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例急腹症手术的麻醉临床处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43例急腹症手术的麻醉临床处理分析

王幼琴

王幼琴(江西省金溪县人民医院手术室麻醉科344800)

【中图分类号】R6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166-0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腹症患者手术时麻醉处理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09年收治的43例急腹症手术患者的病例,根据患者的麻醉效果、手术时间、身体情况给于适当的用药调整及针对性的用药,观察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除4例死亡,其他患者麻醉效果良好,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麻醉在急腹症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良好,严格掌握各种类型急腹症患者的病情,是临床手术麻醉成功的依据。

【关键词】急腹症手术麻醉

急腹症是最普遍的外科急诊手术,它是指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以腹部的症状和体征为主,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表现,常见的急腹症包括:急性阑尾炎、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泌尿系结石及宫外孕破裂等。急腹症发病急、病情重且变化多端,常伴有饱胃或者电解质酸碱度失衡以及继发性出血或者感染性休克等状况发生。术前麻醉师应按照患者的病情特点,做好各项准备,采取合适的麻醉方法,从而减少因术前过于仓促没有全面检查或做好准备而引发的麻醉并发症甚至死亡。现将我院2008—2009年收治的43例急腹症手术的临床疗效、经验及体会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43例急腹症患者,20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5—76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例,急性肠梗阻3例,胆系梗阻感染3例,胆结石4例,输尿管结石5例,急性胰腺炎4例,外伤性胃肠破裂4例,宫外孕破裂5例、产后大出血3例.

二、麻醉方法

1、麻醉前准备(1)严格控制手术室的温湿度:急腹症患者内出血占多数,他们的血液循环能力较差,温度过低容易受寒,出现并发肺部炎症,温度过高,患者易失水,因此手术室温度应控制在23—25℃,湿度为48—58%;(2)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术前应对病人进行麻醉和手术事项说明,来改变患者的不良心态,安慰和鼓励病人,消除病人恐惧和焦虑情绪,排除顾虑,减少心理压力,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增加麻醉与手术的成功率。

2、麻醉方法硬膜外阻滞麻醉法:硬膜外麻醉适用于呼吸、循环功能尚处于正常或术前存在低血容量,但已基本上得到纠正的急腹症病人。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若病人无高血压,可在药液内加副肾素。一般用1.5—2.0%利多卡因,起效时间5—8分钟作用维持时间约1小时左右。丁卡因用0.25—0.33%浓度,起效时间10—20分钟,维持时间1.5—2小时。布比卡因一般用0.5—0.75%浓度,起效时间7—10分钟,维持时间2—3小时。罗哌卡因常用0.75浓度。穿刺置管成功后,先注入实验剂量2%的利多卡因3—5ml,观察5—10分钟。因为硬膜外阻滞用药的容积和剂量都比腰麻约大3—5倍,如将全部药液注入蛛网膜下腔,必将产生全脊椎麻醉的严重后果。如将导管意外置入蛛网膜下隙,注入实验剂量后5分钟内即出现节段性的麻醉平面,并伴有明显的下肢运动障碍和血压下降等现象,应立即停止给药。在确证无腰麻现象则根据实验剂量的效果追加剂量。在实验剂量和追加剂量作用将消失时,再注入第二次量。因硬膜外阻滞能影响心交感神经,消弱心脏工作能力,甚至抑制呼吸,所以急腹症手术施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时必须分次少剂量给药。

三、结果

43例急腹症手术患者,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休克并发症,2例死于术后失血过多,其他患者麻醉效果良好,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四、讨论

硬膜外阻滞的麻醉平面是节段性的。影响平面的主要因素有(1)局麻药容积:硬膜外间隙药液的扩散与容积有关,注入容积越大,扩散越广,麻醉范围越宽;(2)穿刺间隙:麻醉上下平面的高低取决于穿刺间隙的高低,如间隙选择不当,有可能上或下平面不符合手术要求而导致麻醉失败,或因平面过高而引起呼吸循环的抑制;(3)导管方向:导管向头端插入,药液易想胸、颈段扩散;向尾端插管,则易向腰、骶段扩散。(4)注药方式:药量相同,如一次集中注入则麻醉范围较广,分次注入则范围缩小。通常在颈段注药,其扩散范围较胸段又比腰段广;(5)病人情况:老年、动脉硬化、妊娠、脱水、恶病质等病人,注药后麻醉范围较一般人为广,故应减少药量。

硬膜外阻滞常用于横隔以下的各种腹部、腰部和下肢手术,它的麻醉时间和平面比较容易掌握和控制,在拔管前可向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术后可止痛16—26小时,镇痛完全,手术区域的肌肉松弛良好,不会引起全身代谢紊乱及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麻醉在急腹症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良好,麻醉师在术前按照患者的病情特点,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对因术前过于仓促没有全面检查或做好准备而引发的麻醉并发症甚至死亡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杨拔贤.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