长和孩子能得到成长。

(3)发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

如果说微信公众号具有即时性和受众多的特点,那么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创设除了拥有上述的特点,它还是学校老师的工作平台+家长和学生的学习平台+多方互动交流平台,我充分利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空间,鼓励家长积极应用,实现家校互动常态化。我在空间里专门开辟家庭教育栏目,分享家教文章以及这几年的班级管理的教育随笔。通过多种途径,使家长认识到空间是家校互动的开放环境。鼓励家长利用空间动态跟踪孩子学习过程,了解孩子发展情况,增强家校互动,实现家校共育。

2、传统的线下交流

(1)利用家长会、家访、电访、面谈,引导家长学习、思考

每每一到家长会,老师"苦恼抓狂",那些想着重点面谈的对象一直没了踪影,想见一面比登天还难;家长"压力山大",别人的孩子为什么总那么优秀,唉!我家的那位……学生"心事重重",这老师一到家长会,还不拼命地告状,等下我就得有一顿竹笋炒肉丝吃了。这两年多,我一直致力于让家长会变得别样些,让三方都没有负担,达到共赢的效果。我利用家长会为家长举办了家教方面的讲座,在我的家长会上没有指责、没有告状、没有冰冷的理论,有的是身边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是对现象的剖析,是经验的共享。别样的家长会,拉近了老师和家长的距离,为沟通交流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同时平时利用一切机会与家长电访、面谈,解答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的困惑,不断地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家长学习、思考。

(2)利用传统的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是教师与学生合作交流的最佳机会,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好阵地,而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花时间、精力最多的,对学生成长发展影响最大的,在班级管理中,我宣传自我管理,强调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做,打破班委制,实行角色动态分配,引导学生全面参与班级管理,使学生产生一种参与管理的需要。在课外,我动员家长让位、放手,强化"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识。因此,只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这两个中心阵地,才能最大限度挖掘学校、家庭资源,发挥学生潜能,完成教书育人的目标。

三、效果与反思

最复杂的问题往往有最简单的解决方案,这两多来,我始终坚持用这种“双轨”“两线”的模式来管理班级,和学生比决心、耐心和恒心。通过对家长引导与培训,对学生的引领与教育的“双轨”“两线”的良性管理下,看到了一个"脏乱差"的班级正在发生着可喜变化,比如,在学校歌咏比赛中获一等奖;学校第四届运动会获团体第二名;被学校评为书香班级和文明班级。虽然这些荣誉代表不了什么,但它见证了我们老师、家长和孩子付出的努力,得到的成长,我希望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我们能和更多的家长形成一个持久的合力,携手共同打造一个属于孩子们的灿烂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