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思践行弥补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缺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1

导思践行弥补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缺失

祁林

关键词:思想道德缺失导思践行心理疏导健全人格

高中生是一个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群体。他们思想意识形态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文化和不良现象的侵蚀。虽然我们的高中教育正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移,但教育中所暴露出来的学生思想道德的缺失却日益严重:不少学生比吃讲穿、论排场;贪图享乐,好逸恶劳;言语不文明、打架斗殴;过分强调自我,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缺少奉献精神;不尊老爱幼,缺少感恩意识;更缺少人生的信仰……

现在的孩子最讨厌空洞的说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用自己的实践体验去感受做人、做事的道理。因此,根据不同的成因,采取多元科学的教育方法,导思践行,才能真正弥补他们思想道德的缺失。

一、树立良好的班风,加强舆论引导

环境可以熏陶和造就高尚的人格,也可以毁灭人格于无形之中。社会中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正侵蚀着青少年一代。部分高中生变得虚荣、自私、势利,穿戴向名牌看齐,人情向成人看齐,娱乐向潮流看齐,比"型"、比"款"、比地位、比权势,就是不比学习。同时,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许多学校和家长过分追求高分,而忽视了高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树立良好的班风,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与舆论氛围,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加以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异常重要。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对正面的典型事例大力宣传,让学生知道明白哪些精神是值得发扬的,哪些行为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也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学校和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加以深度分析,认识其危害,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确立人生信仰。

二、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教师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前提。试想,如果一位教师时刻凌驾于学生之上、不被学生敬重,学生会信服他的说教吗?尊重理解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情感教育,才能保证教师教育对学生的感染与影响力。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深爱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并小心翼翼地去触及他们的心灵,教育才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和影响的力量,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空洞的思想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空洞的口号与说教,是学生厌烦的思想教育方式。因此,我们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必须要坚持"强化体验教育,坚持实践育人"的原则,文明可以利用节假日搞一些"角色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帮父母做一天工作来体验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让他们做一天清洁工人,接受保护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劳动的思想教育;让他们学做一天警察,懂得要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悟道德,磨练意志,达到知行合一。

四、家校沟通,做学生人生的同行者

家校教育的严重脱节,也是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期受到父母、祖辈的宠爱,养成了惟我独尊的习气和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学校的教育往往回家后即化为乌有。为保证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我们必须要保持家校沟通,让家长明白: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不仅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也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家长务必端正教育理念,坚持教知识、重做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要改变一味高压或一味纵容的教育方法,采取平等、民主交流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抵制腐朽思想、不良文化的侵蚀,逐步确立、坚定人生的奋斗方向。

五、做好心理疏导,坚定学生人生信仰

作为大多是被表扬或娇惯出来的一代,他们往往受不得挫折或打击。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可能让他们自暴自弃,精神崩溃,甚至自杀;一桩不良的社会事例带来的心灵震撼,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认知信仰……所有这些都是当代高中生心理耐挫能力较低的表现。当出现这类现象时,我们要引导他们走出狭隘的认识低谷,认识到社会发展、人类发展更广阔、积极主动的一面,可抓住现实生活实际例子共同分析。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多维度、多层面对学生导思践行,才能使高中生逐步弥补思想道德缺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公民,使中华民族成为一流的民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2.26

[2]吴增强,姚鑫山,冯永熙《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3]陈哲远《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年第02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