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省主要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3

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省主要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曹淑芬

曹淑芬/南京大学商学院金融系

【摘要】本文以江苏省十三个省辖市为样本,选取了2012年江苏省统计年鉴中的十个能够代表城市发展水平的指标数据作为分析对象。运用SPSS软件,通过因子分析对这十个指标进行处理,提出了三个主要因子,并计算出了十三个省辖市综合因子得分及其排名,并为进一步提升江苏省区域经济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江苏省经济;因子分析;综合评价

一、引言

江苏省一直以来走的是由城市乡镇共同发展逐步走上以大城市集聚发展为主导的城市化道路,也就是说现如今城市的发展成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赖。因此,为了反映整个江苏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个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对各个城市的社会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就显得特别重要。

根据江苏省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可知,截至2011年末,江苏省全省共有13个省辖市、38个各级市单位数、104个县级单位数,其中有24个县、25个县级市以及55个市辖区。而往更细地看,整个江苏省共有860个镇,96个乡,344个街道办事处,15625个村民委员会,6083个居民委员会。作为中国大陆内经济发展水平名列前茅的江苏省来说,其中不乏经济、社会增长水平都位于前列的实力强市。

根据地域划分,江苏省可以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其中苏南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苏中包括南通、扬州和泰州三市,而苏北则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和宿迁五市。一般来说,苏南经济普遍好于苏中和苏北。具体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生产总值指数分布图见下图1。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自2005-2011年七年间,三大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都在稳步增长过程中,但是可以明显看出,从生产总值总量这一个标准来看,苏南的经济总量明显高于苏中和苏北,而苏北在一定程度上又稍好于苏中。而地区生产总值指数是按可比价计算的,以上年为100来计算得出,那么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07年至20011年间三大区域的经济总体出现了下滑趋势,其中在金融危机刚刚爆发的2007年至2008年间,三大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最快,而在2008-2009年间苏中和苏北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而苏南的经济增长速度却持续下降。到2010年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速又开始下降。由此可见,虽然苏南的经济整体比苏中苏北要强,但是在最近几年,苏南的实际经济增速相对苏中和苏北来说却是相对偏慢的。

图1江苏省2005-2011年三大区域生产总值及生产总值指数

既然苏南地区经济普遍比苏中苏北经济要强,那么具体到各个城市的话,他们的经济实力又如何呢?根据江苏省2012年统计年鉴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可知在2005-2011年间,苏州的地区生产总值一直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市,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无锡、南京、常州、徐州和盐城。为了更好地看出各个城市的经济生产实力以及增长实力的强弱,我们根据江苏省2012年统计年鉴做出了关于2011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地区生产总值与生产总值指数图(下图2)。从图2可以看出,在2011年根据生产总值排序分别是苏州、无锡、南京、南通、常州、徐州、盐城、扬州、泰州、镇江、淮安、连云港和宿迁,其中排名前五的有四个是苏南地区城市,只有南通一个是苏中城市,而倒数三位的城市均来自于苏北,可见苏南地区普遍好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但是,从生产总值指数方面看,我们可以看去,相比于2010年来讲在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最快的是徐州,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淮安、连云港和宿迁,也就是说,增速最快的四城市都是来自于苏北地区,可见,虽然苏南地区的整体生产总值远高于苏北地区,但是从生产总值指数看,苏北地区却是远远领先于苏南地区。

图22011年江苏省各市生产总值与生产总值指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江苏省各个城市的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差异的存在呢?经济增长水平是由什么在影响着呢?如果知道了这些影响因素的话我们也就可以针对不同城市不同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建议,并有效提各城市的经济增长水平了。因此,本文将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从实证角度分析评价影响各城市的社会发展水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二、数据与指标选取

本文根据2012年江苏省统计年鉴的数据,以江苏省13个省辖市作为样本,依据科学性、可比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选取了2011年13个城市地区生产总值(X1)、固定资产投资额(X2)、财政总收入(X3)、公路货运量(X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5)、出口(X6)、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X7)、专任教师总数(X8)、卫生机构数(X9)以及居民人均储蓄存款(X10)共10个常用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在对原始各城市10个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前,我们必须先运用SPSS软件对这10个指标变量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以排除不同量纲的影响,标准化后各数据指标仍然用X1-X10表示。随后,我们计算出标准化后的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所得结果见下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了X9与其他指标的相关系数比较低外,其余指标间的相关系数都比较大。

表1相关系数矩阵

三、因子分析

1、因子分析方法概述

因子分析主要是运用降维的思想,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抽象的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以达到降维、简化数据的目的。面对描述某种现象的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的问题,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变量之间的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系数矩阵)的内部结构的研究,给出少数几个综合的随机变量去描述所有变量的相关关系。

2、因子分析数据处理与结果

根据前面表1所标准化后的数据,我们对其进行旋转后做因子分析,得到的总方差分解表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经达到了93.262%,说明前三个因子已经反映了原始变量的93.262%的信息,具有显著代表性,也符合我们进一步分析的要求。因此,我们选择前三个因子作为评价江苏省13个省辖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变量。

表2总方差分解表

根据前面所采用的三个因子,我们继续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方法进行分析,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值见下表3。

表3反映了主因子与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因子载荷值越高,表明该指标与该因子的相关程度越高,包含该指标的信息量也就越多。比如,第一因子在X1、X2、X3、X5等上的因子载荷值特别高,在其他变量值上的载荷值也相对较高,不过变量X9除外;第二因子在X8、X9和X10上的因子载荷值高;第三因子在X6、X7和X9上的因子载荷值高。那么为了更好地表示这些因子的含义,我们分别对这些因子进行命名,通过给它们一个具体的名字使得其信息特征比较醒目。第一因子(F1)的贡献率为46.575%,其集中反映了城市经济实力,故将第一因子解释为“经济实力因子”;第二因子(F2)的贡献率为30.484%,其主要反映了城市人们生活水平的总体情况,故将第二因子解释为“生活水平因子”;第三因子(F3)的贡献率为16.204%,主要反映了出口和科研水平,故将第三因子解释为“出口及科研水平”。

我们只需分析前三个公因子来对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研究比较。根据前文所算出的各个因子在不同变量上的权重,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城市的各因子得分值,并根据其得分值大小进行排名。所得结果如下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第一因子上,苏州、无锡和南京的排名占据前三,也即在经济实力方面,这三个城市在江苏省属于前三,而淮安、连云港和宿迁则位列倒数;而在第二因子方面,宿迁、连云港和淮安却稳居前三,这说明虽然这三个城市在经济实力方面不怎么样,但在城市生活水平方面却是可圈可点;而在第三因子方面,其排名和第一因子完全一致,可以看出的是在出口及科研水平方面,苏州、无锡和南京都是远胜于其他城市的,或者可以说只有出口和科研水平提高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也就有了保障了。

表4各城市各因子得分值及其排名

在对各城市各个因子的得分进行计算及排名后,我们不禁要问,那么各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如何呢?各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如何计算呢?由此,我们必须计算各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及其排名。我们将三个因子F1、F2和F3的得分值按特征值综合为加权综合量,即综合因子得分值为

其中、和分别表示表六中的第一特征值(4.657)、第二特征值(3.048)和第三特征值(1.620)。本文中计算可得综合因子得分具体计算公式为

根据上式可计算出2011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综合因子得分值及其排名,根据综合因子得分进行排序并在下图3中表示出来。由图3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排名前四的分别是苏州、无锡、南京和南通,这四个城市的综合因子得分均大于0,而自常州开始,综合因子得分都在0之下,而镇江、淮安、连云港和宿迁则依然是排名倒数四位。可见,苏南的整体经济竞争水平高于苏中和苏北,而像南通和镇江则是其中的例外。因为作为苏中地区的南通整体得分位于第四,超过了苏南地区的常州,而作为在苏南地区的镇江,其综合得分却排到了倒数第四,远低于其他的苏南各城市。

图3江苏省各城市2011年综合因子得分图

一、结论分析与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不难发现苏南地区发展水平全省最高,其次是处于一般水平的苏中地区,苏北的社会发展水平全省最低,呈现出江苏省社会发展水平南北差距大的特点。因此,在今后的发展当中,我们在继续保持苏南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应当努力加快苏北的崛起,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缩小南北差距。

苏州、无锡和南京由于政治和地理上的特殊优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三个主成份得分靠前,属于综合经济实力最强地区,这些地区今后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政策优势,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产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常州、扬州、镇江和泰州等城市虽然经济发展离苏州、无锡和南京还有些距离,但是这些城市要么是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要么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较低,社会安全较好,城镇居民收入高低差异倍数维持在合理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这些城市居民生活环境不错,在今后的发展中,除了维持好现有的生活环境,还应当进一步加强经济建设,努力缩小与苏州、无锡和南京间的经济差距。

其余城市则被归为城市综合实力较弱地区,像连云港、宿迁和淮安,它们城市化进程缓慢,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人均文化娱乐支出等处于全省低水平位置,因此归入社会发展低水平城市之列。在这些城市我们政府可以推出各类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来这些城市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缩小南北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