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个角度看“完璧归赵”得与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1

从另一个角度看“完璧归赵”得与失

唐龙军周玉霞

唐龙军周玉霞(湖北省老河口职业技术学校湖北襄阳441800)

摘要:本文从阅读分析法入手,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开展阅读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探索研究了“完璧归赵”的得与失。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分析改变角度完璧归赵得与失

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上册第一单元阅读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众人皆知。我给学生讲述这一课后,闲暇之余,查找历史资料和其它文献,试从另一个角度看“完璧归赵”的得与失。

“战国七雄”时期,秦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对六国不断征战,作为秦国近邻的赵国,更是受到秦国的威胁。秦昭王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国王,一直致力于扩大秦国的版图。秦昭王几乎没有声色犬马的爱好,对于所谓的玉器古玩,他从来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为什么他会一反常态,用十五座货真价实的城池,来换取一块无用的和氏璧呢?

当时实力较强的是秦、楚、赵、齐四国。对于秦国来说,南有强邻楚国,北有强邻赵国,只有齐国离自己稍远,不相为邻,相互的威胁不是太大。对于南边的楚国,秦昭王已经与其打过交道,并且占了一定程度的上风。在这样的背景下,野心勃勃的秦昭王必然要摸一摸北部强邻赵国的底牌,实际感受一下赵国对于秦国的真实态度。

赵国的国王是赵惠文王,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最有魄力的国君,他曾以“胡服骑射”的改革措施,让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为了让自己喜欢的儿子赵何坐稳国君宝座,赵武灵王做出了巨大牺牲,他决定放弃终身制,自己提前从国君位置上退休,让赵何提前即位,自己正好可以将儿子扶上马再送一程。赵何就是赵惠文王。

在其他国家的国王眼里,赵惠文王就是一个谜。第一,他是赵武灵王的继承者,赵武灵王为他留下了十分厚实的家底,因此,赵国的的国力是个谜。第二,赵惠文王即位之后诛杀了自己的兄长,又用非常手段清除了自己的父亲赵武灵王,很容易给外界以铁腕的形象。赵惠文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导者,外界了解不多。

对于秦昭王来说,这个谜他更有解开的必要,不解开这个谜,他就不能贸然做出决策,对赵国就不敢轻举妄动。

赵惠文王已经坐稳王位,秦王需要找个借口来测试赵国的虚实,顺便也测试赵惠文王的政治手腕。借赵惠文王刚得到和氏璧的时机,秦昭王卖个关子,说想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

明眼人一眼就应该知道,这其实是在挑逗赵国,就是考验赵国对于秦国的政治态度。如果你赵国不予理睬,说明赵国底气比较足,实力比较强,领导人斗争意志比较坚定,那秦国就应该对赵国避让三分。反之,如果我这道思考题给你赵国带来困扰,那就说明赵国对于秦国心存畏惧,赵国的领导人已经未战先怯,这也就成为秦国制定未来外交政策的重要参考。

结果如何呢?赵国对于秦国的要求,根本没有拒绝的勇气。我想要和氏璧,你赵国不是乖乖地派人携带和氏璧前来秦国了吗?并且在蔺相如所谓的一番痛斥之中,更是给秦王提供了明确的印证。蔺相如在不经意间,又泄露了什么秘密呢?

蔺相如曾经义正辞严的痛斥秦昭王,说你的使者到了赵国,传达了你想以城池换和氏璧,这个信息在赵国引起了悍然大波,赵国内部如何恐惧、赵王如何低姿态等等,都被蔺相如一五一十地透露了出去。这些对于秦昭王来说,已经足够,测试的目的也已达到了。由此,他已能充分断定,赵国内心对于秦国充满恐惧,没有了赵武灵王的赵国,已经是纸老虎。

当赵国还陶醉在蔺相如“完璧归赵”那虚幻的胜利情绪之中时,第二年,秦国的军队就打过来了:拔石城、杀二万余人。

在“完璧归赵”的短兵相接之中,秦昭王似乎是一个窝囊废,赵国来的蔺相如则光彩照人。

但是,“完璧归赵”表面的光鲜,无法掩盖此事之后赵国的损失。

我们惊叹一位舍人“宁许以负秦曲”的判断和“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的决心;我们惊叹蔺相如“璧有瑕,请指示王”的智慧、“头与璧俱碎于柱矣”的勇气和“使从者怀而逃之”的果敢;“完璧归赵”成就了蔺相如的一世英名,使之从舍人一跃而成为上大夫;“完璧归赵”也使赵国失信于秦,失信于天下;“完璧归赵”更激怒了秦国而加快了赵国的灭亡。

参考文献

1.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