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作业以灵动的生命意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赋予作业以灵动的生命意蕴

赵爱敏

赵爱敏(富阳市场口镇中学,浙江杭州311411)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诊断、巩固的作用,同时又为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信息。新课程下的英语课外作业旨在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策略,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开拓一个将英语应用于生活实际的广阔天地。

一、英语课外作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中,课外作业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非常有效,但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深入,课外作业的缺陷愈来愈明显地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作业总量太大,抄袭现象严重

课外作业的总量如何控制是很多教师忽视的问题。甚至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作业量越大越好。但是“题海战术”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而且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而去抄袭作业,这样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作业质量差。

2.作业形式单调,缺乏应用

英语课外作业形式比较单调乏味,注重简单重复的练习,听磁带、朗读,或者抄写课文中的单词和句子。作业一成不变、没有难度、缺乏创造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任何针对性。它将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一种任务,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作业没有弹性,缺乏层次

有些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考虑到全班学生的基础不同,能力有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相同的课外作业,势必会造成有些好生吃不饱、有些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

4.口头作业少,缺乏交际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倡导学生们在交际中自如地运用这门语言。许多教师都没给学生营造课外英语氛围,布置作业大多着眼于巩固所学的知识,走入了机械重复的误区,忽视了作业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作业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英语课外作业的设计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习惯、动机等方面都存差异,教师要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不同数量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趣味性原则

因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想学好的愿望,所以生动有趣的作业形式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3.实用性原则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更注重实用性,英语作业也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多样化原则

教师应该从口头作业到笔头作业、从个体独立完成到小组合作完成、从听说到读写、从动手动脑到收集信息再到调查报告、从各种设计到角色扮演等,不断变换作业形式,使学生对英语作业保持新鲜感,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5.开放性原则

学生的作业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之一,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感悟、实践的机会,最终都是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最高的目标。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追求答案、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开放,并且还可以联合家庭、社会,拓展课外作业的外沿。

三、初中英语新概念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1.体现科学性,让新概念作业在差异中焕发青春

所谓科学性就是要有针对性、分层次布置课外作业。不同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接受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会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设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永远对作业保持兴趣,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为其提供展示自我个性和能力的舞台。

在上完教材Goforit七年级(下)Unit2有关问路和指路的课文后,教师设置的三个层次作业是:

A.制作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及周边环境的平面地图向同伴作介绍,告诉同伴其所处位置及相邻的建筑物,展开想象话题。

B.邀请同学到家玩,为其描述路径并画一张简单的路径图,然后描述:Howcanyougettomyhome?

C.根据课文操练,选择有用的短语造句。

这种作业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新颖有趣。造句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作业形式。绘画与描述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是运用“问路”这个语言功能的常见手段。想象对话的要求更高一些,要求学生不仅能运用与指路相关的语言,还要考虑对话中的询问与回答。在真实的语言交际行为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大部分学生选择A层次作业,并在随后一分钟的口语对话中不断操练、改编,琅琅上口,原本选择B,C层次的学生耳濡目染,也提高了问路和指路会话能力。

2.体现娱乐性,让新概念作业在情趣中绽放魅力

教师开动脑筋设计一些生动活泼,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娱乐性作业,从而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在乐趣中完成课外作业。例如在学习有关人体部位的单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然后用英语标出其身体部位的名称。娱乐性作业可以更多地用在词汇学习和巩固上。随着《新目标》的生词量增多,词汇教学成了老师和学生头疼的问题。教师如果能设计一些有趣、有效的词汇作业,效果会事半功倍。

3.体现情景性,让新概念作业在运用中闪现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精心设计各种真实或模拟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使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快乐。以新目标英语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许多有关采访和调查等实践类作业。实践性作业能充分让学生在运用中展现所学知识的价值,“英语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布置有趣的生活式作业、丰富的调查式作业、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是很有必要的。

4.体现交际性,让新概念作业在互动中焕发活力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具有交际性的课外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沟通的能力。例如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几人一组表演课本剧或课本剧再创作,每个学生在积极的表演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学完七年级上Unit6Doyoulikebananas?之后,教师让学生列表调查家人一天三餐饮食情况,这个作业贴近生活,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大大调动了学习兴趣,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做调查作业时,先设计相应的表格让学生在采访调查后填写。

5.体现生活性,让新概念作业在体验中养育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实践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初中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性作业中,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完成课外作业的同时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6.体现创新性,让新概念作业在创造中升华意蕴

英语课外作业设计要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比如,灵活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表达个人的见解,注重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灵活性和应变性。新目标英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可改编成诗歌、韵律诗和小故事的教学素材。教师除了布置读背、表演类作业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要求创新的作业。

英语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业的“机器”,考试的傀儡。所以教师只有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在平时设计作业时就应避免“题海战术”,防止“熟而生厌”。

四、“新概念作业”构建与实施成效

1.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兴趣

英语是一门生活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新概念作业”让学生更多地关注英语和生活的关系,并有效组织学生通过英语知识解决生活英语交际问题,或让生活资源来补充课程资源。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乐于用英语与同伴或老师交流,不再害怕书面表达,体验到一种成功感、尊严感及幸福感。

2.体现了“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理念

“新概念作业”中不乏实践类作业的设置。这类题目给学生创设了比较广阔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3.符合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通过“新概念作业”的实施,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提高学生素养的同时,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持续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细心地呵护学生,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

总之,“教者有心,学者得益”。教师对所教内容进行认真研究,构建适合自己学生的“新概念作业”,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举措,也是实行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机械单一、枯燥乏味的作业形式,给学生以多样、生动、充满兴趣与乐趣的“新概念作业”,不断提高业的实效性,使作业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生长点,让学习、作业成为学生快乐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