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临床分析

李光衍

李光衍

贵州省湄潭县妇幼保建院564100

【摘要】目的:探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与-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小儿哮喘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观察组(40例)与非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发热、肺部炎症、肺部哮鸣音、间质性肺炎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均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与普通哮喘临床特征显著不同,采用支气管扩张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进行吸入治疗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临床特点;疗效

小儿哮喘的诱因包括环境污染及呼吸道感染等,而肺炎支原体为常见呼吸系统的感染病原体[1]。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MP)是诱发小儿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故我院选取7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与-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小儿哮喘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观察组(40例)与非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4:16,年龄9个月-12岁,平均(4.58±2.3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21:9,年龄在7个月-12岁,平均(4.57±2.49)岁;患者除符合哮喘诊断标准外,检测MP-IgM均呈阳性;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检查方法:给予所有患儿肺部CT检查或者胸部X线摄片,行MP-IgM检测,对肝肾功能、尿常规、便常规及血常规等进行检查,根据肺外表现合理选用乙肝三对、EB病毒抗体、心肌酶谱、脑脊液、胸水、头颅CT、脑电图等检查。(2)治疗方法:所有患儿给予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另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时间2-3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每日25-30mg/kg;同时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及支气管扩张剂。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比较两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疗效评定:显效:症状全部消失,病原体以及实验室检查正常;有效:病情缓解,病原体以及实验室检查有所减轻;无效:症状及体征未改善,病原体以及实验室检查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X2行组间比较,P<0.05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表现比较

观察组发热、肺部炎症、肺部啰音、肺部哮鸣音、间质性肺炎及支气管肺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P<0.05。

表1两组临床表现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疗效及复发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40例中,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0.00%及12.5%;对照组30例中,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73.33%及30.0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近年,全球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我国城市哮喘患儿人数也呈明显增多趋势。研究表明,哮喘诱因除遗传外,与环境及呼吸道感染等也有着密切联系,其中呼吸道感染为重要诱因之一,而约10%-30%小儿呼吸道感染是肺炎支原体感染[3]。因此,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进行临床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发热、肺部炎症、肺部啰音、肺部哮鸣音、间质性肺炎及支气管肺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与普通哮喘相比临床特征显著不同,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肺部啰音及肺部哮鸣音,同时可合并肺部炎症、间质性肺炎及支气管肺炎等。分析原因可能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的作用机制为:通过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造成气道高反应性;肺炎支原体抗原进入人体,人体产生相应抗体,抗原再次进入时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导致宿主细胞膜的抗原性产生变化,造成炎症不能较快消退[4]。同时肺炎支原体可引起气道狭窄及炎症,导致肺部炎症等症状。

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支气管扩张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进行吸入治疗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分析原因可能为:抗生素应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的治疗可有效的抑制肺炎支原体生长,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对肺炎支原体核酸的复制及蛋白质合成进行抑制[5]。同时,支气管扩张剂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较强支气管扩张作用,有利于支气管的平滑肌的松弛,疗效满意且复发率低。受环境、样本数限制,本研究未对不良反应进行探讨,有待补充与完善

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肺部啰音及肺部哮鸣音,同时可合并肺部炎症、间质性肺炎及支气管肺炎等。临床采用支气管扩张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进行吸入治疗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凤清.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118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11):28-29.

[2]董传莉,谢怀珍,张兰,等.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36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4):411,414.

[3]俞国平.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0):51,53.

[4]王亚男.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5):889,891.

[5]汪誉新.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53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4):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