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

郑勇

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上虞分局浙江绍兴312352

【摘要】在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了解当地自然资源的实际分布情况,并加以分析,然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以此来避免出现垃圾污染、生活污水、以及对周边乡镇矿企业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现象。基于此,为了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本文对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绿色环保的土地开发整理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措施;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土地开发整理主要是以国家土地利用法则作为基础,对国土资源的实际布局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严格按照政府提出的土地规划方案对土地进行管理和整顿,其主要不仅可以实现优化土地资源资质的目的,而且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土地开发整理作为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性项目,想要在避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保证其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实际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另外,在土地开发整理阶段,想要促使土地的可持续规划和利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将生态建设策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想要促进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为基础,然后在加强提升土地的生产力,促进土地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1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1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特点被破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的数量以及、建筑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土地需求有了明显的增多,使得人均土地占有资源持续下降,为了使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应保证土地开发整理政策具备一定的科学有效性,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此过程中忽视生态环境、过于重视经济发展、没有对生态景观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以及乱砍乱伐、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等现象,那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当地的生态环境规划,达不到土地开发整理的需求,原生植物和次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减少,生物的多样性也遭受到破坏。除此之外,如果在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中,不尊重人类的生产活动,那么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会被破坏,同时也会出现生物资源单一、生态恢复能力差、以及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等现象,进而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

1.2乡镇地区各企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我国乡镇地区的发展,各种中小企业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多,且其主要分布在乡镇的各区域内。由于中小企业的投入资金有限,使其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没有完善的管理理念和相关体系、机械设备落后、管理者缺少环保意识、以及过于重视经济效益等,进而导致在生产阶段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水等污染物,如果没有对这些污染物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那么便会直接排放到河流、土壤、大气中,进而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虽然乡镇企业的成立,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如果企业管理者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忽视环境保护,重视经济效益,那么不仅会对乡镇的发展造成直接影响,而且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到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绿色化发展工作的顺利进行。

1.3农村农田开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农村农田开发整理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的绿色开发意识、以及开发技术缺乏科学性等,那么便会对农田的土壤造成污染,导致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断的挥发,进而为人和动物的健康埋下安全隐患。另外,使用污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会影响到农作物的味道和品质;在重金属浓度含量偏高的情况下,通过水力和风力的共同作用,极其容易对大气、以及地表水造成污染,进而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重中之重的影响。

2提升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2.1合理有效的利用差异化土地管理方式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中,应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深入分析其发展需求,制定出不同的土地管理方式,完善和优化土地结构设计,对土地布局进行统一筹划,利用科学合理的土地治理方式。比如,在人口较为繁密、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城市公园或者园林景观工程的建设力度,在有限的空间内,真正做到合理利用土地、以及碎片化国土资源等,找到都市型多功能的土地治理方式;在乡村地区,应避免破坏当地原生自然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创建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以此来实现带领当地居民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应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

2.2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

在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中,首先,应重视维护当地生态平衡、以及保证生物的多样性特点不会遭到破坏等,这样才能使当地生态系统有一个更加稳定的发展;其次,由于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较为强大,如发生火灾的山林,在五年到六年的时间就可以恢复,因此,人类的生产活动不会对自然界产生较大的破坏,但是在土地开发整理时,应对各项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度做出严格的把控,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当地的稀有物种等,避免土地开发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在引入外来物种时,一定要对其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避免打破当地的生态平衡。

2.3采取协调统一的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应科学合理的规划城镇,将城市、农村、以及乡镇的现有资源进行融合,制定出高效的土地开发整理方案,完善和优化产业布局等,如此一来,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城乡的差异,进而促进城乡规划的多元化发展。另外,应以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深入分析当地资源的承受能力、以及环境容量,优化产业布局的同时,也应该尽可能的降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成本。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布局和发展较为稳定,因此,想要促进各区域的资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应在发展阶段应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且对工业区、住宅区、以及休闲区做好统一规划,有效的调整城市布局,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城镇的生活水平。

总结:

综上所述,土地的开发和整理,主要是通过国土资源,对目标区域内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以此来达到优化社会资源、生态资源、以及经济资源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对目标区域内的水文信息、地貌和土壤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避免对当地的水生态、植被、耕地、以及生态的多样性特点造成影响,进而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浩杰,刘宏娟,元媛,刘慧涛,谭莉梅,刘金铜.土地开发整理对区域环境潜在影响估算——以河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01):117-122.

[2]蒋一军,于海英,王晓霞.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4(10):131-134.

[3]王秀茹,韩兴,朱国平,张超.关于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4(03):151-153.

[4]龙汉庆,周国富,晏述波.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2(10):145.

[5]李永红,高照良,徐佳,王珍珍,刘爱霞,王天伟,郭文,王冬,屈晓婉,赵晶,蔡艳蓉,唐林,彭珂珊.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况、内涵及实践[J].科技和产业,2010,10(03):108-122.

[6]张正峰,薛永森,杨晓艳.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实施评价及问题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05):17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